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李庶的诗 > 喜吟社新成简听玉原文及翻译赏析

喜吟社新成简听玉

朝代:明代诗人:李庶时间:2023-04-07
论交共有斯文契,结社欣逢至治年。
道谊相资期化俗,词章何用学通仙。
亭台落日烟霞里,杖履清风水玉边。
珍重杨雄偏好静,竹门深锁白云连。

诗人李庶资料

喜吟社新成简听玉作者李庶

李庶(1423--1511),字舜明,号纲庵,晚号蓉湖漫叟。明无锡人。碧山吟社十老之一。工诗文,有隐操。居家敦行孝弟,县举为乡饮宾。晚结茅渠水,杜门雠校。..... 查看详情>>

李庶古诗词作品: 《喜吟社新成简听玉

喜吟社新成简听玉原文及翻译赏析

喜吟社新成简听玉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仙吕点绛唇·相着我独步才超》 - - 金仁杰 - - 相着我独步才超。性与天道。凌云浩。世事皆浊。则我这美玉谁彫琢。
  • 古诗《题王著书千文真迹》 - - 弘历 - - 考古虽然多有舛,临池何碍是其长。一千文抚精神蕴,八百年腾纸墨光。初仕成都遇淳化,疑摹智永识欧阳。侍书际会传佳话,訾议宁须论米黄。
  • 古诗《石榴歌·蝉噪秋枝槐叶黄》 - - 皮日休 - -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流霞包染紫鹦粟,黄蜡纸裹红瓠房。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 古诗《谢曹宗臣惠双溪集》 - - 杨万里 - - 君不见东阳沈隐侯,君不见宣城谢玄晖。两处双溪清彻底,二子诗句清于溪。千载却有曹夫子,天借古人作诗地。家在东阳宝婺边,官在宣城莲幕里。溪光滴作两眼明,溪秀吐作五字清。开卷看来掩卷坐,词波跳作双溪声。无人写作双溪操,收拾新篇句中妙。莫将沈谢鸿雁行,便与猗那荐清庙。...
  • 古诗《偈颂·高抛不至天》 - - 释道冲 - - 高抛不至天,低掷不到地,南北东西无处避。带累雪峰老人,唤作南山鳖鼻。
  • 古诗《首夏家居即事》 - - 王恽 - - 懒帻从鬅鬓,披衣任曳裾。都忘身外事,贪读意中书。比老心能尔,虽贫乐有馀。绕园欣细履,树影绿扶疏。
  • 古诗《哭罗潜斋·此老古之学》 - - 吴龙翰 - - 此老古之学,文章富石渠。宦情云淡薄,吟鬓竹萧疏。未购茂陵稿,空埋汲冢书。北郊相吊处,寒日照踌躇。
  • 古诗《梁教病起·侧听长须得好音》 - - 陈造 - - 侧听长须得好音,笑谭已复替呻吟。逃知二竖今无地,仇想三彭亦就禽。定免带围忧沈约,可须檄手待陈琳。尚须十日安岑寂,酒圣诗愁恐未禁。
  • 古诗《别司马汪公·河汉杳无极》 - - 胡应麟 - - 河汉杳无极,仙槎逝难留。明发还旧疆,何以写我愁。依依丈人行,倾盖为九州。天都望威凤,八翼凌空游。誓将振弱羽,岁岁行相求。
  • 古诗《仿雅·惭愧红妆女》 - - 黄之隽 - - 惭愧红妆女,閒艳绝世姿。女颊如桃花,腰身如柳枝。照水空自爱,自嗟还自疑。夫婿轻薄儿,暮窃东邻姬。妖姬安膝前,宛转不相离。讵怜愁思人,深坐嚬蛾眉。形影便相失,时节屡已移。头上何所有,铜钗重欲垂。盘中何所有,唯餐两颗梨。堂下何所有,兰蕊春葳蕤。路边何所有,嘉树郁参差。莺声催泪...
  • 古诗《送啸庵上人还灵岩》 - - 陈恭尹 - - 道心无所住,师去复何依。琼海波曾渡,梅关雪又飞。一轮棕笠月,万里水田衣。莫谓灵岩寺,兹行便是归。
  • 古诗《送刘进士允泰赴召》 - - 邓雅 - - 故家文献春秋学,乱后还山卧白云。圣代忽闻徵贾谊,才名终不负刘蕡。六朝帝业山河在,万里天衢雨露分。为报凤凰台上客,几人渔钓楚江濆。
  • 古诗《次韵子应同游灵泉》 - - 王灼 - - 香火寻幽寺,麾幢度广川。坞深斜透日,溪涸细流泉。玉粒新炊饭,金花侧布田。归涂动诗兴,健笔写江天。
  • 古诗《桂林双忠祠联》 - - 方长华 - - 与崖山柴市同归,香带头丝,表塔仍传十义士;向月窟星岩莅止,云生履迹,登堂共仰两完人。
  • 古诗《远风亭·灌木崇冈共几重》 - - 图鞈布 - - 灌木崇冈共几重,太行遮断碧无踪。远风亭上横窗里,剩见西南一两峰。
  • 古诗《和麻姑道士姚子纯韵》 - - 施琪 - - 野岸相逢处,临风共听泉。长江无尽日,乔木不知年。秘术窥丹箓,閒情寄素弦。烟霞发天趣,酬唱每流连。
  • 古诗《牡丹百咏·不是金钱果是神》 - - 张淮 - - 不是金钱果是神,花王那得此留真。未舒冶艳先惊俗,才逞芳心便感人。照影池涵澄碧水,悬枝犀辟软红尘。年年无奈花时别,辜负平章宅内春。
  • 古诗《望江南·清明忆》 - - 李慈铭 - - 清明忆,晴日跨湖桥。堰下田家分翠麦,柳边亭子上红箫。到处好停桡。
  • 古诗《初退黄龙院作》 - - 释祖心 - - 不住唐朝寺,闲为宋地僧。生涯三事衲,故旧一枝藤。乞食随缘过,逢山任意登。相逢莫相笑,不是岭南能。
  • 古诗《夜坐杂感·萧萧夜雨打窗时》 - - 汪琬 - - 萧萧夜雨打窗时,酒冷香残梦觉迟。往日风流都减尽,只惭犹未遣杨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