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施士洁的诗 > 咏史·百胜岂能当一败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史·百胜岂能当一败

朝代:现代诗人:施士洁时间:2023-04-05
百胜岂能当一败,拔山盖世亦粗材。
淮阴胯下圯桥履,负重都从忍辱来。

诗人施士洁资料

咏史·百胜岂能当一败作者施士洁

施士洁(1856-1922),字沄舫,讳应嘉,号耐公,晚署定惠老人。施士洁是施琼芳的次子;二祖父施菁华,由福建省泉州市晋江移居台南。施士洁生于清咸丰五年乙卯(1856年)。六岁能属对,有触类旁通之妙。所以未冠之时,..... 查看详情>>

施士洁古诗词作品: 《移居韵·欲寻净土羼遗民》 《咏史·百胜岂能当一败》 《和蟫窟棉兰移居韵》 《赠阿环女史·满眼秋瓜尽系匏》 《咏史·百胜岂能当一败》 《和蟫窟棉兰移居韵》 《儿山太守六十正寿》 《和蟫窟棉兰移居韵》 《蟫窟寄怀和韵》 《移居韵·五年消受晚花香

咏史·百胜岂能当一败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史·百胜岂能当一败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层城独上·蒲萄一色共秋云》 - - 赵浚 - - 蒲萄一色共秋云,独上观澜日欲曛。堪笑冯唐头似雪,江山如此不忘君。
  • 古诗《题明人瑞砚·期颐把笔命龙宾》 - - 弘历 - - 期颐把笔命龙宾,傍识镌存春泽真。寿祝百年犹弗足,此翁未识砚磨人。
  • 古诗《和冬官尚书黄公见寄诗韵》 - - 夏原吉 - - 昔年杖节抚南夷,瘴雨炎风肯惮危。每夜篝灯筹国事,随时焚草畏人知。蛮方已喜标铜柱,汉殿重看赐玉枝。恨乏坚賨付彝老,为镌德政去思诗。
  • 古诗《秋兴·孤迹寄沧洲》 - - 方一夔 - - 孤迹寄沧洲,浮云无去留。大山招楚些,小海傍吴讴。相值谁非我,欲归春复秋。西风葛溪路,衣袖晚飕飕。
  • 古诗《阿育王寺次高瓦屋使君作》 - - 李循义 - - 逍遥幸得及秋晴,霭霭遥瞻五舍精。云卧涧声萧阁冷,月明山影客衣清。佛珠炯炯诸天集,梵鼓殷殷下界迎。我复来朝尘市去,谁能此地不忘情。
  • 古诗《如梦令·春暮》 - - 陈霆 - - 梦里忽惊春去。帘外日高佣起。中酒病恹恹,辜负踏青心绪。憔悴。憔悴。花褪一庭红雨。
  • 古诗《孟浩然雪竹图》 - - 张羽 - - 雪满秦京欲去迟,故人当路谩相知。平生多少惊人句,却向君前诵怨诗。
  • 古诗《送黄令之永宁》 - - 林鸿 - - 作牧成周地,分携建业舟。孤灯闻雁夕,落叶度江秋。云路看高翥,京尘感旧游。离情如洛水,日夜向东流。
  • 古诗《题漳州赵家堡》 - - 陈伟 - - 汴梁馀韵落山庄,帝业烟销梦久荒。却羡呢喃双紫燕,不知人世有沧桑。
  • 古诗《又四·亦复有何喜》 - - 查慎行 - - 亦复有何喜,朝朝双鹊鸣。畏寒思曝背,为报雪初晴。
  • 古诗《过柏林院僧吉长老有古殿吴道子画维摩居士又有断碑是宝历年中记义岑禅师住院事》 - - 刘攽 - - 灵光岁久独岿然,岘首遗碑亦未迁。会向三生记前佛,暂从方丈识诸天。篆香徐刻黄金印,梵宇时开贝叶篇。门外霜风正摇落,庭前翠柏自安禅。
  • 古诗《见寄·倘来轩冕不须疑》 - - 黄裳 - - 倘来轩冕不须疑,鹤短凫长却自悲。只合公馀贪一醉,贤愚休较未归时。
  • 古诗《闻鸠·蛰动犹寒在》 - - 葛天民 - - 蛰动犹寒在,鸠鸣恰睡馀。素传鹰羽化,多占鹊巢居。报我晴何用,怜渠拙自如。年年偏感处,风急杏花初。
  • 古诗《红拂伎·素面朱衣强自扶》 - - 彭孙贻 - - 素面朱衣强自扶,传宣盗得令公符。夜行莫更持红拂,若个乌纱是丈夫。
  • 古诗《和刘晋父寒食日从郡掾游花光相祠绝江访向园》 - - 廖行之 - - 不作春游去,那能诗思佳。 春山长在眼,白酒不谋家。 泛泛一蓑钓,冥冥几树花。 相从有真趣,无梦到京华。
  • 古诗《除夜·雪瓮冰齑了岁除》 - - 方岳 - - 雪瓮冰齑了岁除,停杯且听话迂疏。 山居虽窄可无竹,家计甚贫犹有书。 但觉是非惊化鹤,不将喜怒等群狙。 耦耕久与邻翁约,春雨宁辞手拮据。
  • 古诗《再次交代韵·诗人妙思天同巧》 - - 陈造 - - 诗人妙思天同巧,鬼守玄关不及扃。 闲挹山光诵奇语,断无尘滓溷襟灵。
  • 古诗《尝枸杞·芥花菘菡饯春忙》 - - 杨万里 - - 芥花菘菡饯春忙,夜吠仙苗喜晚尝。 味抱土膏甘复脆,气含风露咽犹香。 作齐淡著微施酪,芼茗临时莫过汤。 却忆荆淡古城上,翠条红乳摘盈箱。
  • 古诗《冬·天东日出天西下》 - - 李商隐 - - 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中远甚苍梧野。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舞罢腰支在。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破鬟矮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
  • 古诗《赠陈评事》 - - 王建 - - 识君虽向歌钟会,说事不离云水间。 春夜酒醒长起坐,灯前一纸洞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