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史记 > 50章 > 楚世家

史记

《史记》50章楚世家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楚世家

书籍:史记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6
楚国的祖先出自颛顼帝高阳。
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
高阳生下称,称生了卷章,卷章生了重黎。
重黎为帝喾高辛主掌火政,很有功绩,能使光照天下,帝喾命名他叫祝。
共工氏作乱时,帝喾派重黎去诛杀作乱者但没有彻底消灭他们。
帝喾就在庚寅那天诛杀了重黎,而以他的弟弟吴回接替重黎,也担任火政的官职,仍赐称叫祝融。
吴回生下陆终。
陆终生了六个儿子,都是母亲肚腹破裂后生出来的。
大儿子叫昆吾;二儿子叫参胡;三儿子叫彭祖;四儿子叫会人;五儿子叫曹姓;六儿子叫季连,姓芈,楚国就是他的后代。
昆吾一族在夏朝曾经为侯伯,到夏桀时被商汤消灭。
彭祖一族在殷商时曾经为侯伯,殷商末年也就消失。
季连生了附沮,附沮生了穴熊。
此后逐渐衰落,有的住在中原,有的住在蛮夷地区,史书没能记载他们的世系。
周文王时,季连的后代有一支名叫鬻熊。
鬻熊像儿子一样侍奉文王,很早就死了。
他的儿子叫熊丽。
熊丽生了熊狂,熊狂生了熊绎。
熊绎生在周成王在位之时,成王提拔文王和武王时勤劳功臣的后代,就将熊绎封在南楚蛮荒之地,给他子男爵位的土地,姓芈,住在丹阳。
楚子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的儿子姬牟、晋侯姬燮、齐太公的儿子吕亻及一起服侍成王。
熊绎生下熊艾,熊艾生下熊黑旦,熊黑旦生下熊胜。
熊胜以弟弟熊杨作继承人。
熊杨生下熊渠。
熊渠生了三个儿子。
在周夷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有的不朝觐天子,诸侯间互相攻伐。
熊渠深得长江、汉水一带民众的拥戴,于是起兵攻伐庸、杨粤等国,一直打到鄂地。
熊渠说:“我们是蛮夷,不必跟中原各国的名称谥号相同。”于是封自己的长子康为句。。王,封次子红为鄂王,封小儿子执疵为越章王,都在长江沿岸楚蛮地区。
到周厉王时代,由于厉王暴虐无道,熊渠害怕厉王讨伐楚国,又取消了他们的王号。
熊渠的继承人是长子熊毋康,毋康死得早。
所以熊渠去世后,就由次子熊挚红继位。
挚红去世,他的弟弟杀害了他的儿子而自己即位,叫熊延。
熊延生了熊勇。
熊勇六年(前842),周人挑起内乱,攻打厉王,厉王逃到彘。
熊勇十年(前828),去世,弟弟熊严继承王位。
熊严十年(前837),去世。
他有四个儿子,长子叫伯霜,二子叫仲雪,三子叫叔堪,四子叫季徇。
熊严去世后,长子伯霜继承王位,这就是熊霜。
熊霜元年(前827),周宣王刚刚即位。
熊霜六年(前822),去世,他的三个弟弟争着继承王位,结果仲雪死了,叔堪逃跑,在濮地避难;因而最小的弟弟季徇即位,这就是熊徇。
熊徇十六年,郑桓公开始受封于郑。
二十二年(前800),熊徇去世,他的儿子熊鬻即位。
熊鬻九年(前791),去世,他的儿子熊仪即位,这就是若敖。
若敖二十年,周幽王被犬戎杀害,周王室向东迁都,秦襄公开始受封为诸侯。
二十七年(前764),若敖去世,他的儿子熊坎即位,这就是霄敖。
霄敖六年(前758),去世,他的儿子熊目旬即位,这就是虫分冒。
虫分冒十三年,晋国开始动乱,因为曲沃的缘故。
虫分冒十七年(前741),去世。
虫分冒的弟弟熊通杀害虫分冒的儿子取代他即位,这就是楚武王。
武王十七年(前724),晋国曲沃庄伯杀害了他的国君晋孝侯。
十九年,郑伯的弟弟共叔段作乱。
二十一年,郑伯侵占了周天子的土地。
二十三年,卫国州吁杀害了他的国君桓公。
二十九年,鲁国羽父派人杀害了他的国君鲁隐公。
三十一年,宋国太宰华督杀害了他的国君殇公。
三十五年(前706),楚国攻伐随国。
随侯说“:我没有罪呀。”楚王说“:我们是蛮夷,现在中原诸侯都背叛天子而互相史记攻伐侵夺。
我也有一支不像样的队伍,想因此参与中原的政事,请求周王室尊封我的名号。”随国人为他到周王室去,请天子尊封楚王名号,周王室不应允,随国人回来报告楚王。
三十七年,楚王熊通发怒说:“我的祖先鬻熊,是文王的老师,很早就死了。
成王提举我的先公,竟然只封他子男爵的土地让他住在楚地,蛮夷部族都顺服于楚,而周王室不提升楚国爵位,我就只好自称尊号了。”于是自己封立,称为武王,与随国结盟后离开了。
于是楚国开始垦殖濮地而据为己有。
五十一年(前690),周王召见随侯,责备他奉立楚国为王。
楚武王很生气,认为随侯背叛了自己,讨攻随国。
结果楚武王死在军中,楚军罢兵而退。
武王的儿子文王熊赀继位,开始建都郢城。
文王二年(前688),楚国讨伐申国,军队经过邓国,邓国人说:“楚王很容易被捉到。”邓侯不答应。
六年,楚攻伐蔡国,俘虏了蔡哀侯后回国,不久又释放了蔡哀侯。
楚国开始强大起来,欺凌长江、汉水流域的小国,小国都害怕它。
十一年,齐桓公开始称霸,楚国也已强大起来。
十二年(前678),楚国征讨邓国,吞灭了它。
十三年(前677),楚文王去世,他的儿子熊鬻继位,这就是庄敖。
庄敖五年(前672),想杀害他弟弟熊恽,熊恽逃到随国,与随国人袭击杀死庄敖,熊恽代替庄敖即位,这就是成王。
成王熊恽元年(前671),刚一登位,就布施仁德恩惠,与诸侯修好结盟,派人向周天子进贡,周天子赐给祭肉,说“:镇守南方平定夷越各族的动乱,不要侵犯中原各国。”于是楚国的疆土扩展到千里之外。
十六年(前656),齐桓公领兵侵略楚国,到达陉山。
楚成王派将军屈完带兵抵御齐军,跟桓公订立了盟约。
桓公责备楚国没有向周朝王室交纳贡赋,楚王承认了错误,齐国才撤军而回。
十八年(前654),成王领兵北上攻伐许国,许君赤裸上身向楚王谢罪,于是就放了许君。
二十二年,攻伐黄国。
二十六年,吞灭黄国。
三十三年(前639),宋襄公想组织盟会,传召楚国参加。
楚成王发怒说:“传召我,我将好好地去参加,趁机袭击侮辱他。”于是前往,到了盂地,抓住宋襄公侮辱一番,不久放他回去了。
三十四年,郑文公南下朝奉楚国。
楚成王北上讨伐宋国,在泓水边打败宋军,射伤了宋襄公,宋襄公因此受伤而死。
三十五年(前637),晋公子重耳经过楚国,楚成王以诸侯的礼节招待他,然后赠给很多财物送他到秦国去。
三十九年,鲁僖公来到楚国请求发兵攻打齐国,楚国派申侯领兵攻打齐国,攻取谷城,把齐桓公儿子雍安置在谷城。
齐桓公七个儿子都逃到楚国,楚王都封他们为上大夫。
灭掉夔国,因为夔国不祭祀祝融、鬻熊。
夏天,攻伐宋国,宋国向晋国告急求救,晋国救援宋国,楚成王罢兵而回。
将军子玉请求与晋国交战,成王说:“晋君重耳曾逃亡在外很久,最后得以返回,上天正在帮他兴盛,不能抵挡。”子玉坚持请战,成王便只给少量部队让他带去。
晋军果然在城濮打败子玉,成王生气,杀了子玉。
四十六年(前626),起初,成王想立商臣作太子,告诉令尹子上。
子上说:“君王年龄还轻,又有很多宠爱的妻妾,将来要改立,必定出乱子。
楚国立太子常是年小的。
再说商臣的眼睛如毒蜂,声音像豺狼,是个残忍的人,不能立为太子。”成王不听从,仍立商臣为太子。
后来又想改立儿子职为太子而废黜太子商臣。
商臣听到消息但还没有证实,就问他的老师潘崇说“:怎样才能得到确切的消息呢?”潘崇说:“宴请成王的宠姬江芈,但对她不恭敬就行了。”商臣听从了他的计谋照做了。
江芈生气地说“:大王要杀掉你而立职为太子是应该的啊。”商臣告诉潘崇说“:是真的了。”潘崇说“:您能侍奉职吗?”商臣说:“不能。”“能出奔逃走吗?”回答说:“不能。”“能发动政变吗?”回答说:“能。”冬季十二月,商臣派宫廷卫士包围成王。
成王请求吃了熊掌后再死,商臣不答应。
一月八日,成王上吊自杀。
商臣即位,这就是楚穆王。
穆王即位后,把自己的太子宫赏交给潘崇,任命他为太师,掌领国家大事。
穆王三年(前623),灭掉江国。
四年,灭掉六国、蓼国。
六、蓼国君是皋陶的后代。
八年,讨伐陈国。
十二年(前614)去世。
他的儿子庄王侣立。
庄王即位三年,不发布政令,日夜寻欢作乐,诏令国人说:“有胆敢向我进谏的定杀不饶!”伍举入宫进谏。
庄王正左手拥着郑姬,右手抱着越女,坐在歌舞乐队中间。
伍举说“:我有话要说。”就说了则隐语“:有只鸟儿栖在山上,三年不飞又不叫,这是什么鸟呀?”庄王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伍举你出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又过了几个月,庄王淫逸更厉害。
大夫苏从于是入宫进谏。
庄王说“:你不曾听到我的诏令吗?”苏从回答说“:杀了自己而能够警醒君王,是臣下的愿望。”于是庄王这才停止淫乐,处理朝政,杀死了数百坏人,擢升了数百贤人,委任伍举、苏从参理国政,举国上下大为高兴。
当年灭掉了庸国。
六年,讨伐宋国,获得战车五百辆。
八年(前606),楚国讨伐陆浑戎,顺便到达洛阳,在周朝都城郊外阅兵。
周定王使王孙满犒劳楚王。
楚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德而不在于鼎。”楚庄王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楚国折断戈戟上的尖端,就足以铸成九鼎。”王孙满说:“唉!君王您忘了吗?从前虞、夏兴隆的时候,远方的人都来臣服,用九州长官朝贡的金器,铸造成九鼎,在上面绘上许多山川物象和各种怪异之物,雕刻齐备,好让百姓知道怪异为害的情况以作防备。
夏桀昏乱无德,九鼎才转移给商,立国六百年。
殷纣暴虐无道,九鼎又转移给周。
德善道明,鼎虽小也牢不可动;如果奸邪昏乱,鼎虽大也轻而易举。
过去周成王在郏辱阝安顿九鼎时,占卜说可传世三十代,立国七百年,这是上天决定的国运。
周王室的德政虽然衰败,天命却没有改变。
鼎的轻重,还不能问啊!”楚王于是领兵而回。
九年(前605),以若敖氏为相。
有人向楚王进谗言,若敖氏害怕被杀,反而攻击楚王。
楚庄王杀死了若敖氏家族。
十三年,楚国灭亡了舒国。
十六年(前598),楚国征讨陈国,杀了夏徵舒。
徵舒杀害了他的国君,所以史记惩处他。
攻破陈国后,即把它改为县。
臣子们都来庆贺,申叔当时出使齐国回来,却不向庄王祝贺。
庄王问他原因,回答说:“俗话说,牵牛过人田,田主夺他牛。
走进人家田里是不对的,可抢走他的牛不也太过份了吗?再说大王因为陈国出了乱子才率领诸侯去征讨它,出于道义去征讨它却又贪图它的土地,将凭什么再去号令天下呢!”庄王于是让陈国的后代重建国家。
十七年(前597)春天,楚庄王围攻郑国都城,三个月才攻克了它。
庄王从皇门进入郑国都城,郑伯赤裸上身牵着羊称臣迎接楚王,说:“我不得上天保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心怀怨怒,来到我破败的小国,这是我的罪过。
我怎能不惟命是听!您将我放逐到南海边上,或者把我作奴隶赐给诸侯,我也将惟命是听。
假如您看在周厉公、周宣王和郑桓公、郑武公份上,不灭绝郑国的社稷祭祀,让我侍奉您,这是我的愿望,然而我不敢有此奢求,只是斗胆向您表白一下。”楚国群臣都说“:君王别答应他。”庄王说“:郑国国君能这样屈己下人,必定能够任用和取信于他的人民,怎么可以灭绝他的国家呢?”庄王亲自举起旗帜,左右指挥军队,率军后撤三十里驻扎下来,答应跟郑国议和。
楚国大夫潘。。到郑国签订盟约,郑伯弟弟子良到楚国作人质。
夏天六月,晋军救援郑国,跟楚军交战,楚军在黄河边大败晋军,一直攻到衡雍才回。
二十年(前594),楚军包围宋国,因为宋国杀了楚国使者。
包围宋国五个月,宋国都城内粮食用尽,人们互换着儿子吃,劈开人骨头当柴烧。
宋国华元出城以实情相告。
庄王说“:这是君子啊!”于是撤军而去。
二十三年(前591),庄王去世,他儿子共王审继位。
共王十六年(前575),晋国讨伐郑国。
郑国向楚国告急,楚共王援救郑国。
楚军与晋军在鄢陵交战,晋军打败楚军,射中共王眼睛。
共王传唤将军子反。
子反贪酒,恰逢侍从竖阳谷捧上酒来,子反喝醉了。
共王大怒,射死子反,于是罢兵回国。
三十一年(前560),共王去世。
他儿子康王招继位。
康王即位十五年去世,他儿子员继位,这就是郏敖。
康王宠爱的弟弟有公子围、子比、子晰、弃疾。
郏敖三年(前542),让他叔父、康王宠弟公子围作令尹,主管军事。
四年,公子围出使郑国,半路上听说楚王生病就返回楚国。
十二月己酉,公子围进王宫探视楚王病情,用帽带子勒死楚王,并杀死楚王儿子莫以及平夏。
派使者到郑国报丧。
伍举代郑君问使者道:“谁是继位人?”使者回答说:“敝国大夫公子围。”伍举更正使者的讣辞说“:共王的儿子围为年长。”公子比逃到晋国,而公子围即位,这就是灵王。
灵王三年(前538)六月,楚国派使者告诉晋国,想会合诸侯。
诸侯都到申地跟楚王会合。
伍举说“:从前夏启有钧台的宴飨,商汤有景亳的诰命,周武王有盟津的誓师,成王有岐阳的会猎,康王有丰宫的朝见,穆王有涂山的会合,齐桓山有召陵的盟军,晋文公有践土的结盟,您打算采用哪一种礼仪?”楚灵王说“:用齐桓公的。”当时郑国子产在场,而晋、宋、鲁、卫四国都没有参加。
灵王既盟诸侯,显出骄傲的神色。
伍举说“:夏桀举行有仍国的会盟,而有缗国背叛了他。
商纣举行黎山的会盟,而东夷背叛了他。
幽王举行太室山的会盟,而戎、翟背叛了他。
您要慎重考虑后果啊!”七月,楚国率领诸侯军队攻讨吴国,包围了朱方。
八月,攻克朱方,囚禁了庆封,灭了他的家族。
楚国将庆封示众,说“:不要效法齐国庆封杀害自己国君,欺凌自己幼主,挟制大夫和他结盟!”庆封反唇相讥说“:不要像楚共王的庶子围那样杀害自己的国君、兄长的儿子员而取代他为国君!”于是楚灵王派人立即杀了庆封。
七年(前553),建成章华台,下令安置逃亡的人在里面服役。
八年(前522),楚王派公子弃疾领兵消灭了陈国。
十年,楚王召来蔡侯,灌醉后杀了他。
命弃疾平定蔡国,并任命他作陈、蔡的地方长官。
十一年(前549),楚王讨伐徐国以恫吓吴国。
灵王驻扎在乾溪等待伐徐的军队。
楚灵王说“:齐、鲁、晋、卫等国,受封时都从周天子那里领得了立国宝器,我楚国却没有。
现在我派人到周朝要求将九鼎作为分封的宝器。
周天子肯给我吗?”析父回答说“:他应该给君王呢!过去我们的先王熊绎封在荆山时,乘坐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裳,居住在草莽之中,跋山涉水侍奉天子,连桃木做成的弓、棘木做成的箭都供纳给王室使用。
齐国君主因为是周成王的舅舅,晋、鲁、卫三国的开国君主都是周天子母亲的弟弟,楚国因此没有分到宝器而他们都有。
周王室现在和那四个国家都服从君王,对您惟命是听,怎能吝惜宝鼎呢?”灵王说“:过去我的先祖伯父昆吾住在原来的许国,现在郑国人贪占了那里的土地,不肯给我,如果我去要回它,郑国肯给我吗?”回答说:“周天子既不吝惜九鼎,郑国人哪敢贪占土地?”灵王说“:过去诸侯们惧怕晋国而疏远我们,现在我扩大加固了陈、蔡、不羹的城池,都具有千乘战车的兵力,诸侯们怕我吗?”回答说:“怕呀!”灵王于是高兴地说“:析父真是善谈往古的事情啊。”十二年(前529)春天,楚灵王贪恋乾溪,不愿离开。
国内人民苦于徭役。
以前,灵王在申地跟诸侯会师时,侮辱了越国大夫常寿过,杀死了蔡国大夫观起。
观起的儿子观从逃到吴国,就劝吴王讨伐楚国,挑拨越国大夫常寿过作乱,做吴国的间谍。
伪造公子弃疾的命令召回在晋国的公子比。
到了蔡国,和吴国、越国的军队想袭击蔡国。
让公子比会见弃疾,并在邓邑订立盟约。
于是进入郢都杀死灵王太子禄,拥立公子比为楚王,公子子晰为令尹,弃疾作司马。
先清洗王宫。
然后观从又率领军队到乾溪,告诉楚军说:“楚国已有新王了。
先回去的人,恢复原有爵位封邑田地房屋。
后回去的一律流放他们。”楚军都溃散了,离开灵王回到国都。
灵王听到太子禄被杀的消息,竟跌倒在车下,说:“人们爱自己的儿子也都是这样吗?”侍从说“:还要超过您。”灵王说“:我杀死别人的儿子也太多了,能不落到这般下场吗?”右尹说“:请到国都郊外听从国人的处置吧。”灵王说“:众人的怒气不可冒犯啊。”右尹又说“:暂且投奔大县避避再向诸侯请兵吧。”灵王说“:人家都背叛我了。”右尹又说“:那暂且投奔诸侯听从大国的安排吧。”灵王说“:大福史记不能再次降临,只会自取其辱而已。”于是灵王乘船想进入鄢城。
右尹估计灵王不会采纳自己的计谋,害怕跟着送死,也离开灵王逃走了。
灵王于是独自在山中徘徊,山野百姓没有人敢收留他。
灵王在途中遇到他以前的中涓官,就对他说:“替我找点吃的吧,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中涓官说“:新的君王下了命令,有敢于供给您饭食和敢于跟从您的人,罪过要连及三族,再说也无处找到食物。”灵王于是头枕中涓官的大腿睡着了。
中涓官用土块代替自己的大腿,抽身逃走了。
灵王醒后不见了中涓官,就饿得再也起不来了。
芋邑地方官申无宇的儿子申亥说“:我的父亲曾经两次触犯王法,灵王不杀他,恩德没有比这更大的了。”于是寻找灵王,在矨泽遇到灵王饿倒在地,就搀扶着他回到家中。
夏天五月十五,灵王死在申亥家里,申亥以两个女子殉葬,一起安葬了他们。
这时楚国虽已拥立公子比为王,但害怕灵王再回来,又未曾听到灵王死去的消息,所以观从对新王子比说:“不杀了弃疾,虽然得到了国家,仍将遭受灾难。”楚王说:“我不忍心杀害他。”观从说“:人家可忍心杀害您。”楚王不听,观从就离去了。
弃疾回到国都后,国都人民常常夜间惊恐,说:“灵王回来了。”二十二日夜间,弃疾让船夫在长江岸边奔走呼告说“:灵王回来了!”国都人民更加惊恐。
弃疾又派曼成然告诉新王子比和令尹子晰说“:灵王来了!都城的人民将杀死你们,司马弃疾也将到了!您们尽早想个办法了结吧,不要自取其辱,众人的怒气就如同大水一样是无法解救的。”新王和子晰于是自杀了。
二十三日,弃疾登王位,改名叫熊居,这就是平王。
楚平王靠欺诈杀害两个君王而自立,害怕国人和诸侯背叛他,于是对百姓施行恩惠。
恢复陈、蔡两国的地盘并让原来国君的后代即位跟以前一样,归还侵占的郑国土地。
抚恤安慰国内的百姓,修明政教。
吴国趁楚国动乱之机,抓获楚国五位将帅回吴国。
平王对观从说“:随便你愿意作什么官。”观从想作卜尹,平王答应了他。
当初,楚共王有五个爱子,没有嫡亲长子可继位,于是遥祭山川群神,请神来决定由谁继承王位掌管国家。
共王暗中和巴姬在祖庙里埋藏一块璧玉,然后召见五位公子斋戒入内。
康王跨璧而过,灵王的手肘放在璧玉上,子比、子晰都远离玉璧,平王年幼,被抱进庙,一拜再拜都正好压在璧玉的纽上。
所以康王因为年长继位,到他儿子手里就失去了王位;公子围继位为灵王,到他本身就被杀害了;子比做王仅十多天,子晰不曾登位,又一起被杀了。
这四个儿子都绝了后。
只有公子弃疾后来登位,就是平王,终于延续了楚国的香火,就像神灵显示的那样。
当初,子比从晋国回国,韩宣子问叔向说:“子比将会成功吗?”叔向回答说:“不会成功。”宣子说:“国人和子比都共同仇恨灵王而求立新君,如同商人谋求高利一样,为什么不会成功?”回答说:“没有人跟子比同好,又有谁跟他同仇?夺取国家有五种难处:有宠爱的人却没有贤人,这是一难;有贤人却没有重要的靠山,这是二难;有靠山却没有通盘的谋划,这是三难;有谋划却没有人民的拥护,这是四难;有人民的拥护却自己没有德行,这是五难。
子比在晋国已十三年了,晋国、楚国跟随他的人中间不曾听说有学识渊博的人,可说是没有贤人了;家族没有了,众叛亲离,可说是没有靠山了;没有可乘之机,便想发动政变,可说是没有谋划了;一辈子寄居在外,可说是没有人民的拥护了;流亡在外,不见谁有爱戴他的迹象,可说是没有德行了。
子比面对灵王的暴虐而无所顾忌,面临这五难而谋杀君主,谁能助他成功!得到楚国的人,应该是弃疾吧?弃疾统治陈、蔡、方城山等作为外在的属地。
骚扰邪恶的事不发生,盗贼销声匿迹,不因私欲违背人民利益,人民没有怨恨之心。
祖先神灵授命于他,国内人民信任他。
楚国有乱,一定是年小的得立,这是楚国的规律。
子比的官位,不过是右尹;论他的贵宠,不过是庶子;按神灵的意旨,又相差甚远;人民不感念他,将怎么得立?”宣子说“:齐桓公、晋文公不也像子比一样吗?”回答说“:齐桓公,是卫姬的儿子,被矨公所宠爱。
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作为辅佐,有莒国、卫国为外部靠山,有高氏、国氏作为内部响应。
从善如流,不知疲倦地施行恩惠。
他享有君位,不也应该吗?以前我们文公,是狐季姬的儿子,受献公宠爱。
爱好学习不知疲倦。
年仅十七岁,就有贤士五人,有先大夫子馀、子犯作为心腹,有魏。。、贾佗作为臂膀,有齐、宋、秦、楚作为外部靠山,有栾、谷阝、狐、先四家作为内部响应。
逃亡在外十九年,志向气节十分坚定。
惠公、怀公抛弃了人民,民心相率归向文公。
所以文公享有国家,不也应该吗?子比却对人民无所恩惠,在外面又无援助,离开晋国,晋国不欢送;回到楚国,楚国不欢迎。
凭什么享有楚国!”子比果然没有好下场,最后即位的是弃疾,就如叔向所预言的一样。
平王二年(前527),派费无忌到秦国去为太子建迎娶新妇。
新妇很漂亮,接来,还没到京城,无忌就先回京城,对平王说“:这个秦国女子太漂亮了,您可自己娶她,再替太子另找一个。”平王听了他的话,最终自己娶了这个秦国女子,生下熊珍,另给太子娶亲。
这时伍奢作太子太傅,无忌是太子少傅。
无忌不被太子宠爱,所以常常毁谤太子建。
太子建这时十五岁了,他的母亲是蔡国女子,不被楚平王宠爱,楚平王也就渐渐更加疏远太子建了。
六年(前523),派太子建出居城父,镇守边邑。
无忌又日夜在平王面前诋毁太子建说“:自从我从秦国接回秦国女子后,太子怨恨我,也不可能对您没有怨恨,您要略加防备啊。
再说太子镇守城父,独揽兵权,对外交结诸侯,将要打进来了。”平王传召太子太傅伍奢责备他。
伍奢知道是无忌诬陷太子,就说:“君王怎么能听小臣谗言而疏远自己的骨肉?”无忌说:“现在不制裁他,将来会悔恨啊。”于是平王囚禁伍奢,又命司马奋扬召太子建,想诛杀他。
太子听到消息,逃奔到宋国去了。
无忌说:“伍奢有两个儿子,不杀了他们,将成为楚国的后患。
何不用免除他们父亲死罪的名义召回他们,一定会来的。”于是平王派使者对伍奢说“:能叫回你两个儿子你就能活,不然将死。”伍奢说“:伍尚会来,伍胥不会来。”平王说:“为什么?”伍奢说:“伍尚的为人,品行端史记正,敢为节义而死,慈爱孝顺而有仁义,听到召他回来就能免除父亲的死罪,一定会来,不顾惜自己性命。
伍胥的为人,聪慧而有谋略,勇敢而追求功名,知道回来一定会死,所以一定不会来。
然而将成为楚国忧患的必定是这儿子。”于是平王派人去召唤他们说:“回来,我免去你们父亲的死罪。”伍尚对伍胥说“:听说可以免去父亲的死罪而不去,是不孝;父亲被杀而没有人报仇,是无谋;估量能力去成就大事,是聪明智慧,你应该逃走,我将回楚国就死。”伍尚于是回郢都。
伍胥挽弓搭箭,出去见使者说:“父亲有罪,为什么要叫他的儿子回去?”就要发箭,使者回头就跑,伍胥便逃奔到吴国。
伍奢听到这消息,说道:“伍胥逃走了,楚国危险啦。”楚王就杀了伍奢和伍尚。
十年(前519),楚太子建的母亲住在居巢,暗通吴国。
吴国派公子光攻伐楚国,打败了陈国、蔡国,接太子建的母亲到吴国去了。
楚国害怕了,就修筑加固郢城。
早先,吴国的边境城邑卑梁跟楚国边境城邑钟离的小孩争夺桑树,两小孩家发怒互斗,杀害了卑梁那一家。
卑梁的大夫发怒,派遣邑兵攻打钟离。
楚王听到消息后大怒,派遣楚国军队灭掉卑梁。
吴王听到消息后也大怒,也发兵,让公子光借太子建的母亲家在居巢的理由而攻打楚国,一举攻下钟离、居巢两邑。
楚国十分害怕,因而修缮郢城。
十三年(前516),平王去世。
将军子常说“:太子珍年小,况且他的母亲就是前太子建应当娶的。
想立令尹子西为王。”子西是平王的庶弟,有仁义。
子西说“:国家有一定的法则,改立君主就有祸乱,再说改立的话就要招致杀戮。”于是仍立太子珍,这就是昭王。
昭王元年(前515),楚国人民不喜欢费无忌,因为他中伤太子建而使太子建逃亡,杀害了伍奢父子和谷阝宛。
谷阝宛的同宗伯氏的儿子伯。。和子胥都逃往吴国,吴国军队屡次侵略楚国,楚人非常怨恨无忌。
楚国令尹子常杀了无忌以取悦楚人,楚人才高兴。
四年(前512),吴国有三位公子逃奔楚国,楚国赐封他们土地以抵抗吴国。
五年,吴国进攻楚国,夺取了楚国的六城和潜城,七年,楚国派子常攻伐吴国,吴军在豫章大败楚军。
十年(前506)冬天,吴王阖闾、伍子胥、伯。。会同唐国、蔡国攻伐楚国,楚国大败,吴军于是攻入郢都,掘开楚平王坟墓鞭尸,这是因为伍子胥的缘故。
吴军攻楚时,楚国派子常领兵迎击,在汉水两岸对峙。
吴军攻败子常,子常逃奔到郑国。
楚军败退。
吴军乘胜追击。
经过五次战役,一直打到郢都。
十一月二十八日,昭王出城逃跑。
二十九日,吴军进入郢都。
昭王逃到云梦时,云梦人不知道他就是楚王,射伤了他。
昭王跑到郧国。
郧公的弟弟怀说“:楚平王曾杀害了我们父亲,现在我杀了他的儿子,不也是应该的吗?”郧公制止他,但仍怕他杀害昭王,就与昭王一起逃到随国。
吴王听说昭王逃往随国,立即进攻随国,对随国人说:“周室子孙封在长江、汉水一带的,楚国全部消灭了他们。”想杀死昭王。
昭王的随从子綦于是严密地藏起昭王,自己装扮成昭王,对随国人说:“把我交给吴国。”随国人占卦,把他交给吴国不吉利,于是向吴王推辞说:“昭王逃走了,不在随国。”吴军要求进城亲自搜查,随国不允许,吴军也就撤走作罢。
当昭王逃出郢都时,派申包胥向秦国求救。
秦国用五百辆兵车援救楚国,楚国也收聚残余士兵,与秦军一起反击吴军。
十一年六月,在稷地打败吴军。
恰好吴王的弟弟夫概看见吴王的士兵伤亡战败,就逃回吴国,自立为王。
阖闾听到消息,就撤兵离开楚国,回国进击夫概。
夫概战败,逃到楚国,楚国将他封在堂溪,称作堂溪氏。
楚昭王灭亡唐国。
九月,回到郢都。
十二年,吴国又攻伐楚国,夺取番邑。
楚国害怕,离开郢都,向北迁都若阝邑。
十六年(前500),孔子担任鲁国国相。
二十年,楚国灭亡顿国,灭亡胡国。
二十一年,吴王阖闾攻伐越国。
越王勾践射伤吴王,吴王因此而死了。
吴国因此怨恨越国而不向西攻伐楚国。
二十七年(前489)春天,吴国攻伐陈国,楚昭王救援陈国,驻军城父。
十月,昭王病倒在军中,天空有红色云霞像鸟,围着太阳飞舞,昭王就此询问周王室太史,太史说:“楚王有害,但可移祸到将相身上。”将相们听到这话,就请求向神祷告以自身代免楚王。
昭王说“:将相是我的左右臂膀,现将祸移到臂膀上面,哪里能免除我身体的祸害!”不听,占问病因,原来是河神作祟,大夫们请求向黄河之神祷告。
昭王说:“自从我先王受封,望祭的大川不过长江、汉水,黄河神我不曾有得罪他的地方。”制止不许祭祀河神。
孔子在陈国,听到这话,说“:楚昭王通晓大义了。
他不失去国家,是应该的啊。”昭王病情加重,于是召集各位公子和大夫说:“我无才能,两次使楚国军队蒙受耻辱,今天能够享受天年寿终正寝,是我的幸运。”推让他的弟弟公子申为楚王,公子申不肯接受。
又推让二弟公子结为王,也不肯接受。
再又推让三弟公子闾为王,让了五次,公子闾才答应为王。
楚国将要同吴国交战了。
十一月十七日,昭王在军中去世。
子闾说:“昭王病重时,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而让给我们这些臣子,我之所以答应昭王,是为了宽慰昭王的心。
现君王已故,我怎能忘记君王推让的好心!”于是与子西、子綦商量,暗地里派出军队封锁道路,迎接越女的儿子章拥立为王,这就是惠王。
然后撤回军队,安葬昭王。
惠王二年(前487),子西从吴国召回原平王太子建的儿子胜,任命他为巢邑大夫,称作白公。
白公喜欢用兵而能礼贤下士,想报父仇。
六年,白公向令尹子西请兵攻讨郑国。
当初,白公父亲建逃亡在郑国时,郑国杀害了他,白公逃到吴国,子西又把他召回楚国,因此白公怨恨郑国,想讨伐它。
子西答应了白公,但是没有发兵。
八年,晋国攻伐郑国,郑国向楚国告急,楚国派子西救援郑国,子西在救郑后接受了郑国贿赂而回。
白公胜大怒,于是就和敢死的勇士石乞等人在朝堂上突袭杀死令尹子西、子綦,趁机劫持惠王,把他囚禁在高府,想杀他。
惠王的侍从屈固背负惠王逃奔到昭王夫人宫里。
白公自立为王。
一个多月后,碰上叶公来救援楚国,楚惠王的党徒跟叶公一起攻击白公,杀死了他。
惠王于是恢复王位。
这一年,灭掉陈国并设置为楚国的一个县。
十三年(前503),吴王夫差势力强史记大,欺凌齐国、晋国,讨伐楚国。
十六年,越国灭亡吴国。
四十二年,楚国灭亡蔡国。
四十四年,楚国灭亡杞国,与秦国讲和。
这时越国已灭亡吴国,但不能统治长江、淮河以北地区;楚国向东边侵略,将地盘扩大到泗水流域。
五十七年(前432),惠王去世,他的儿子简王中登位。
简王元年(前431),北伐消灭了莒国。
八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开始列为诸侯。
二十四年(前408),简王去世,他的儿子声王当登位。
声王六年(前402),强盗杀害了声王,他的儿子悼王熊疑登位。
悼王二年(前400),三晋韩、赵、魏来讨伐楚国,兵到乘丘而回。
四年,楚国进攻周朝。
郑国杀死子阳。
九年,楚国讨伐韩国,占领负黍。
十一年,三晋又攻伐楚国,在大梁、榆关击败楚军。
楚国送厚礼买通秦国,跟它议和。
二十一年(前381),悼王去世,他的儿子肃王臧登位。
楚肃王四年(前377),蜀国讨伐楚国,夺取兹方。
于是楚国修筑扦关抵抗蜀军。
十年,魏国夺取楚国鲁阳。
十一年(前370),肃王去世,他没有儿子,就立他的弟弟熊良夫为王,这就是宣王。
宣王六年(前364),周天子祝贺秦献公。
秦国又开始强大起来,而三晋势力更加强大,魏惠王、齐威王尤其强盛。
三十年(前340),秦国将商地封给卫鞅,向南进犯楚国。
这一年,宣王去世,他的儿子威王熊商登位。
威王六年(前334),周显王将祭祀文王、武王的胙肉送给秦惠王。
七年(前333),齐国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欺骗楚国,楚威王攻伐齐国,在徐州打败齐军,并要挟齐国必须驱逐田婴。
田婴害怕了,张丑欺骗楚王说:“君王之所以能在徐州取胜,是因为齐国没用起田盼子。
盼子对齐国有功,老百姓都拥护他。
田婴不喜欢田盼子而任用申纪。
申纪这人,大臣不亲附他,百姓不为他效力,所以君王就胜了齐国。
现在君王要齐国驱逐田婴,田婴被驱逐后,田盼子必然要被起用了。
齐国再整顿士卒来与君王交战,一定对君王不利了。”楚王因此不要求驱逐田婴了。
十一年(前329),威王去世,他的儿子怀王熊槐登位。
魏国听到楚国有国丧,便攻伐楚国,夺取楚国陉山。
怀王元年(前328),张仪开始任秦惠王的国相,四年,秦惠王开始称王。
六年(前323),楚国派柱国昭阳领兵攻打魏国,在襄陵打败魏军,占领了八座城邑。
又调转部队来攻打齐国。
齐王非常忧虑。
恰逢陈轸为秦国出使齐国,齐王对他说“:这怎么办?”陈轸说“:大王不必忧虑,请让我去叫楚国罢兵。”于是陈轸去楚军中见昭阳,说:“我想听听楚国的军法,攻破敌军杀死敌将的人用什么奖赏他?”昭阳说:“给他做上柱国的官,封给上等爵位,执持圭玉。”陈轸说:“还有比这更尊贵的奖赏吗?”昭阳说:“叫他做令尹。”陈轸说:“现在您已经是令尹了,这是楚国最高的官位。
请您允许我打个比方来说明它。
有个人送给他的门客们一杯酒,门客们商议着说:‘几个人喝这一杯酒,不能都喝到,请大家各在地下画一条蛇,先画成蛇的一个人喝这杯酒。’有一人说‘:我的蛇已画成了。’端起酒杯站起来,说:‘我能给它添上足。’等他给蛇添足时,后来画成蛇的人夺过酒杯把酒喝了,说:‘蛇本来就没有足,现在为它画足,这就不是蛇了。’如今您担任楚相攻打魏国,攻破魏军杀魏将,功劳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官职上再无以复加了。
现在又移兵攻打齐国,攻打齐国若能胜它,官职爵位不会比现在再提高;若是攻而不胜,将丢掉性命失去官爵,在楚国留下不好的名声:这就是画蛇添足的作法了。
不如带兵离开,施恩德给齐国,这是保守成业永处高位的策略啊!”昭阳说“:好。”就领兵离开了。
燕国、韩国国君开始称王。
秦国派张仪与楚、齐、魏国相会,在砫桑订立盟约。
十一年(前318),苏秦联合崤山以东六国共同进攻秦国,楚怀王担任六国联军之长。
抵达函谷关时,秦国出兵迎击六国,六国军队都退兵而归,独有齐军在最后。
十二年,齐盡王打败赵、魏军队,秦国也打败韩国,与齐国争当诸侯首领。
十六年(前313),秦国想攻齐国,但楚国跟齐国合纵亲善,秦惠王为这事担忧,于是宣布免去张仪的国相职务,然后派张仪南下拜见楚王,对楚王说:“敝国国君最喜欢的莫过于大王,而我最愿意为他做守门贱役的人也莫过于大王。
敝国国君最憎恶的莫过于齐王,而我最讨厌的人也莫过于齐王。
然而大王与齐王和亲,因此敝国国君不得侍奉大王,而使我也不能为大王做守门贱役。
大王若为我封闭关口与齐国断交,那么今天就可派使者跟我去秦国,领取秦国以前夺取的楚国商於方圆六百里的土地,这样齐国就削弱了。
这就能北边削弱齐国,西方对秦国有恩德,自己可以收回商於作为财富,这一条计可收到三种好处呀。”怀王大喜,于是把国相印玺交给张仪,天天与他摆宴饮酒,宣扬说:“我又得到了我的商於地区了。”大臣们都来向楚王祝贺,只有陈轸一人表示吊唁。
怀王问他:“是什么缘故?”陈轸说:“秦国之所以看重大王,是因为大王有齐国做伙伴,现在土地还没有到手就先同齐国断了关系,这样楚国就孤立了。
那秦国又怎会看重一个孤立无助的国家呢?一定会轻视楚国了。
再说先要秦国拿出土地,然后跟齐国断交,秦国的计谋就不会有效。
先断了齐国的关系再向秦国索要土地,那一定会被张仪欺骗。
被张仪欺骗,那么大王必定怨恨他。
怨恨他,那将在西方有秦国为忧患,在北面断绝了齐国的关系,那时两国的军队一定会来攻打楚国。
所以我表示吊唁。”楚王不听他的话,便派一位将军西往秦国接受土地。
张仪到了秦国,假装喝醉了酒从车子上跌下来,托说生病三个月都不出门,商於之地不能得到。
楚王说“:张仪是认为我跟齐国绝交还不彻底吗?”于是派勇士宋遗北上辱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断与楚国结交的符节而与秦国和好。
秦国与齐国联合后,张仪才上朝,对楚国将军说“:您为何不去接受土地?从某地到某地,宽广一共六里。”楚国将军说:“我奉命接受六百里土地,没听说是六里。”于是回国将情况报告怀王。
怀王大怒,将要发兵攻伐秦国。
陈轸又说“:攻打秦国不是上策。
不如就此送一座大城收买秦国,跟它一道攻打齐国,这样我国丢了土地给秦国,却从齐国取得补偿,我国还可以保全。
现在大王已断绝与齐国交往而又责备被秦国欺骗,这是我们促成秦、齐史记的交情而招致各国军队攻自己,国家一定会大受损伤了。”楚王不听,于是跟秦国翻脸,发兵西征秦国。
秦国也发兵迎击楚军。
十七年(前312)春天,楚、秦在丹阳交战,秦军大败楚军,斩杀八万楚兵,俘虏楚国大将军屈。。、偏将军逢侯丑等七十多人,于是攻取楚国汉中各郡县。
楚怀王大怒,于是调集国内全部兵力再一次攻袭秦国,在蓝田会战,秦军又大败楚军。
韩国、魏国听到楚国受困,于是出兵南下袭击楚国,直到邓地。
楚国听到消息后,才领兵退回。
十八年(前311),秦国派遣使者相约再次与楚国和好,并分出汉中的一半来跟楚国讲和。
楚王说:“希望得到张仪,不愿得到土地。”张仪听说后,请求到楚国去。
秦王说“:楚王正想抓住您才甘心,怎么办?”张仪说:“臣下跟楚王身边大臣靳尚友好,靳尚又能够侍奉楚王宠姬郑袖,郑袖的话楚王没有不听从的。
再说我前次出使楚国,背弃了将商於归还楚国的诺言,如今秦、楚两国大战,结下怨仇,我不当面向楚王认错,怨仇就不能了结。
再说有大王在,楚国应不敢把我怎样。
就是楚国真的杀了我,只要对秦国有利,也是我的愿望啊。”张仪于是出使楚国。
张仪到楚国,怀王不见他,就地囚禁张仪,要杀了他。
张仪暗中勾结靳尚,靳尚为他向怀王请求说:“囚禁张仪,秦王定会生气。
各国看到没有秦国作朋友,一定会轻视大王。”又对夫人郑袖说“:秦王很喜欢张仪,而大王想杀掉他,现在秦国准备把上庸六县的土地送给楚国,将美女嫁给楚王,将宫里擅长歌舞的美人作为陪嫁侍女。
楚王看重土地,秦国美女必定尊贵,而夫人必将被排挤。
夫人不如向楚王进言把张仪放了。”郑袖果然向楚王要求将张仪放了。
张仪释放后,怀王客气地款待他,张仪乘机游说楚王背弃合纵的盟约而与秦国联合亲善,相约结为婚姻。
张仪离开楚国后,屈原从齐国出使回来,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掉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去追张仪,没有追上。
这一年秦惠王去世了。
二十六年(前303),齐盡王想做合纵首领,恨楚国与秦国联合,于是派使者送信给楚王说“:我担心您没有考虑到名声问题。
现在秦惠王死了,武王即位,张仪逃奔魏国,樗里疾、公孙衍受重用,楚国却去臣服秦国,那樗里疾跟韩国友好,而公孙衍跟魏国亲善;楚国硬要臣服秦国,韩国、魏国害怕,必将依靠樗里疾和公孙衍请求与秦国联合,那燕国、赵国也当跟着臣服秦国。
四国争着臣服秦国,楚国就会降为秦国的郡县了。
楚王为什么不与我同心协力拉拢韩、魏、燕、赵四国,跟他们结成合纵联盟而尊崇周朝王室,以平息战事、休养人民,号令天下?天下没有人敢不乐意听命,大王的尊名就可以成就了。
那时大王率领诸侯共同讨伐秦国,一定能打败秦国。
大王便可夺取武关、蜀、汉地区,占有吴、越的财富,专享长江、东海的利益,韩、魏两国割让上党的土地,向西逼近函谷关,那么楚的国力将增强百万倍。
再说大王受张仪欺骗,丧失了汉中的土地,军队在蓝田战败,天下人没有不替大王感到愤怒的。
如今却想率先臣服秦国!请大王仔细考虑吧。”楚王已经准备和秦国讲和,看到齐王的信,犹豫不决,把这事交给大臣们讨论。
大臣们有的说与秦国讲和,有的主张听取齐王的意见。
昭雎说“:大王虽然向东占取了越国的土地,但不足以洗刷耻辱,一定要夺取秦国的土地,然后才能在诸侯面前洗刷耻辱。
大王不如深交齐、韩两国以抬高樗里疾的地位,这样大王就能得到韩、齐的帮助要回地盘。
秦国攻破韩国宜阳,而韩国仍然服事秦王,是因为韩王先祖的墓地在平阳,而秦国的武遂离平阳只有七十里,因此特别害怕秦国。
不这样,秦国攻三川,赵围攻上党,楚国攻河外,韩国必定灭亡。
楚国救援韩国,不能保证韩国不亡,但能保全韩国的却是楚国。
韩国已从秦国得到武遂,以黄河西山为要塞,韩国要报答恩德没有比楚国更厚的,我认为韩国必定急切地想侍奉大王。
齐国之所以信任韩国,是因为韩国公子昧是齐国的国相。
韩国已从秦国收回武遂,大王再好好亲善它,使得凭借齐、韩的力量抬高樗里疾的地位,樗里疾得到齐、韩两国的支持,他的主人就不敢抛开他了。
现在又加上有楚国的抬举,樗里疾一定派人向秦王进言,再次退还侵占的楚国土地。”于是怀王听取了昭雎的建议,果然不与秦国联合,而联合齐国并与韩国友好。
二十四年(前305),楚国又背叛齐国联合秦国。
秦昭王刚登位,于是用厚礼贿赂楚国。
楚国去秦国迎娶新妇。
二十五年,怀王到秦国与秦昭王结盟,在黄棘订立盟约。
秦国又归还楚国上庸。
二十六年,齐、韩、魏三国因为楚国背叛合纵盟约而联合秦国,三国共同攻伐楚国。
楚国派太子到秦国作人质请求救援。
秦国就派叫通的客卿领兵救楚,三国退兵离去。
二十七年(前302),秦国有一大夫私下与楚国太子殴斗,楚太子杀死他而逃回楚国。
二十八年,秦国就与齐、韩、魏一起进攻楚国,杀死楚将唐昧,攻占楚国重丘后离去。
二十九年,秦又进攻楚国,大败楚军,楚军死亡两万,秦军杀死楚国将军景缺。
怀王害怕了,于是派太子作人质到齐国求和。
三十年,秦国再次进攻楚国,攻占了八座城市。
秦昭王送信给楚王说“:开始时我与您相约结为兄弟,在黄棘订立盟约,您以太子作人质。
关系十分融洽。
太子凌辱杀死我的重臣,竟然不谢罪而私自逃回,我确实不胜愤怒,派兵侵占了您的边境。
现在听说您却令太子到齐国作人质求和。
我秦国与楚国边界相联,本来就有姻亲关系,互相亲善友好很长时间了。
但现在秦、楚不和,就无法号令诸侯。
我愿与您在武关会晤,当面订约,结盟而回,这是我的愿望。
大胆向您陈述。”楚怀王看到秦王的信,为这件事忧虑。
想去武关,又怕被欺骗,不去,又怕秦王发怒。
昭雎说:“大王不要去,只发动军队固守城池好了。
秦国像虎狼一样,不可相信,有吞并诸侯的野心。”怀王的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能拒绝秦王的好心!”于是怀王前往会晤秦昭王。
昭王命令一位将军埋伏在武关,假称是秦王。
楚王一到,就封闭武关,于是劫持怀王到咸阳,在章台朝见秦昭王,昭王待他如藩臣一样,不用平等礼节相见。
楚怀王大怒,后悔没听昭雎的话。
秦国于是扣留楚王,要挟他割让巫和黔中的郡县。
楚王想订立盟约,秦国却要先得到土地。
楚王很生气地说“:秦国欺骗我,又强迫要挟我割让史记土地!”不再答应秦王,秦王因此扣留了他。
楚国大臣为这事担忧,就共同商议说“:我们大王在秦国不能回来,以割地相要挟,而太子又在齐国作人质,如果齐、秦两国合谋,那我们就要亡国了。”于是想立怀王在国内的儿子为王。
昭雎说“:大王与太子都被诸侯留难,而我们又违背王命拥立他的庶子,不合适。”于是诈称楚王去世讣告齐国,齐盡王对国相说“:不如拘留楚太子来要求楚国淮北的土地。”国相说:“不能,如果楚国新立君王,那么我们就空守着一个没有用处的人质并在天下人面前做出不义的事。”有人说“:不对。
如果楚国立了君王,正好与新的君王作交易说:‘给我们下东国,我就为您杀掉太子,不然的话,就与秦、韩、魏三国共同拥立太子。’这样下东国一定能得到。”齐王最后采纳了国相的计谋放回楚太子。
太子横回到楚国,被立为王,这就是顷襄王。
于是通告秦国说“:依赖社稷神灵的保佑,楚国已有新王了。”顷襄王横元年(前298),秦国要挟怀王没有得到土地,楚国新立君王以对付秦国,秦昭王大怒,发兵出武关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夺取析邑等十五座城池而归。
二年,楚怀王潜逃回国,秦国发觉了,封锁通往楚国的道路,怀王害怕,于是从小路逃到赵国想借道逃归。
赵国主父已退居代地,他儿子惠王刚登位,代行赵王的职事,害怕,不敢接纳怀王。
怀王想逃奔魏国,秦国追兵赶到,只得又与秦国使者再回到秦国。
怀王因此害病。
顷襄王三年,怀王死在秦国,秦王把他灵柩送回楚国。
楚国人都哀怜怀王,像死了父母兄弟一样悲痛,各国诸侯因此认为秦国不人道。
秦、楚两国绝交。
六年(前293),秦派白起在伊阙攻伐韩国,大获全胜,斩首二十四万。
秦王于是送信给楚王说:“楚背叛秦国,秦国将率领诸侯攻伐楚国决一雌雄。
希望您整顿军队,我们痛痛快快地打一仗。”楚顷襄王为此着急,于是谋求再次与秦讲和。
七年,楚国从秦国迎娶新妇,秦、楚两国再次和解。
十一年(前288),齐国、秦国各自称帝,一个多月后,又取消帝号仍旧称王。
十四年(前285),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在宛邑友好相会,议和结亲。
十五年,楚王与秦、三晋、燕等国共同攻伐齐国,夺取了淮北。
十六年,与秦昭王在鄢友好相会。
同年秋天,又与秦王在穰相会。
十八年(前281),楚国有个惯于用微弓细绳射击北归鸿雁的人,顷襄王听说后,叫来问他,回答说“:我喜欢射些小雁、小鸟,这是发挥小弓箭的作用,哪值得向大王说呢?再说按楚国的强大,凭着大王的贤能,所射取的远不止这些啊。
以前三王射来道德的尊号,五霸射得各国诸侯的拥护。
所以秦、魏、燕、赵等国,好像是小雁;齐、鲁、韩、卫等国,好像是小野鸭;驺、费、郯、邳等国,好像是小鸟。
此外其余的就不值得射了。
现有以上六对鸟儿,大王用什么方法去射取呢?大王为什么不用圣人作为弓,以勇士作为箭,看准时机张弓去射取呢?这六对鸟,可以射下来用袋子装回去。
这种快乐就不只是一朝一夕的快乐,这种收获也不只是凫雁等小东西了。
大王早晨挽弓射魏国大梁的南部,射伤它的右臂就直接牵动韩国,那么中原地区的道路就断绝,上蔡各郡县就不攻自破了,再回头射击圉的东部,斩断魏国左臂,再向外射击定陶,那么魏国东部将被迫放弃,而大宋、方与两郡就可以拿下了。
而且魏国断了两臂,就倾覆颠倒了;再从正面攻击郯国,就可夺取占领大梁了。
于是大王在兰台收起弓箭,饮马西河,安定魏国大梁,这是射第一箭的快乐。
如果大王对于射箭确实爱好而不厌倦,那就拿出宝弓,扣上系有石块和新绳的好箭,到东海去射击那有钩喙的大鸟,修整长城作为防线。
早上射东莒,晚上射氵贝丘,夜里射即墨,反身占据午道,那么长城以东、泰山以北就到手了。
向西连接赵国,向北直通燕国,这样,楚、赵、燕国就如同张开翅膀的鸟,合纵局面就不待盟约而自然形成了。
大王向北就可以游观燕国的辽东,向南可以登山眺望越国的会稽,这是射第二箭的快乐。
至于泗水沿岸的十二个诸侯国,左手牵引右手拍打,可以一个早上全部占有它们。
现在秦国打败韩国反而成了长久的忧患,占领了很多的城池却不敢据守;讨伐魏国没有进展,攻击赵国反而受害,那么秦、魏两国的勇气实力都快耗尽了,楚国的旧有土地汉中、析、郦都能失而复得。
大王再拿出宝弓,扣上新箭,涉足黾阝塞,等待秦国疲困的时机,山东、河内广大的地区就可以连成一片。
慰劳人民,休养士兵,就能南面称王了。
所以说秦国是只大鸟,背靠大陆而居,雄视东面而立,左手掩有赵国的西南,右臂覆盖楚国的鄢郢,正面直逼韩、魏,俯瞰中原各国,所处地形方便,地势有利,奋翅鼓翼,翱翔纵横三千里。
可见秦国不是可以单独招诱而在夜间射杀的。”这人想用这番话激发襄王,因此用这些话回答襄王。
襄王果然再和他来商谈,那人便说:“我们先王为秦欺骗客死他乡,没有比这更大的怨仇。
如今一个普通人有怨仇,尚且能够报复大国的君王,像白公和伍子胥就是。
现在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拥有百万雄师,本可以驰骋于千里原野,然而却坐受困厄,我私下认为大王不应如此啊!”于是顷襄王派遣使者到各国,重新策划合纵,想以此攻伐秦国。
秦国听到消息,发兵来攻打楚国。
楚王想和齐国、韩国联合议和攻伐秦国,趁机打周王室的主意。
周赧王派武王对楚国国相昭子说“:三国使用武力割取周室郊野的土地来方便自己的运输,并把周室的宝器运到南方尊崇楚国,我认为不对。
杀害天下共同的宗主,臣服世代相传的君王,大国就不会亲附它;依仗人多欺压人少的国家,小国也不会亲附它。
大国不亲近,小国不依附,声名和实利不可能得到。
声名实利都不能获得,就不能打败别人。
有了图谋周室的名声,就不能号令诸侯。”昭子说:“图谋周室是没有的事。
即使真有这事,周室为什么不可图谋呢?”回答说“:不拥有五倍于敌的兵力不发动进攻,不拥有十倍于守敌的兵力不能围城。
一个周朝相当于二十个晋国,这是您知道的。
韩国曾经率领二十万军队而在晋国城下受辱,冲锋陷阵的精兵锐卒战死,一般的士兵受伤,晋城也未被攻占。
您拿不出百倍于韩国的兵力来图谋周室,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
现在楚国想和东西周结怨,而使驺、鲁等礼义之邦失望,跟齐国断绝邦交,会使名声丧于天下,这样作事就危险了。
而且危害两周以增强韩国实力,楚国方城以外的势力必会受韩国的削史记弱。
怎么知道会这样呢?两周的土地,截长补短,方圆不过一百里,名义上是天下的宗主,实际上占有它的土地不足以使国家强盛,占有它的人民不足以增强军力。
即使不攻打它,名义上还是杀害宗主。
但好事的君主,爱攻伐的权臣,发布号令,指挥军队,没有不以周王室为目的的。
这是为什么?看见祭器宝鼎在周室,只想得到宝器而忘了弑君的祸患。
现在韩国要把宝器搬到楚国,我恐怕天下人会因为宝器与楚国为敌呢。
让我打个比方吧。
那老虎肉又腥又臊,爪牙又利于防身,人们还要猎取它。
假如让草泽里的麋鹿披上老虎的皮,猎取它的人一定会比猎取老虎的多万倍。
割取楚国的土地,足以增强国力,谴责楚国的罪名,足以使国君尊荣。
现在您想杀戮天下所尊的君王,占取三代传国的宝器,鲸吞九鼎,傲视其他国君,这不是贪婪又是什么呢?《周书》上说‘:要想在政治上起家就不要首先挑起祸端。’所以宝器一旦南迁楚国,问罪之师就将紧跟着来了。”于是楚国的计划就中止而没有实行。
十九年(前280),秦国征讨楚国,楚军败退,割让上庸、汉北地区给秦国。
二十年,秦国将军白起攻克楚国西陵。
二十一年,秦将白起又攻克楚国郢都,焚毁楚国先王墓地夷陵。
楚襄王军队溃散,不能再应战,退往东北固守陈城。
二十二年,秦军又攻下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
二十三年(前276),襄王收集东部地区的士兵,共得十多万人,又向西收复被攻占的楚国长江沿岸十五邑设置郡县,抵拒秦国。
二十七年,派遣三万军队帮助三晋攻伐燕国。
又得以与秦国讲和,并派太子到秦国作人质。
楚国派左徒在秦国侍奉太子。
三十六年(前263),顷襄王患病,太子逃回楚国。
秋天,顷襄王去世,楚国太子熊元即位,这就是考烈王。
考烈王以左徒作令尹,把吴地封给他,号称春申君。
考烈王元年(前262),把州郡送给秦国以求和平。
这时楚国更加衰弱。
六年(前257),秦军包围邯郸,赵国向楚国告急,楚国派将军景阳救援赵国。
七年,楚军打到新中。
秦军撤走。
十二年,秦昭王去世,楚王派春申君到秦国吊祭。
十六年,秦庄襄王去世,秦王嬴政即位。
二十二年,楚国与诸侯共同攻伐秦国,形势不利而撤退。
楚国将国都向东迁徙到寿春,命名叫郢。
二十五年(前238),考烈王去世,他的儿子幽王悍继位。
李园杀害了春申君。
幽王三年(前235),秦、魏两国攻打楚国。
秦相吕不韦去世。
九年,秦国灭掉韩国。
十年(前228),楚幽王去世,他的同母弟弟犹即位,这就是哀王。
哀王即位两个多月,哀王的庶兄负刍的党羽袭击杀害哀王而立负刍为王。
这一年,秦国俘虏了赵王迁。
楚王负刍元年(前227),燕国太子丹派荆轲行刺秦王。
二年,秦国派将军攻伐楚国,大破楚军,楚国丢掉了十多座城池。
三年,秦国灭掉魏国。
四年,秦军大将王翦在蕲地打败楚军,杀死了楚国将军项燕。
五年(前223),秦将王翦、蒙武终于灭亡楚国,俘虏楚王负刍,取消楚国名号,设置三郡。
太史公说:当楚灵王在申邑会合诸侯,诛杀齐国庆封,建造章华台,向周朝索取九鼎的时候,志气昂扬把天下都看小了;到后来饿死在申亥家里,被天下人耻笑。
志行不能达到,真可悲啊!形势环境对于人们来说,能不谨慎对待吗?弃疾制造内乱而即位,宠幸秦国女子过于淫邪,几乎使楚国再度亡国!

楚世家相关文章

  • 道士神符》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六滦阳消夏录(六) - - 伯高祖爱堂公,明季有声誉序间,刻意郑孔之学,无间冬夏,读书恒至夜半,一夕梦到一公澥,榜额曰文仪,班内十许人治案牍,一一恍惚如旧识。见公皆讶曰:君尚迟七年乃当归,今犹早也。霍然惊,自知...
  • 噪虎》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二 - - 郁离子以言忤于时,为用事者所恶,欲杀之。大臣有荐其贤者,恶之者畏其用,扬言毁诸庭,庭立者多和之。或问和之者曰:“若识其人乎?”曰:“弗识,而皆闻之矣。”或以告...
  • 没有朋友的上帝》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下面讲到学问态度,那就更妙了。引用了孔子的话: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到这里,说句笑话,朱文正公及有些后儒们,都该打屁股三百板,乱注乱解错...
  • 刁姓》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有刁姓者,家无生产,每出卖许负之术——实无术也——数月一归,则金帛盈囊。共异之。会里人有客于外者,遥见高门内一人,冠华阳巾,言语啁嗻,众妇丛绕之。近视则刁...
  • 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原文翻译 - - 《孟子》离娄章句 - -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
  •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话说袭人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宝...
  • 说剑》原文翻译 - - 《庄子》杂篇 - -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 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 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
  • 黄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50章 - - 姓氏:黄 姓氏祖宗:陆终 姓氏起源: 黄姓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黄国(今河南信阳地区潢川县),黄姓起源有三支。 1、出自嬴姓。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
  • 虎夔藩》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50章 - - 黄鲁直《宿舒州太湖观音院》诗云:“汲烹寒泉窟,伐烛古松根。相戒莫浪出,月黑虎夔藩。”夔字甚新,其意盖言抵触之义,而莫究所出。惟杜工部《课伐木》诗序云:“课隶...
  • 钟过、李仁本、谢枋得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钟过 步蟾宫 东风又送酴醿信。早吹得、愁成潘鬓。花开犹似十年前,人不似、十年前俊。 水边珠翠香成阵。也消得、燕窥莺认。归来沈醉月朦胧,觉花气、满襟犹润。 李仁本 桂殿...
  • 郑域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郑域 昭君怨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念奴娇 水晶宫殿,放三千龙女,凌波浮浴。花里雕房分洞户,...
  • 列传第十七 杜阚王李苑罗王》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00章 - -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少豪荡,不治生赀,与里人辅公祏约刎颈交 。公礻石数盗姑家牧羊以馈伏威,县迹捕急,乃相与亡命为盗,时年十六。伏威狡谲多算,每剽劫,众用其策皆效。尝营护诸盗,出为...
  • 张昭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张昭字德明,吴郡吴人。他幼时至孝,恭谨地孝养侍奉父母,毫无违乱之言行。父亲张赺,常患消渴症,嗜好鲜鱼,张昭便自制网捕鱼,朝夕供给,其弟张乾,字玄明,聪敏博学,性情也纯厚。父亲离世后,兄...
  • 袁磠传》原文翻译 - - 《宋书》100章 - - 袁..字景章,陈郡陽夏人,是太尉袁淑的哥哥的儿子,他父亲袁洵,官至吴郡太守。 袁..最开始当豫州主簿,被推荐为秀才,他没有应征。后又补任始兴王刘浚后军行参军,著作佐郎,庐陵王刘绍...
  • 长沙景王刘道怜传》原文翻译 - - 《宋书》50章 - - 长沙景王刘道怜,是高祖的二弟。刚开始当国子监太学生。谢琰当徐州刺史,叫他当从事史。高祖攻下京城,道怜常常留在家中侍候太后。桓玄西逃,大将军武陵王刘遵奉朝廷命令,任道怜为员...
  • 顾众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顾众,字长始,吴郡吴县人,为骠骑将军顾荣的族弟。父顾礻必,为交 州刺史,有文武才干。顾众过继给伯父,伯父早死,侍奉伯母以孝闻名。光禄卿朱诞器重他。州府召他为主簿,举为秀才,任命为...
  • 刺疟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刺疟篇第三十六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中出血。 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肌,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 ...
  • 无可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一十四 卷814_1 《奉和裴舍人春日杜城旧事》无可 早晚辞纶綍,观农下杜西。 草新池似镜,麦暖土如泥。 鹓鹭依川宿,骅骝向野嘶。 春来诗更苦,松韵亦含凄。 卷814_2 《酬厉侍...
  • 李白的送别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八十三 卷183_1 《越中秋怀》李白 越水绕碧山,周回数千里。 乃是天镜中,分明画相似。 爱此从冥搜,永怀临湍游。 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 观涛壮天险,望海令人愁。 路遐迫...
  • 芎穷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芎穷 释名 亦名胡、川芎、香果、山鞠穷。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1、气虚头痛。用川芎研细,每取二钱,茶汤调服。 2、产后头痛。用川芎、天台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