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张通的诗 > 游西林庵·野寺萧条一径微原文及翻译赏析

游西林庵·野寺萧条一径微

朝代:明代诗人:张通时间:2023-04-05
野寺萧条一径微,山僧相见语禅机。
云深石洞玄猿伏,烟锁松林白鹤归。
上界疏钟通碧落,边城鼓角送斜晖。
浮生自觉浑无定,欲解鸣珂问钓矶。

诗人张通资料

游西林庵·野寺萧条一径微作者张通

生卒:1388-1458。介绍:明凤阳府人。袭为平山卫指挥佥事,坐累夺职。久之,成祖召试武艺,中程,复职,改天津卫。督卒匠参预营建北京。官至南京后军都督佥事。明凤阳府人。袭为平山卫指..... 查看详情>>

张通古诗词作品: 《游西林庵·野寺萧条一径微

游西林庵·野寺萧条一径微原文及翻译赏析

游西林庵·野寺萧条一径微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访王谷原前辈眷属即赠季子敦初》 - - 蒋士铨 - - 剩稿编排未,遗孤去住分。书田宁有粟,季子独能文。天厄诗人死,山留比部坟。词坛待飞将,当嗣故将军。
  • 古诗《寄潘景最三绝》 - - 黎简 - - 花午暗沈茶灶烟,瓦声团梦雨迷川。山头城影城头树,水底天光天上船。
  • 古诗《云净寺·毗尼野衲不知遵》 - - 弘历 - - 毗尼野衲不知遵,麋鹿寻常可结邻。分付春云慢净去,祇应作雨利农人。
  • 古诗《题山水·雨后山光分外青》 - - 王恩诰 - - 雨后山光分外青,参天老树立亭亭。幽人何事归来晚,扶杖行吟酒未醒。
  • 古诗《酬报先上人登楼见寄》 - - 许浑 - - 丹叶下西楼,知君万里愁。钟非黔峡寺,帆是敬亭舟。山色和云暮,湖光共月秋。天台多道侣,何惜更南游。
  • 古诗《题虎跑寺·南山跸路丙申开》 - - 龚自珍 - - 南山跸路丙申开,庚子诗碑锁绿苔。曾是纯皇亲幸地,野僧还盼大行来。
  • 古诗《古风·五鹤西北来》 - - 李白 - -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 古诗《简贾司教·古坛双树挺秋烟》 - - 何景明 - - 古坛双树挺秋烟,废院残花照暮天。门外扫除无俗客,我来时复伴青毡。
  • 古诗《百字令·十二日夜无月顾晴芬以词集见示读至三更月复明朗六叠前韵》 - - 杨芳灿 - - 春寒料峭,把文窗六扇,一齐关上。窗烛垂花圆似豆,一缕水沈烟飏。雾凇模糊,雯华匼匝,风裂轻冰响。笛家琴趣,深宵随意吟赏。吟到鸟梦难圆,梅魂欲化,最耐人閒想。惜少红红能记曲,且自浅斟新酿。坚坐星阑,重看月起,云散鱼鳞浪。不禁忍俊,抽笺约共酬唱。...
  • 古诗《己亥杂诗·厚重虚怀见古风》 - - 龚自珍 - - 厚重虚怀见古风,车裀五度照门东。我焚文字公焚疏,补纪交情为纪公。
  • 古诗《游海珠寺·云飞泉落两悠悠》 - - 赵善鸣 - - 云飞泉落两悠悠,积雨初收听鹁鸠。眼底自怜僧可共,腰间那有带堪留。亭台几日吟将遍,水石何时话再投。更与相期烟火外,乱崖森树竹门幽。
  • 古诗《画莲·捲绿新如染》 - - 汪铢 - - 捲绿新如染,酣红睡未醒。真疑贮风露,不似出丹青。
  • 古诗《宝应初征史朝义过虢州题僧寺壁》 - - 李适 - - 高僧居净域,客子恋皇宫。试访毗耶室,旋游方丈中。禅林吹梵响,忍草散香风。妙说三元义,能谈不二宗。色空双已灭,内外两缘同。识尽无生理,乃觉出凡笼。
  • 古诗《梦中歌·为白面少年歌》 - - 张生妻 - - 劝君酒,君莫辞。落花徒绕枝,流水无返期。莫恃少年时,少年能几时。
  • 古诗《吴生谈鲁连台在辽城东北未有题咏余素高其节侠即席赋此》 - - 胡应麟 - - 巀嵲高台畔,犹传侠客名。千秋馀故垒,片札下坚城。晚日残花坠,寒云蔓草平。谁言蹈东海,风驭入蓬瀛。
  • 古诗《玉女峰·甫越明星峰》 - - 周长发 - - 甫越明星峰,探奇尚有意。玉女启琼窗,亭亭在天际。桃花驻丹颜,到老未憔悴。何以葆厥真,众妙通玄秘。我生入尘网,应为群仙弃。偶尔云中游,超然霞外寄。松竹作笙簧,恍如天乐沸。携手五龙君,且学希夷睡。...
  • 古诗《无题·江山有恨非吾土》 - - 舒岳祥 - - 江山有恨非吾土,花鸟相逢故恼翁。 百岁唯余二十五,一春强半又成空。
  • 古诗《与欧阳伯威同饮遇卿江楼》 - - 赵蕃 - - 不上江楼又两春,人间到处略知津。 劳君置酒仍呼客,快语端能洗劫尘。
  • 古诗《水龙吟·当年玉立清扬》 - - 刘克庄 - - 当年玉立清扬,屋梁落月偏相照。而今衰飒,形骸百丑,情怀十拗。久已饰巾尚堪扶杖,听山东诏。尽後车载汝,营丘封汝,何必在磻溪钓。 晚悟儋书玄妙。懒从他锺离传道。不论资望推排,也做五更三老。宋玉多悲,唐衢喜哭,好闲烦恼。问天公,扑断散人二字,赐龟蒙号。...
  • 古诗《京城杂咏》 - - 朱德润 - - 奉诏修书白玉堂,朝朝骑马傍宫墙。 闸河东畔垂杨柳,时有莺声似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