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戴琏的诗 > 厓门怀古·红蓼黄芦两岸秋原文及翻译赏析

厓门怀古·红蓼黄芦两岸秋

朝代:明代诗人:戴琏时间:2023-04-06
红蓼黄芦两岸秋,当年曾此覆龙舟。
旌旗已逐三军尽,玉玺长含万古愁。
王气消沉成故国,殿门依旧枕寒流。
停桡不用增悲慨,楚庙长陵共一丘。

诗人戴琏资料

厓门怀古·红蓼黄芦两岸秋作者戴琏

戴琏,字汝器。南海人。明英宗正统三年(一四三八)举人,四年(一四三九)乙榜,授罗城训导,仅二载卒。世称清节先生。有《靖节集》。事见明郭棐《粤大记》卷二二。..... 查看详情>>

戴琏古诗词作品: 《送友人·相送古城阴》 《春日病中寄何汉萧亮》 《厓门怀古·红蓼黄芦两岸秋》 《喜子仪弟由国博迁检讨》 《新春感怀呈钟惠涂辙》 《南巡得代和杨侍御韵》 《送宗兄仕崇还长乐》 《采莲曲·罗袖沾春雾》 《早朝奉天殿·银汉熹微玉露浓》 《送梁瑾赴春闱

厓门怀古·红蓼黄芦两岸秋原文及翻译赏析

厓门怀古·红蓼黄芦两岸秋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漫兴·错落棋枰局未阑》 - - 张问陶 - - 错落棋枰局未阑,蓬壶回首镇高寒。屡更台省增前辈,渐凛堂司学外官。衰柳晚荷犹恋雨,走铅飞汞不成丹。寻常动说投簪易,岂独人难我亦难。
  • 古诗《乙酉春帖子·岁德已逢卜留熟》 - - 弘历 - - 岁德已逢卜留熟,日干又庆叶金穰。愿绥新岁如旧岁,庶致民康与物康。
  • 古诗《过润陂日晴意可喜至暮复雨伯崇有诗因次其韵》 - - 朱熹 - - 客里岁云暮,我心殊未平。悠悠惜往日,郁郁怀平生。况复久阴雨,喜兹霜晓明。那知不终日,又作潇潇声。坐厌泥涂辱,空嗟鸿雁轻。
  • 古诗《蛮中作·破驿悲风雨暗春》 - - 管棆 - - 破驿悲风雨暗春,草堂无恙得吾真。从来圣世要荒外,儋耳龙场自有人。
  • 古诗《挽孙司理·垂虹何处是》 - - 佘翔 - - 垂虹何处是,归榇但扁舟。鹤向青城唳,马含白练愁。琴书孤橐冷,蘋藻五湖秋。赢得舆人颂,精灵逝不留。
  • 古诗《偈·村里师子村里弄》 - - 释净端 - - 村里师子村里弄,眉毛与眼一齐动。开却口,肚里直笼统,不爱人取奉。直饶弄列帝王宫,也是一场乾打鬨。
  • 古诗《题张衡庙·远俗只凭淫祀切》 - - 郑谷 - - 远俗只凭淫祀切,多年平子固悠悠。江烟日午无箫鼓,直到如今咏四愁。
  • 古诗《送云南通守朱绍祖考满赴京师》 - - 程本立 - - 城南城北作春游,父老逢人说郡侯。田野只今无外事,衣冠何地不中州。马头红雨花都落,海子白云山欲浮。昨日新知今日别,可堪东望独凭楼。
  • 古诗《凝真宫·五云深锁洞门深》 - - 张无梦 - - 五云深锁洞门深,蹑屐攀萝特地寻。烟霭不藏尘外路,神仙遗下水中金。喜游汗漫华胥宅,重忆崆峒至道心。不得方平同一醉,红霞零落我樽琴。
  • 古诗《夏卧不寐·为受炎威逼》 - - 华岭 - - 为受炎威逼,终宵梦不成。蛾飞灯一点,鹤唳月三更。隔帐蚊难静,栖巢燕有声。星稀横碧汉,蕉叶自风清。
  • 古诗《送族孙必进赴配所诫言》 - - 湛若水 - - 诫尔出门去,门外有瞿塘。吾心有坦途,吾心有康庄。
  • 古诗《柳烟·溪畔谁家放晓烟》 - - 徐庭翼 - - 溪畔谁家放晓烟,如丝如缕绕前川。多情最是东风好,吹上青云触碧天。
  • 古诗《南园看花·南园三月百花红》 - - 朱朴 - - 南园三月百花红,十客壶觞一笑同。胜事欲题题不尽,但将沈醉答春风。
  • 古诗《赠庞先生·兄事庞公亦有年》 - - 屈大均 - - 兄事庞公亦有年,相过长得拜床前。妻孥呼作厨中黍,龙凤看耕垄上田。冰镜笑谈三国定,鹿门耆旧一人传。遗安自是君家法,会有山民继汝贤。
  • 古诗《送僧机素还东嘉》 - - 林逋 - - 康乐遗踪地,言归已有期。江流富春阔,山沓括苍危。锡润飞晴霭,罗寒滤晓澌。东岩有幽石,应许折松枝。
  • 古诗《郭戆庵惠诗为谢》 - - 陈郁 - - 相思长只认文星,霁后阑干卜夜凭。 万斛笔头非录录,七年袍色未青青。 字户米老神尤健,计解唐人气欲陵。 尚拟酒边论契阔,看君谈笑吸沧溟。
  • 古诗《赠术士陈谈天》 - - 王迈 - - 我生之辰日在亢,斗牛之宿晻无耀。 独有首尾二{左武右虎}星,角立昴氐争击标。 一生奇蹇良苦之,已分青云输年少。 每逢星史说经躔,探手止之头屡掉。 谈天一日叩斋扉,信口阳秋天下妙。 数灵不用蓍草占,机秘时将道眼照。 玄中巧夺君平胎,圣处深入浑沌竅。 俗人筹星乱如麻,蠡测管窥工...
  • 古诗《夜句·过雨作秋清》 - - 陈师道 - - 过雨作秋清,归云放月明。 入帘摇竹影,塞耳落洪声。
  • 古诗《五绝句·冰解初分窦》 - - 宋庠 - - 冰解初分窦,波平便泛舟。 岸花红吊影,沙鸭绿昂头。
  • 古诗《乘月泛舟·万玉真妃摇风琚》 - - 楼钥 - - 万玉真妃摇风琚,梁园授简属相如。 莫嫌一水限吴越,两岸交辉合太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