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北朝诗人 > 萧岑的诗 > 棹歌行·桂酒既潺湲原文及翻译赏析

棹歌行·桂酒既潺湲

朝代:南北朝诗人:萧岑时间:2023-04-05
桂酒既潺湲,轻舟亦乘驾。
鼓枻何所吟,吟我皇唐化。
容与沧浪中,淹留明月夜。

诗人萧岑资料

棹歌行·桂酒既潺湲作者萧岑

介绍:南北朝梁宗室,字智远。后梁主萧督第八子。性简贵,御下严整。位至太尉。及萧琮嗣位,自以望重属尊,颇有不法。隋文帝征入朝,拜大将军,封怀义郡公。南北朝梁宗室,字智远。后梁主萧..... 查看详情>>

萧岑古诗词作品: 《仰山亭·西北有山天上头》 《棹歌行·桂酒既潺湲

棹歌行·桂酒既潺湲原文及翻译赏析

棹歌行·桂酒既潺湲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 - - 萧华 - -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
  • 古诗《病中·纸帐梅花冷》 - - 蒋士铨 - - 纸帐梅花冷,头低药灶前。一官栖鸟鼠,百事等云烟。病与妻孥共,贫增故旧怜。但馀乡梦在,留滞愧诸贤。
  • 古诗《适园·小院寂无人》 - - 吴金水 - - 小院寂无人,乔木敷荫薄。倏忽浅沼鱼,幽丽疏栏萼。穿过引风廊,还见读书阁。主人虽寂寥,诗韵犹磊落。我无立锥田,即此羡丘壑。
  • 古诗《风雨过·天公办一雨》 - - 郑孝胥 - - 天公办一雨,巧与吾意合。倚柱复哀吟,风霆殷相答。
  • 古诗《十五日再登祝融峰用台字韵》 - - 林用中 - - 惆怅独徘徊,晴岚绕古台。日从东海上,人自北山回。峰老曾经雪,天寒不放梅。野僧怜我倦,相观酒盈杯。
  • 古诗《立秋日·律变新秋至》 - - 司空曙 - -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 古诗《过在伯于学中因而留饭》 - - 赵蕃 - - 种竹栽桃久已成,滋芹折杏尚留情。一官何可占遐志,万卷悬知有旧盟。得酒更能频饮我,赋诗未稳每从兄。向来淮拟俱归去,今日参差不遂行。
  • 古诗《崖山有感·崖山峙海门》 - - 孙蕡 - - 崖山峙海门,乃宋沉国所。双龙如九渊,义士赴疆虏。妻子驱先沦,焚香亦何补。我来吊忠魂,但见浪花舞。底用玺发光,凄其为怀古。
  • 古诗《园居杂诗·下舂群动息》 - - 朱鹤龄 - - 下舂群动息,田父恋残晖。鸟和烟成梦,云先月作衣。药囊依橘柚,灯檠对蟏蝛。徙倚昏黄后,无劳蔽板扉。
  • 古诗《次韵宋显夫学士马上偶成》 - - 周伯琦 - - 西望高榆夹岸垂,行人六月着绵衣。苑沙饱雨晴含湿,露草迎阳晓散辉。华阙中天当北极,穹庐千帐列重围。玉堂仙伯消长日,佳句盈囊发渐稀。
  • 古诗《游景德寺贻黄文中》 - - 郭奎 - - 此地登临惯,伤心万里思。江云愁北望,越树指南陲。古寺开元迹,长廊景德碑。每因黄叔度,日暮醉归迟。
  • 古诗《鹊华桥雪后小眺》 - - 陈超 - - 残雪积成岸,明湖冻几层。烟轻露城影,冰断出鱼罾。枯树老逾耸,远山寒自凝。饥乌怜息羽,不复旧飞腾。
  • 古诗《再宿禅房院·春兰与秋菊》 - - 程祁 - - 春兰与秋菊,各是一时花。芳馥聊应尔,淹留定自佳。客尘随处有,归梦计程赊。采采眼前物,令人惜岁华。
  • 古诗《梅道人墓·问幽凭杖履》 - - 朱愚 - - 问幽凭杖履,鹤化只苍枝。高树犹喧鸟,残阳有断碑。神飞名在墓,情到石留诗。千载梅花梦,春风细草知。
  • 古诗《王丞分惠碧桃树再赋奉谢》 - - 戴表元 - - 水星之精天上游,春风岁岁苍龙头。偶然根叶著下土,散作人间百花树。莫疑君家此花无种生,定是天上苍龙精。白玉之趺青玉簇,开花既奇成又速。三年方骇大如林,五年已见高踰屋。我来吟作书林花,烟尘万捲重抽芽。君家原有孝义种,自来青州丞相家。为君出芝草,芝草那能千日好。为君结琥珀...
  • 古诗《次韵赠别张银台归吴》 - - 严嵩 - - 离心不可极,回首暮江滨。沧海栖鸥鹭,中朝惜凤麟。山吟招隐句,亭学草玄人。还忆长安邸,相过意每真。
  • 古诗《立道韵·长蛇猛虎当道路》 - - 萧立之 - - 长蛇猛虎当道路,度密穿青且意行。王谢风流不牢落,诸郎还复以诗鸣。
  • 古诗《金丹诗诀·醉倒酣眠梦熟时》 - - 陈楠 - - 醉倒酣眠梦熟时,满船载宝过曹溪。一才识破丹基处,放去收来绝在伊。
  • 古诗《梅里诗社成立,喜而赋诗,即以申贺》 - - 陆玄默 - - 吟坛重振喜开樽,苏我诗狂久蛰魂。愿与诸公齐戮力,开来继往得同论。
  • 古诗《十绝·群彦俱堪议相毡》 - - 姜特立 - - 群彦俱堪议相毡,小诗聊尔出穠纤。 梅山老子何多幸,收得连珠归玉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