首页 > 清代诗人 > 格哂庵的诗 > 戏贺纳阿毛为妾联原文及翻译赏析

戏贺纳阿毛为妾联

朝代:清代诗人:格哂庵时间:2023-04-06
万古云霄争片羽;几人性命等轻鸿。

诗人格哂庵资料

戏贺纳阿毛为妾联作者格哂庵

暂无该诗人相关信息。 查看详情>>

格哂庵古诗词作品: 《戏贺纳阿毛为妾联》 《戏贺纳阿毛为妾联

戏贺纳阿毛为妾联原文及翻译赏析

戏贺纳阿毛为妾联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吾友郑可宗以内府副令召至。得三司禄牌。则封仓后。故不得受禄。持牌求予语。因题小诗以与之》 - - 李穑 - - 子因将老碧山崖,束帛归来赐禄牌。迟命避贤贤者事,不须从此卷而怀。
  • 古诗《春日即事·不伐樱桃学姓萧》 - - 袁枚 - - 不伐樱桃学姓萧,不教修竹劾芭蕉。生憎栖凤梧桐树,最晚迎春最早凋。
  • 古诗《诗·茂洪艰险扶倾厦》 - - 何澹 - - 茂洪艰险扶倾厦,安石从容抗怒蛙。习俗风流犹未改,短辕丝竹璧微瑕。
  • 古诗《铜仁秋感和刘丙孙》 - - 查慎行 - - 郭外于菟穴,城中跋扈兵。几时除猰㺄,终日逐鼯鼪。警急传鸡羽,悠扬听角声。草间残孑在,却立望升平。
  • 古诗《正月晦日泛舟诣东湖兴尽而返戏作》 - - 徐瑞 - - 古渡开帆破暮烟,平明回棹浪鸣舷。可怜烟雨东湖兴,绝似山阴雪夜船。
  • 古诗《元旦·瓜田一亩芥花开》 - - 陈肇兴 - - 瓜田一亩芥花开,几处穰穰斗蝶来。惊鬼拟团羊髓饭,避兵难觅鹊巢灰。桃符尚写春王字,柏酒新浮长命杯。多谢村南诸野叟,肯携藤杖暂相陪。
  • 古诗《蝶恋花·和王静安韵》 - - 陈方恪 - - 扑面濛濛飞弱絮。一霎溪山,萧瑟浑如许。云脚四垂天景暮。小楼夜半闻微雨。每到春来愁欲诉。诉尽愁肠,依旧成虚度。苦道离人留得住。长亭几送征鞍去。
  • 古诗《铜岭吊熊飞将军》 - - 榴花女 - - 秋江塔影似摇铃,风雨萧萧暗怆情。铜岭场荒灵气在,银塘军散霸图经。榴花留闪征袍血,龙峡犹闻战水腥。身殉韶阳终报主,明月羌笛咽孤城。
  • 古诗《大乘赞·悟解即是菩提》 - - 宝志 - - 悟解即是菩提,了本无有阶梯。堪叹凡夫伛偻,八十不能跋蹄。徒劳一生虚过,不觉日月迁移。向上看他师口,恰似失你孩儿。道俗峥嵘聚集,终日听他死语。不观己身无常,心行贪如狼虎。堪嗟二乘狭劣,要须摧伏六府。不食酒肉五辛,邪眼看他饮咀。更有邪行猖狂,修气不食盐醋。若悟上乘至真,不假...
  • 古诗《菩萨蛮·玉簪浥露情怀重》 - - 周之琦 - - 玉簪浥露情怀重。海棠冷落西川梦。掩映几枝斜。瘦痕秋在花。苍苔馀缱绻。履迹闲寻遍。无处问东风。乱鸦残照中。
  • 古诗《宵长·宵长慵早寐》 - - 刘子翚 - - 宵长慵早寐,念念客愁新。灯影明高屋,蛩声动四邻。满怀平日事,双鬓倦游身。避地从漂转,西风羽檄频。
  • 古诗《喜戴仲鹖得乡荐》 - - 何景明 - - 梁园未苑却宜秋,夹道槐花照绮楼。试问东瀛海边住,何如金明池上游。
  • 古诗《霁后望西山·山色秋来好》 - - 乾隆 - - 山色秋来好,天光霁后佳。翠屏开素宇,绮思咏高斋。最爱观螺黛,何须蜡笋鞋。碧桐飘爽籁,时复到閒阶。
  • 古诗《宋孝廉以肆中周簋见示分俸购之口占奉赠》 - - 孙星衍 - - 自携书剑走风尘,鲁鼎从君别赝真。不耐乘车惟戴笠,古今燕市有奇人。
  • 古诗《番俗·三月芳菲唱踏歌》 - - 郑霄 - - 三月芳菲唱踏歌,鱼龙人海竞婆娑。就中也有周郎顾,颠足摇头说甚么。
  • 古诗《齐天乐·白石、碧山咏物之作,多取是调,托兴深美,因效其体赋蟹》 - - 郑文焯 - - 半生谙尽江湖味,西风更无肠断。蓼溆衰灯,芦滩短舍,夜市秋声零乱。横行未遍。叹身世抟沙,蚬螺羞伴。恨满吴波,喷珠尽作水花散。彭彭甲兵腹满。待谁呼郭索,蛮海秋战。菊訉霜肥,橙香雪老,都付重阳吟盏。新诗好换。忆乡味经年,故溪清浅。月落潮生,一匡愁碧染。 ...
  • 古诗《苏幕遮·燕归时,即去后》 - - 黄侃 - - 燕归时,即去后。薄薄纱窗,一缕炉烟透。翠幕低垂新病酒。微雨添寒,花与人俱瘦。亸云鬟,低翠袖。祇有眉峰,密锁还依旧。展尽蕉心情未逗。两地春风,一样多愁否。
  • 古诗《读汉文纪·西汉十二帝》 - - 王禹偁 - - 西汉十二帝,孝文最称贤。 百金惜人力,露台草芊眠。 千里却骏骨,鸶旗影迁延。 上林慎夫人,衣短无花钿。 细柳周将军,不拜容櫜鞬。 霸业固以盛,帝道或未全。 贾生多谪宦,邓通终铸钱。 谩道膝前席,不如衣後穿。 使我千古下,览之一泫然。 赖有佞幸传,贤哉司马迁。...
  • 古诗《安公像·浮钵来沧海》 - - 许尚 - - 浮钵来沧海,幡然厌世尘。 补陀崖畔月,长照定中身。
  • 古诗《看梅过玄墓山中》 - - 王穉登 - - 人似梅花瘦,舟如兰叶长。 青山十亩白,流水一春香。 种密人难入,开齐夜有光。 苔枝容我折,野老不嗔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