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司马光的诗 >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的意思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朝代:宋代诗人:司马光出自: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时间:2017-12-07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诗人司马光资料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作者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生于光州光山,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 查看详情>>

司马光代表作品: 《和道矩红梨花》 《奉和始平公忆东平》 《送李尉以监丞致仁归闽中》 《吴正肃公挽歌辞》 《惜花亭·春意复蹉蛇》 《和端式·烟际钟》 《奉和始平公酬大将佩和吴侍郎》 《送吴驾部知真州》 《送蒲中舍霜致政归蜀》 《客中初夏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的意思

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

查看详情>>

注释 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宝髻: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发髻。 ⑶铅华:铅粉、脂粉。 ⑷“青烟翠雾”二句:形容珠翠冠的盛饰,皆为妇女的头饰。轻盈:形容女子的仪态美。 ⑸争如:怎如、倒不如。 白话译文 挽了一个松松的云髻,化上了淡淡的妆容。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轻盈的身体。她的舞姿就像飞絮和游丝一样,飘忽不定。 此...

查看详情>>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词作。此词是一首艳情词,写抒情主人公对在宴会上所遇舞女的爱情。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作者的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查看详情>>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的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