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萧翀诗的诗 > 夜泊安庆·水国势漂摇原文及翻译赏析

夜泊安庆·水国势漂摇

朝代:明代诗人:萧翀诗时间:2023-04-05
水国势漂摇,江城景阒寥。
朝天知路近,望月忆家遥。
雨散虹光静,烟清蜃气消。
明朝风色好,稳驾海门潮。

夜泊安庆·水国势漂摇原文及翻译赏析

夜泊安庆·水国势漂摇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重阳招诸子登雨花台晚集小斋限韵》 - - 龚鼎孳 - - 落日催归屐,欢场试更登。酒香沾玉笛,秋色好金陵。杨柳微藏月,星河欲乱灯。向来萧瑟意,歌舞尚堪凭。
  • 古诗《甘州歌·贴》 - - 陆采 - - 贴:寒云结不收。看云边雁字。点点离愁。花情月态。怕见断烟衰柳。皇陵何处迷碧霭。古冢谁家卧石牛。合:鱼轩骤。雁塞悠。蛾眉憔悴怯三秋。关山阻。雨雪稠。断肠羌管弄凉州。
  • 古诗《延平王祠题壁》 - - 蔡国琳 - - 北园已作说经场,不是王亡明讵亡。零落寒梅花一树,有人凭吊立斜阳。
  • 古诗《乙酉及门五子得隽》 - - 梁朝钟 - - 秦楼萧管待公车,雁影江云得报书。花近上阳篱菊冷,马迟长乐岸枫疏。经师北面惭莲勺,高弟南征近石渠。好向横汾咏鱼藻,杜田容我赋归与。
  • 古诗《梦至梅里·小立青松根》 - - 释南潜 - - 小立青松根,新梦聊自理。恍愡梅里行,孤村影寒水。离亲雪晴中,莺声今复尔。母子话溪堂,斜阳射衣紫。
  • 古诗《莱襦叔席上观乐同禹平卓崙赋》 - - 朱昆田 - - 管脆弦幺拍板清,雍熙乐府谱新声。歌喉一索明珠滑,恰似春三自在莺。
  • 古诗《听松·洒然清泠吹》 - - 史浩 - - 洒然清泠吹,过我十八公。飕飗喧宇宙,可奈此孤丛。
  • 古诗《小天门·重叠崖峦护翠屏》 - - 胡应麟 - - 重叠崖峦护翠屏,何人持斧凿青冥。千寻峭壁移夸父,一线寒空透巨灵。鍊石谁当支玉灶,丸泥吾欲闭金庭。不缘混沌频年斲,千岫桃花隔钓舲。
  • 古诗《杨子寺送彦猷阁老去年四月某别彦猷于京师到今适期年矣》 - - 刘敞 - - 一年再远别,尘世令人嗟。况复江湖永,空惊鬓发华。青山浮海上,远水即天涯。出处俱萍泛,悬知后会赊。
  • 古诗《登龟山上方寺》 - - 宋庠 - - 双树遗真宇,青鸳切紫氛。路盘千岭出,钟逼九天闻。林影随崖断,泉声遇石分。晓风先得日,春崦易藏云。佛果当轩落,仙苗护砌薰。客尘聊自拂,稽首贝多文。
  • 古诗《七月朔日作·太室尝秋辰》 - - 乾隆 - - 太室尝秋辰,周诗咏豳日。伏暑行将消,白藏已应律。三朝欣快晴,扶桑晨旭出。荷擎晓露瀼,竹透爽风疾。立秋虽尚迟,秋意渐已悉。惜阴觉时速,依节欲候秩。枘凿实并行,澄观契神谧。...
  • 古诗《过清河有作·瞻云老幼许来前》 - - 乾隆 - - 瞻云老幼许来前,传语金吾漫策鞭。汝亦有儿经久别,相逢关切得毋怜。
  • 古诗《闻笛·丝丝杨柳绊行舠》 - - 吴宣 - - 丝丝杨柳绊行舠,尽数鱼龙弄晚涛。南畔一声何物笛,紫薇垣外客星高。
  • 古诗《商丘访宋五西珝》 - - 潘淳 - - 荻花如雪雁来天,重过西州泪尽然。把袂乍惊千里外,题襟却忆十年前。场登秫稻新篘酒,地近陂塘旋击鲜。相对莫愁人渐老,嵇康懒慢合高眠。
  • 古诗《秋日送郑督使还朝席上分得风字》 - - 孙继皋 - - 赴阙及秋风,秋筵落照中。别看岐路易,游忆曲江同。财赋元邦计,文章况国工。民艰烦手疏,归报大明宫。
  • 古诗《分粥与饥者·戎马嗟何已》 - - 释函是 - - 戎马嗟何已,秋田苦未登。井闾无少壮,贫病绝亲朋。笑我生方拙,怜人强不能。一瓢分众粥,惭愧远投僧。
  • 古诗《送殷无美聘郭将军记室作》 - - 王世贞 - - 当时七子擅词场,书记翩翩尔最良。闻道将军移下濑,可无飞檄扫扶桑。酬来赵璧浑如月,说罢吴钩已是霜。总为幕中多贵客,古今唯有郭汾阳。
  • 古诗《拟远游篇》 - - 许继 - - 朝涉沧海水,莫上三神山。 洪波千万里,扬帆出其间。 阳侯弄神怪,半空舞层澜。 载驱龙与螭,复御鱼与鼋。 万怪共奔逐,百灵相后先。 潮生秋月白,潮落晓日殷。 因攀榑桑枝,沐发挂余冠。 仙人观我食,玉女朝具餐。 清啸引长望,冰光流素寒。 飓风夜来息,但见水吞天。 回望齐州土,窅霭空云烟...
  • 古诗《观朝雨·春阳蔼初暄》 - - 张宇初 - - 春阳蔼初暄,宿雨散晴雾。 虚室湛冲融,研书感崇慕。 新流漾薄风,密藓留闲步。 园鸟鸣曙柯,炊烟淡墟树。 夙心际玄迈,逝景惕川赴。 俯睨抱深衷,驰形愧前务。 良猷寡志符,中亮徒潜顾。 饰伪等尘睽,颐贞止安素。 带经农圃间,恬逸自随处。 化育有至功,希言睇先晤。...
  • 古诗《游城西故赵尚书果园与萧文明李士常陈玉汝潘·残樽系马立斜阳》 - - 李东阳 - - 残樽系马立斜阳,忽送秋声满树凉。 花落始知留客久,雨来偏为作诗忙。 山堂竹户寒犹闭,石径苔泥滑不妨。 独有园人爱沾洒,不随僮仆问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