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苏世让的诗 > 忆王孙·和薛萃轩副使原文及翻译赏析

忆王孙·和薛萃轩副使

朝代:明代诗人:苏世让时间:2023-04-05
无端花絮晓随风,送尽春归我又东。
雨后岚光翠欲浓,寄征鸿。
家在千山万柳中。

诗人苏世让资料

忆王孙·和薛萃轩副使作者苏世让

字彦谦,朝鲜人。官成均馆司成迁户曹判书历议政府左赞成有清心堂诗 查看详情>>

苏世让古诗词作品: 《太平馆次韵·望眼山连北》 《葱秀山次唐先生韵》 《良策道中次韵》 《留别元冲·人生离合孰非天》 《忆王孙·和薛萃轩副使》 《荅鹿峰给事·珍重龙门岂易攀》 《汉江陪宴·断径缘崖转

忆王孙·和薛萃轩副使原文及翻译赏析

忆王孙·和薛萃轩副使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戊午十二月避寒广州与子玉弟不相见且十六年矣书赠此》 - - 谢稚柳 - - 冬暖花深地,重逢喜展眉。回怜纸蕉叶,长笑袜鹅溪。笔墨成孤往,路途任两歧。逝将头共白,此道素相期。
  • 古诗《平滇雅三篇·湘东》 - - 陈廷敬 - - 师踰于江,于湘之东。师如雷冯震,衡岳以尊。一夫为逆,多方则病。播虐抗有德,我人斯奋,卒归厥命。归命伊何,衡人之灾,衡盗所家。追奔逐北,犀甲雕戈。虎旂龙节,天威所加。帝臣如虎,帝师貙武。烈烈旓旌,渊渊金鼓。嶷嶷绥章,啴啴戎路,莫我敢拒。右刈武陵,左埽星沙。磨崖岣嵝,我功孔嘉。戎马晨...
  • 古诗《华清宫·偶来一浴浑无害》 - - 王云凤 - - 偶来一浴浑无害,何事频游天宝年。爱浴不知心有垢,宫中犹赐洗儿钱。
  • 古诗《春日偶作·病来断酒笑独醒》 - - 郑珞 - - 病来断酒笑独醒,南山遥对北窗青。心閒梦觉日当午,啼鸟数声花满庭。
  • 古诗《别蒙自·我昔来时春水荒》 - - 陈寅恪 - - 我昔来时春水荒,我今去时秋草长。来去匆匆数月耳,湖山一角已沧桑。
  • 古诗《题王玉生山水》 - - 徐熥 - - 辋川迹已陈,千载寡奇笔。王生嗣其徽,少负山水癖。寸颖幻烟霞,尺素生泉石。古木荫溪湄,虚亭倚山隙。一径转危冈,两岸分泉脉。澹澹柘林黄,萧萧枫树赤。岩壑互向背,云阴变朝夕。人境信有之,愿言卜丘宅。...
  • 古诗《坐看·乱后交游隔世心》 - - 周霆震 - - 乱后交游隔世心,衰年为客怕登临。东风不作年时梦,坐看楼头众绿深。
  • 古诗《二月四日梅山弟留饮》 - - 陈著 - - 醉中咄咄向空书,开眼犹能傲薄夫。多事光阴存社栎,十年筋力老园芜。籓篱吾道难为党,衣食诸人未信儒。怀抱海深姑寄酒,习家池上不同途。
  • 古诗《竹枝词·横斜藻荇镜中涵》 - - 钱大昕 - - 横斜藻荇镜中涵,洗尽浮云天蔚蓝。烟际几番回橹窡,棹歌声入汇龙潭。
  • 古诗《鹧鸪天·银汉苕苕访玉清》 - - 李岳瑞 - - 银汉苕苕访玉清。步虚消息断倾城。才闻缟袂裁寒竹,忽漫琼筵理素筝。云护惜,月将迎。一池水皱底干卿。锦茵谁搅乌龙睡,愁听花阴吠日声。
  • 古诗《习家池大堤·清风习池上》 - - 钱易 - - 清风习池上,落日岘山西。使君来问俗,听唱白铜鞮。
  • 古诗《行舟四咏·橹》 - - 敦敏 - - 渔舠自鼓枻,欸乃下前川。远荡波心月,轻摇芦畔烟。蘋开回浪合,莲动撼鸥眠。无限苍茫意,清流逸兴偏。
  • 古诗《再游金陵寺·久忆金陵寺》 - - 柏坚 - - 久忆金陵寺,重来纪胜游。花开今夜月,叶落去年秋。白社三生梦,青山六代愁。醉归应待晚,钟磬隔林邱。
  • 古诗《雨霖铃·东方甲乙》 - - 王哲 - - 东方甲乙。见青芽吐,早应时律。南阳正现红焰,初将炽炎炎浓密。西动金风飒飒,致清爽往来飘逸。北气候,祁寒严凝,聚结成冰瑞中吉。肝心肺肾勿令失。四门开莹彻都归一。金丹辕在空外,明耀显五光齐出。上透青霄,唯占逍遥自在宁谧。到此际还得无为,永永绵绵毕。...
  • 古诗《故宫使参政观文钱公挽词》 - - 韩元吉 - - 甲第依香火,栖心不离禅。颐神虽绿野,纪绩自凌烟。荣观丹丘外,真游弱水边。佳城近刘阮,觉路有飞仙。
  • 古诗《香山过茄头村作·舶口东洋接》 - - 屈大均 - - 舶口东洋接,潮来百里闻。帆樯争落日,岛屿乱浮云。拾鲎雌雄并,开蚝左右分。家家多海错,邀我醉氤氲。
  • 古诗《荷溪口号·菱塘荇渚受凉风》 - - 戴亨 - - 菱塘荇渚受凉风,渔唱鸥吟夕照中。举目骇看天水外,云峰千笏插晴空。
  • 古诗《止翁·万法都卢归一法》 - - 释师范 - - 万法都卢归一法,一法不知何所归。肚饥买个油
  • 古诗《抄二南寄平父因题此诗》 - - 朱熹 - - 阙里言诗得赐商,千秋谁复与相望。邹汾断简光前载,关洛新书袭旧芳。析句分章功自少,吟风弄月兴何长。从容咏叹无今古,此乐从兹乐未央。
  • 古诗《冬晚,自城还,投宿东村即事,示子和》 - - 李宪噩 - - 欲访幽人宿,严天掩暮城。朔云凝不散,孤月迥初生。出树野镫影,隔溪寒犬声。深斋拥炉火,又共一宵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