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董养和的诗 > 又·跨流小阁两崖分原文及翻译赏析

又·跨流小阁两崖分

朝代:明代诗人:董养和时间:2023-04-06
跨流小阁两崖分,凉净能消劫火焚。
栗里徜徉唯密柳,敬亭还往信孤云。
洞猱窥果时防侮,野雀争花坐解纷。
独有游仙愁梦断,雨过滩吼枕中闻。

诗人董养和资料

又·跨流小阁两崖分作者董养和

暂无该诗人相关信息。 查看详情>>

董养和古诗词作品: 《又·跨流小阁两崖分

又·跨流小阁两崖分原文及翻译赏析

又·跨流小阁两崖分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客心·客心劳似江上叶》 - - 黎简 - - 客心劳似江上叶,日夕苦吟江上风。小作秋声警炎热,早知寒气约虚空。飘零诗卷关天意,颓秃云林废鬼工。且放尊前郑公醉,莫论身后曼卿穷。
  • 古诗《北平·韭黄》 - - 刘崧 - - 都人卖韭黄,腊月破春光。土室芳根暖,冰盘嫩叶香。十金酬好价,一箸惬初尝。何以江南种,青青雪里长。
  • 古诗《出门示远士·年来乞食走连连》 - - 朱昆田 - - 年来乞食走连连,一饱何由谢俗缠。怀刺复游鎗脚郡,载书止借橛头船。半家寒骨愁无赖,几緉芒鞋著屡穿。安得与君寻旧约,租牛同种上乡田。
  • 古诗《过乔侍郎省中因怀献吉》 - - 徐祯卿 - - 东掖当年署,长廊故柳斜。久辞陈子榻,重谒谢公衙。厅事垂蛛网,高檐噪晚鸦。风烟那可忆,飘泊惜瑶华。
  • 古诗《送慧林明茶头颂》 - - 黄庭坚 - - 慧林有一老人,恰似银瓮盛雪。彻底元无渗漏,旁观但知皎洁。有徒三百二百,木钻漫钻磐石。或遇东海鲤鱼,一棒令生羽翼。其馀两两三三,归堂又要茶吃。上人南来云水,因行不妨掉臂。凤山修水东西,灵草春来满地。但令己事相应,归日驴驮不起。...
  • 古诗《课儿联·十五男儿志》 - - 梁鼎芬 - -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 古诗《题宋徽宗画竹》 - - 李本 - - 宣和殿下碧琅玕,月影风声岂耐寒。一自江南栽老桧,谁将消息报平安。
  • 古诗《日南王·附臣通赵国》 - - 李斌 - - 附臣通赵国,奉使拜辽燕。沧海行无驿,宁知路几千?猛风空里骤,明月浪中悬。水与天同色,山共白云连。随朝去去远,未见有归年。比来闻汉使,一别似张骞。
  • 古诗《将谒延庐州行至板桥忽病而止复还建康以五诗寄之》 - - 赵蕃 - - 欲前复却路成迷,冷日悲风为惨悽。以口语心千万种,可能一一见书题。
  • 古诗《点绛唇·猿臂当年》 - - 王季思 - - 猿臂当年,志期北出飞狐口。燕云定后。回辔清关右。一著儒冠,心事成孤负。春归久。垂杨生肘。闲却穿杨手。
  • 古诗《江上草堂歌·我家江上旧草堂》 - - 孙衣言 - - 我家江上旧草堂,七月八月莼菜香。秋江老翁烧楚竹,生致团脐黄抱壳。朅来长安饱黄尘,门外白鸥笑杀人。有田有田龙山麓,春收大麦夏收菽。苍头酿酒真珠红,长腰晚炊白胜玉。负锄释手还承欢,金圭无分老亦足。窗前老梅腹如槎,年年盛放霜中花。花开扑地啄红玉,小禽踏枝一身绿。长安秃柳黄...
  • 古诗《尸位学署·不见飞花似雪飘》 - - 朱仕玠 - - 不见飞花似雪飘,惟馀刺竹伴无聊。蓦逢一树河西柳,远胜隋堤千万条。
  • 古诗《赠矢田王谏议归养》 - - 黄廷用 - - 悠悠旌旆逢春色,遥望秦关出凤城。献纳久司青琐客,乞归应系白云情。悬知百岁为忠孝,愿以一心答圣明。何幸及门芳草细,君家元自有蓬瀛。
  • 古诗《孔明·千载生诸葛》 - - 陈杰 - - 千载生诸葛,馀才了十丕。百年巴蜀佐,三代渭滨师。礼乐无兴日,乾坤有闰时。空留文字在,不愧说兼伊。
  • 古诗《喜晤李昌甫学兄》 - - 黄假我 - - 风云雷雨催人老,阅历沧桑几变迁。得此素心成快晤,曾挥彩笔忆前缘。羡君骥足驰千里,愧我牛棚困廿年。喜借酒杯浇块垒,天南地北语新鲜。
  • 古诗《题泗水厅壁·十年奔走宦途忙》 - - 蒋伟 - - 十年奔走宦途忙,赢得须眉鬓发苍。竭力仅能修百废,举头何忍见千疮。充饥处处惟糠覈,输税家家卖枣桑。老我此行归计得,谁将民隐达岩廊。
  • 古诗《到玉屏口号》 - - 孙鼎臣 - - 山头森木与天齐,瘴雨蛮烟倦马嘶。行尽龙标五溪水,夜郎犹在暮云西。
  • 古诗《荷叶杯·感旧,次韦端巳韵》 - - 温树校 - - 粉黛知音难得。南国。灯下暗相期。百般娇态上双眉。隐约可思维。回首钿蝉钗凤。如梦。颦笑总成空。灵犀何处更相通。风雨闭帘栊。
  • 古诗《燕春台·绣地残英》 - - 赵以夫 - - 绣地残英,画空飞絮,东风又送春归。雨足郊坰,相将翠密成帷。燕莺犹恋芳菲。向枝头叶底依依。留春不住,绿波渺渺,碧草萋萋。 锦帆开晓,彩仗迎熏,峰回路转,月淡天低。红云影里,群仙报道班齐。九奏箫韶,算人间无此埙箎。步新堤。金鼎调羹也,梅子黄时。 ...
  • 古诗《口号送邻家米》 - - 石沆 - - 东邻雨湿火难吹,斗米田家尚可为。 晚稻未舂潮水白,早红先送救公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