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史记 > 50章 > 陈涉世家

史记

《史记》50章陈涉世家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陈涉世家

书籍:史记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6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
吴广是阳夏人,字叔。
陈涉在年轻时,曾经与别人一起作佣工耕田,一次他停下耕作走到田史记埂上,感叹怨忿了好大一会,说“:如果将来富贵,大家可不要互相忘记了。”一同受雇佣的伙伴们笑着应声说“:你为人家当雇工种田,哪谈得上富贵呢?”陈涉叹息着说“:唉!燕子和麻雀之类的小鸟哪里能理解大雁和天鹅的志向啊!”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政府征调住在里巷左边的平民去防守渔阳,有九百人途中屯驻在大泽乡。
陈胜和吴广都在被征调的行列中,担任着屯队的队长。
这时恰遇天下大雨,道路阻断不通,估计已耽误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
超过了限期,按法律当要斩首。
陈胜和吴广于是商议说:“如今逃走是死路一条,起义干一番大事业也不过一死,同样都是死,死于国家大事不是更好吗?”陈胜又说“:天下受秦皇暴政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二世皇帝是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由他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
就因为扶苏屡次规劝始皇的缘故,始皇就派他领兵驻守外地。
现在传闻扶苏并没有罪,二世皇帝却把他杀害了。
老百姓都听说扶苏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原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下战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拥戴他。
楚亡后有的人认为他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亡躲起来了。
现在要是我们冒称公子扶苏和项燕,向天下人们发出起义的号召,应该有很多人响应。”吴广认为很有道理。
于是去问卜。
卜卦人看出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实现,可以建立功业。
但你们问过鬼神吗?”陈胜、吴广很高兴,想到卜卦人所说问鬼神的意思,说“:这是教我们先借鬼神威服众人啊。”于是用朱砂在帛布上写上“陈胜王”三字,暗中塞进别人网捞起来的鱼肚子里。
戍卒买鱼烹食,发现鱼肚中的帛书,本来就觉得怪异了。
陈胜又暗中派吴广到驻地附近树丛的神祠中,夜间用灯笼点上烛火,模仿狐狸的叫声喊着:“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深夜听见后都惊恐不安。
第二天一早,戍卒中间都议论纷纷,指点、瞧着陈胜。
吴广一向关心别人,戍卒中很多人都听他使唤。
一次趁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逃跑,以激怒将尉,使他侮辱自己,借以激怒众人。
将尉果然鞭打吴广。
当将尉拔出佩剑时,吴广奋起夺剑杀了将尉。
陈胜帮助吴广,合力杀死两个将尉。
他们召集属下宣告说“:各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了期限就要砍头。
即使不杀头,戍边而死的一般也有十分之六七。
况且大丈夫不死即罢,要死也要名扬后世,王侯将相难道是祖传的吗?”属下都说“:一切听从指挥。”于是假冒公子扶苏及项燕名号起义,以顺应民心。
大家露出右臂作标志,号称大楚。
修筑高坛宣誓,用将尉的头作祭品。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作都尉。
攻打大泽乡,攻下后接着进攻蕲县,蕲县投降后,接着派符离人葛婴领兵攻取蕲县以东地区。
一连进攻钅至、赞阝、苦、柘、谯等数县,全被攻下。
边打边招收兵马。
等到到达陈县时,已有战车六、七百乘,骑兵一千多,步卒好几万人。
围攻陈县时,正逢郡守及县令都不在,只有留守的郡丞在谯门抵抗。
抵抗不住,守丞战死,于是占领了陈县。
几天后,下令召来乡官三老、地方豪绅开会议事,三老豪绅都说“:将军亲自披上坚硬的战甲,手执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昏君,铲除强暴的秦政,恢复楚国国土政权,论功应该称王。”陈胜于是自立为王,国号叫张楚。
这时,各郡县深受秦朝官吏之苦的人,都惩治其官吏,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于是以吴广为假王,督率各将领西攻荥阳。
命令陈县人武臣、张耳、陈馀攻占原来赵国的辖地,命令汝阴人邓宗攻占九江郡。
这时候,楚地义军聚集在一起的,无法数清。
葛婴到东城,立襄强为楚王。
后来葛婴听说陈胜已自立为王,就杀了襄强,回报陈胜。
一到陈县,陈王便诛杀葛婴。
陈王又令魏国人周市北上攻取原属魏国的土地。
吴广围攻荥阳。
李由任三川郡守,防守荥阳,吴广久攻不下。
于是陈王征召国内豪杰商量对策,任命上蔡房邑君蔡赐做上柱国。
周文是陈县的贤人,曾是项燕军中占卜察日官,也曾在楚国春申君手下做过事,自称熟悉军事,陈王即授予他将军印,带兵向西攻秦。
沿途招收兵马,到函谷关时,已有战车千辆,士卒几十万。
到达戏亭,驻扎布防。
秦朝派少府章邯赦免了在郦山服役的囚犯,以及家奴生的儿子,全部调集攻打张楚大军,大败楚军。
周文兵败,退出函谷关,在曹阳屯驻了两、三个月。
章邯又追上再败周文,周文再逃到渑池驻扎十几天。
章邯进击,大败周文,周文自杀,残部就无法再战了。
武臣到邯郸后,自立为赵王,又封陈馀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
陈王恼怒,捕捉关押了武臣等人的家属,准备杀了他们。
上柱国蔡赐说“:秦国未灭而杀了赵王将相的家属,这等于又增加一个与我们对立的秦国。
不如顺便册封他。”陈王于是派使者祝贺赵王,而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软禁在宫中,又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督促赵王军队赶紧进军函谷关。
赵王与将相们商议说“:王在赵称王,并非楚国本意。
楚国在诛灭秦国后,必将攻打赵国。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不向西进军,而派兵向北攻取原燕国辖地以扩大我们的地盘。
赵国南面扼守黄河,北面有燕、代广大土地,楚国即使战胜了秦国,也不敢制服赵国。
如果楚国不能战胜秦国,必定会借重赵国。
赵国乘着秦国衰敝的机会,就能得志于天下了。”赵王认为有道理,因而不向西进军,反而派原上谷郡卒史韩广北攻燕地。
燕国旧贵族豪杰劝告韩广说“:楚国已立王,赵国也立了王,燕地虽然狭小,以前也是拥有万乘兵马的国家,希望将军自立为燕王。”韩广说“:我母亲还在赵国,使不得。”燕人说:“赵国正西面担心秦,南面担心楚,他没有力量阻止我们。
而且以楚国的强大,尚不敢加害赵王将相的家属,赵国又怎敢加害于将军的家属呢!”韩广认为有道理,于是自立为燕王。
过了几个月,赵国派人护送燕王母亲及家属回归燕国。
这时,到处攻城略地的将领,数不胜数。
周市向北攻到狄县,狄县人田儋杀了狄县县令,自立为齐王,以齐地力量反攻周市。
周市军队溃散,撤回魏地,想立原魏王后裔宁陵君咎为魏王。
这时咎正在陈王那里,不能到魏地。
魏地平定后,大家都想拥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肯。
使者在陈王与魏之间往返五次,陈王才立宁陵君咎为魏王,送他到魏国,周市最后做了魏相。
将军田臧等人合计说“:周文的军队史记已经溃败,秦兵早晚间就要来了。
我们围攻荥阳城长期攻不下来,秦兵一到,必定大败。
不如留下少量兵力,足以困住荥阳就行了,把其余精兵全调去迎击秦兵。
现在假王吴广骄横,又不懂得用兵权谋,无法与他共谋大事,不杀了他,我们的大事恐怕会失败。”于是假冒陈王的命令杀了吴广,把吴广的头献给陈王,陈王派使者赐给田臧楚国令尹的大印,任命他为上将军。
田臧于是派部将李归等人守住荥阳城,亲自带领精兵向西在敖仓迎击秦军。
交战,田臧战死,军队溃败。
章邯进军在荥阳城下攻击李归等人,打败了楚军,李归等人战死。
阳城人邓说率军驻扎在郯县,被章邯另一支部队击败。
邓说的溃兵逃到陈县。
钅至县人伍徐率军驻扎在许县,被章邯击败,伍徐军队溃败都逃到陈县。
陈王杀了邓说。
陈胜刚做王时,陵县人秦嘉、钅至县人董。。、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县人丁疾等都分别起兵,带兵将东海郡郡守叫庆的围困在剡城。
陈王听说了,即派武平君畔做将军,督率剡城下各路军队。
秦嘉拒不受命,自立为大司马,不愿隶属于武平君。
并对军吏们说“:武平君年轻,不懂军事,别听他的!”接着假托陈王命令杀了武平君畔。
章邯已击溃伍徐,又进攻陈县,上柱国房君蔡赐战死。
章邯接着进军攻击陈县西部张贺的军队。
陈王亲自出来督战,还是被打败,张贺战死。
十二月,陈王到汝阴,转至下城父时,他的车夫庄贾杀死他投降秦军。
陈胜葬在砀山,谥号叫隐王。
陈王旧时侍臣吕臣后来当了将军,建立一支用青巾裹头的“苍头军”,从新阳起兵攻下陈县,杀了庄贾,又以陈县为楚国国都。
当初,陈王刚到陈县时,曾令钅至县人宋留领兵平定南阳,进军武关。
宋留攻占南阳后,传来陈王被害的消息,南阳又被秦军夺回。
宋留不能进军武关,于是向东到新蔡,又遭遇秦军,宋留带着部队投降了秦军。
秦军将宋留押至咸阳,车裂宋留以警告天下。
秦嘉等听说陈王兵败逃走,就立了景驹做楚王,率兵到了方舆,准备在定陶袭击秦军。
派公孙庆出使齐国去见齐王田儋,想与他联合一道进兵。
齐王说:“听说陈王战败,不知他生死,楚国怎能不请示我就立王!”公孙庆说“:齐国不请示楚国就立王,楚国为什么要请示齐国才能立王!况且是楚国首先起义抗秦,理当号令天下。”田儋就诛杀了公孙庆。
秦国左右校尉军又进攻陈县,攻克陈县。
将军吕臣败走,又收聚兵马,在鄱阳为盗的当阳君黥布的兵马也被招收进来,又进击秦军左右校尉,在青波打败秦军,再次以陈县作为楚都。
这时正好项梁立了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做了楚王。
陈胜称王共六个月。
称王后,以陈县作为都城。
他从前一起受雇种田的旧时伙计听说后,到陈县来,敲击宫殿大门说“:我要见陈涉。”宫门长官要把伙计捆起来。
伙计一再解释,才被放了,但长官仍不肯通报。
当陈王出门时,伙计拦住道路高叫陈涉的名字,陈王听到后,就召见他,和他同车回宫。
进了王宫,见了殿堂房屋、帷幕帐帘,客人说“:夥颐!陈涉做王,宫殿高大深邃啊!”楚人把“多”叫做“夥”,因而天下流传开来,“夥颐为王”的俗语,是从陈涉这里开始的。
客人在宫中进出更加放肆随便,谈论陈涉往事。
有人对陈王说:“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言乱语,有损您的威望。”陈王便杀了那位客人。
于是所有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从此再也没有亲近陈王的人了。
陈王任命朱房作中正官,任胡武作司过官,负责监察群臣过失。
将领们去攻城略地,回到陈县复命时,办事不合朱房、胡武命令的人,就抓来治罪,以办事苛刻细密以示对陈王的忠诚。
凡是他俩不喜欢的人,不交与有关官吏审理,都由他俩任意惩治。
陈王信任他俩。
将领们因此不再亲附陈王。
这是陈王失败的原因。
陈胜虽然死了,但他封立派遣的侯王将相们最后终于灭了秦朝,是陈涉首先起义发难促成的结果。
汉高祖时在砀县安置了三十户人家为陈涉看守坟墓,至今仍按时宰杀牲畜祭祀他。
褚先生说:地形险阻,是用来固守的;武器刑法,是用来治国的。
然而这些还不足倚仗。
先王以仁义为立国的根本,而以山川险阻、法制规章作为枝叶,难道不应这样吗?我听贾谊说道:“秦孝公占据崤山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守卫国土,以图谋周王朝的政权,有席卷天下、兼并全国、囊括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的野心。
在那时,商鞅辅佐孝公,对内建立法令制度,使百姓努力耕织,整顿防务和攻战的军备;对外使用连横的策略使其他诸侯互相争斗。
于是秦人很轻易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王继承旧业,遵循孝公遗留下来的政策,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占巴蜀,向东割得肥沃的土地,收取地势险要的州郡。
各国诸侯深感惶恐不安,结为同盟想削弱秦国。
不惜用珍贵的用具、贵重的财宝和肥沃的土地,来招徕天下有才能的士人。
他们运用合纵的策略,缔结同盟,互相结为一体。
在那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君,都明智而讲忠信,既宽厚又爱人,尊敬贤者而重视人才。
他们相约合纵而破坏连横,会合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军队。
于是六国的才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出谋划策,有齐明、周最、陈轸、邵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奔走联络,有吴起、孙膑、带他、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军队。
他们曾用相当于秦国十倍的土地,率领百万大军,上仰函谷关而进攻秦国。
秦国开关迎敌,九国的军队竟逃跑而不敢前进。
秦国没损失一支箭,各国诸侯就已疲惫不堪。
于是合纵瓦解,条约败毁,争相割让土地贿赂秦国。
秦国有余力扼制各诸侯国的弊端,追赶失败逃亡的敌人,战场上倒下百万尸体,流血把盾牌都漂浮起来。
凭借有利地势,利用方便时机,宰割天下,分割各国领土,强国请求归服,弱国入朝称臣。
“传到孝文王、庄襄王,因他们在位时间短,国家没有发生大事。
“到了秦始皇,发扬祖先六代传下的功业,挥动长鞭驾驭天下,吞并东周、西周,灭掉各国诸侯,登上帝位统治天下,手持刑杖鞭笞天下臣民,声威震慑四海。
向南夺取了百越土地,设立了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下头颈系绳索,听命史记于秦朝下级官吏。
又使蒙恬在北面修筑长城镇守边界,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南下蹂躏中原,士兵不敢拉开弓箭来报仇。
秦皇于是废除先王的道统,焚烧诸子百家书籍,使百姓愚昧无知。
毁坏各地名城,屠杀英俊豪杰,收缴天下兵器集中到咸阳,销毁刀枪箭头,铸成十二个铜人,以削弱天下人民的反抗。
然后据守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上据亿丈高城,下临无底深河,以作坚固屏障。
良将强弓,守卫在要害地方,忠臣精兵,拿着锐利武器呵问往来行人。
天下已经平定,始皇的心里,以为关中形势险固,有金城千里,是子孙继承帝位的万世基业。
“秦始皇死后,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远方。
可是陈涉仅是一个用破瓮作窗、用草绳系门轴的穷人家子弟,替人做工种田的仆役,发配去戍边的贱民。
才能不及普通人,没有孔子、墨子的贤德,更无陶朱、猗顿的财富。
一旦投身行伍,浮沉于千百小头目中,带领疲惫乌合的士卒,统率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
斩断树木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风云一样聚会,如同回声一般响应,携着粮食如影随形跟着陈涉起义,崤山以东的豪杰一齐起兵,就把秦王朝推翻了。
“况且秦的天下并未缩小变弱,雍州的土地和崤山、函谷关的险固,还是同前一样。
陈涉的地位,更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他们的锄头木棍,没有九国之师的钩戟、长矛锋利;发配戍边的众卒,远不如九国的军队强大;陈涉的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无法与以往的将帅媲美。
然而成功与失败变化不同,功业完全相反。
如果拿当年山东诸侯与陈涉度长短、测大小,比较权势衡量实力,则不能相提并论。
但秦国凭区区雍州地盘,发展成拥有万乘战车的强国,抑制其他八州而使同等地位的诸侯都来朝拜,已有一百多年了。
然后秦国以天下作为私产,以崤山、函谷关为宫墙。
可陈涉一介匹夫发难就摧毁了秦朝的社稷,秦王子婴也死在他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秦朝统治者不施行仁义,而进攻和防守的形势也就改变了。”

陈涉世家相关文章

  • 狐窟教子》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里人王五贤——幼时闻呼其字,是此二音,不知即此二字否也,老塾师也,尝夜过古墓,闻鞭朴声,并闻责数曰:尔不读书识字,不能明理,将来何事不可为?上干天律时,尔悔迟矣。谓深更旷野...
  • 农夫陈四》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农夫陈四,夏夜在团焦守瓜田,遥见老柳树下隐隐有数人影,疑盗瓜者,假寐听之。中一人曰:不知陈四已睡未?又一人曰:陈四不过数日,即来从我辈游,何畏之有。昨上直土神祠,见城隍牒矣。又一人...
  • 火药击人》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雍正壬子六月,夜大雷雨,献县城西有村民为雷击。县令明公晟往验,饬棺敛矣。越半月余,忽拘一人讯之曰:尔买火药何为?曰:以取鸟。诘曰:以铳击雀,少不过数钱,多至两许,足一日用矣。尔买二三...
  • 复仇(其二)》原文翻译 - - 《野草》上部 - - 因为他自以为神之子,以色列的王②,所以去钉十字架。  兵丁们给他穿上紫袍,戴上荆冠,庆贺他;又拿一根苇子打他的头,吐他,屈膝拜他;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紫袍,仍穿他自己的衣服③。  ...
  • 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原文翻译 - - 《孟子》离娄章句 - -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
  • 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原文翻译 - - 《孟子》梁惠王章句 - -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 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前60回 - - 话说曹操举剑欲杀张辽,玄德攀住臂膊,云长跪于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操掷剑笑曰:“...
  • 杜旟、刘仙伦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杜旟 酹江月(石头城) 江山如此,是天开万古,东南王气。一自髯孙横短策,坐使英雄鹊起。玉树声消,金莲影散,多少伤心事。千年辽鹤,并疑城郭非是。 当日万驷云屯,潮生潮落处,石头孤峙。人...
  • 德经·第四十二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德经 -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為教父...
  • 卷七十三·列传第十一》原文翻译 - - 《金史》100章 - - 阿离合懑,景祖第八子也。健捷善战。年十八,腊醅、麻产起兵据暮棱水,乌春、窝谋罕以姑里甸兵助之。世祖擒腊醅,暮棱水人尚反侧,不自安,使阿离合懑往抚差之,与斜钵合兵攻窝谋罕。乌春...
  • 本纪第十六·宣宗下》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宣宗下   四年春正月壬辰朔,诏免朝。丙申,金安军节度使行元帅府事古里甲古伦除名。丁酉,大元兵下好义堡,霍州刺史移剌阿里合等死之。诏赠官有差。庚戌,宋步骑十余万围邓州,...
  • 王益柔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王益柔,字胜之。为人刚直尚气节,喜谈论天下大事。因荫庇入仕,官至殿中丞。西夏赵元昊叛乱时,上奏边防选将之策。杜衍、丁度宣抚河东时,益柔写信给他们说:“河外兵饷无法筹措,...
  • 卷一百八十九下》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邢文伟,滁州全椒人也。少与和州高子贡、寿州裴怀贵俱以博学知名于江 、淮间。咸亨中,累迁太子典膳丞。时孝敬在东宫,罕与宫臣接见,文伟辄减膳,上书曰: 臣窃见《礼·戴记》...
  • 倭国传》原文翻译 - - 《宋书》100章 - - 倭国在高丽东南方的大海之中。代代都规规矩矩地向中国贡献。高祖永初二年(421),下诏书说:“倭王讠赞在万里之外,恭敬地贡献,远方人的忠诚就应该表彰,可以赐给他们物质,除授他...
  • 汝南王亮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汝南文成王司马亮字子翼,是宣帝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年幼时清正机警有才干,在魏国任散骑侍郎,万岁亭侯,拜为东中郎将,晋封为广陽乡侯。在寿春征讨诸葛诞,失利,免去官职。不久,拜校左...
  • 越王勾践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越王勾践,他的远祖是夏禹的后裔,夏后帝少康的庶子。 当时被封在会稽,负责掌管看守那里供奉夏禹的祭祀。 他们身绘花纹,剪短头发,开辟草莱,建起城邑。 以后经历二十多代,传到允常。 ...
  • 或谓韩公仲》原文翻译 - - 《战国策》25至33卷 - - 《战国策》卷二十八 韩策三(或谓韩公仲) 【提要】公仲即韩朋,是韩国的相国,在韩国权倾一时。他充分利用复杂的国际环境,挟外国势力而自保、自重。其实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自我发...
  • 卢尚书、韩常侍、苏广文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卷七百八十三 卷783_1 《答王无功入长安咏秋蓬见示》辛学士 托根虽异所,飘叶早相依。 因风若有便,更共入云飞。 卷783_2 《哭李远》卢尚书 昨日舟还浙水湄,今朝丹旐欲何为。 才...
  • 徐铉诗词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卷七百五十六 卷756_1 《送孟宾于员外还新淦》徐铉 暂来城阙不从容,却佩银鱼隐玉峰。 双涧水边欹醉石, 九仙台下听风松。 题诗翠壁称逋客,采药春畦狎老农。 野鹤乘轩云出岫,不知...
  • 橄槛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果部 - - 橄槛 释名 青果、忠果、谏果。 气味 实:酸、甘、温、无毒。 榄仁:甘、平、无毒。 核:甘、涩、温、无毒 主治 实: 1、中河豚毒。取橄榄及木煮水服可解。 2、唇裂生疮。用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