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全唐诗 > 300章 > 崔峒的古诗全集

全唐诗

《全唐诗》300章崔峒的古诗全集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始编,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全书架构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代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拾遗补缺,巨细靡遗。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乐章〉、〈乐府〉次之,又以年代为限﹐列出唐代诗人,附以作者小传。

《全唐诗》章节目录: 《100章》 《200章》 《300章》 《400章》 《500章》 《600章》 《700章》 《800章》 《900章

崔峒的古诗全集

书籍:全唐诗章节:300章更新时间:2017-02-28
全唐诗卷二百九十四
卷294_1《扬州选蒙相公赏判雪后呈上》崔峒
自得山公许,休耕海上田。惭看长史传,欲弃钓鱼船。
穷巷殷忧日,芜城雨雪天。此时瞻相府,心事比旌悬。
卷294_2《客舍书情寄赵中丞》崔峒
东楚复西秦,浮云类此身。关山劳策蹇,童仆惯投人。
孤客来千里,全家托四邻。生涯难自料,中夜问情亲。
卷294_3《客舍有怀因呈诸在事》崔峒
读书常苦节,待诏岂辞贫。暮雪犹驱马,晡餐又寄人。
愁来占吉梦,老去惜良辰。延首平津阁,家山日已春。
卷294_4《书怀寄杨郭李王判官》崔峒
惯作云林客,因成懒漫人。吏欺从政拙,妻笑理家贫。
李郭应时望,王杨入幕频。从容丞相阁,知忆故园春。
卷294_5《奉和给事寓直》崔峒
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忝向鸾台下,仍看雁影连。
夜闲方步月,漏尽欲朝天。知去丹墀近,明王许荐贤。
卷294_6《初入集贤院赠李献仁(曾于常山联官)》崔峒
燕代官初罢,江湖路便分。九迁从命薄,四十幸人闻。
迹愧趋丹禁,身曾系白云。何由返沧海,昨日谒明君。
卷294_7《酬李补阙雨中寄赠》崔峒
十年随马宿,几度受人恩。白发还乡井,微官有子孙。
竹窗寒雨滴,苦砌夜虫喧。独愧东垣友,新诗慰旅魂。
卷294_8《初除拾遗酬丘二十二见寄(一作初拜命酬丘丹见赠)》崔峒
江海久垂纶,朝衣忽挂身。丹墀初谒帝,白发免羞人。
才愧文章士,名当谏诤臣。空余荐贤分,不敢负交亲。
卷294_9《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崔峒
国有非常宠,家承异姓勋。背恩惭皎日,不义若浮云。
但使忠贞在,甘从玉石焚。窜身如有地,梦寐见明君。
卷294_10《送侯山人赴会稽》崔峒
仙客辞萝月,东来就一官。且归沧海住,犹向白云看。
猿叫江天暮,虫声野浦寒。时游镜湖里,为我把鱼竿。
卷294_11《宿禅智寺上方演大师院》崔峒
石林高几许,金刹在中峰。白日空山梵,清霜后夜钟。
竹窗回翠壁,苔径入寒松。幸接无生法,疑心怯所从。
卷294_12《题空山人石室》崔峒
早晚悟无生,头陀不到城。云山知夏腊,猿鸟见修行。
地僻无溪路,人寻逐水声。年年深谷里,谁识远公名。
卷294_13《登蒋山开善寺(一作李嘉佑诗)》崔峒
山殿秋云里,香烟出翠微。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
下界千门见,前朝万事非。看心兼送目,葭菼暮依依。
卷294_14《题崇福寺禅院》崔峒
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
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长。向晚禅堂掩,无人空夕阳。
卷294_15《秋晚送丹徒许明府赴上国,因寄江南故人》崔峒
秋暮之彭泽,篱花远近逢。君书前日至,别后此时重。
寒夜江边月,晴天海上峰。还知南地客,招引住新丰。
卷294_16《送薛仲方归扬州》崔峒
佳句应无敌,贞心不有猜。惭为丈人行,怯见后生才。
泛舸贪斜月,浮桡值早梅。绿杨新过雨,芳草待君来。
卷294_17《送韦员外还京》崔峒
十年离乱后,此去若为情。春晚香山绿,人稀豫水清。
野陂看独树,关路逐残莺。前殿朝明主,应怜白发生。
卷294_18《润州送友人》崔峒
见君还此地,洒泪向江边。国士劳相问,家书无处传。
荒城胡马迹,塞木戍人烟。一路堪愁思,孤舟何渺然。
卷294_19《送张芬东归》崔峒
喧喧五衢上,鞍马自驱驰。落日临阡陌,贫交欲别离。
早知时事异,堪与世人随。握手将何赠,君心我独知。
卷294_20《送苏修游上饶》崔峒
爱尔无羁束,云山恣意过。一身随远岫,孤棹任轻波。
世事关情少,渔家寄宿多。芦花浅淡处,江月奈人何。
卷294_21《送陆明府之盱眙》崔峒
陶令之官去,穷愁惨别魂。白烟横海戍,红叶下淮村。
澹浪摇山郭,平芜到县门。政成堪吏隐,免负府公恩。
卷294_22《江南回逢赵曜,因送任十一赴交城主簿》崔峒
江上长相忆,因高北望看。不知携老幼,何处度艰难。
屈指同人尽,伤心故里残。遥怜驱匹马,白首到微官。
卷294_23《送薛良史往越州谒从叔》崔峒
辞家年已久,与子分偏深。易得相思泪,难为欲别心。
孤云随浦口,几日到山阴。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
卷294_24《送丘二十二之苏州》崔峒
积水与寒烟,嘉禾路几千。孤猿啼海岛,群雁起湖田。
曾见长洲苑,尝闻大雅篇。却将封事去,知尔爱闲眠。
卷294_25《登润州芙蓉楼》崔峒
上古人何在,东流水不归。往来潮有信,朝暮事成非。
烟树临沙静,云帆入海稀。郡楼多逸兴,良牧谢玄晖。
卷294_26《江上书怀》崔峒
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卷294_27《春日忆姚氏外甥》崔峒
离乱人相失,春秋雁自飞。只缘行路远,未必寄书稀。
二月花无数,频年意有违。落晖看过后,独坐泪沾衣。
卷294_28《送真上人还兰若》崔峒
得道云林久,年深暂一归。出山逢世乱,乞食觉人稀。
半偈初传法,中峰又掩扉。爱憎应不染,尘俗自依依。
卷294_29《润州送师弟自江夏往台州》崔峒
远客乘流去,孤帆向夜开。春风江上使,前日汉阳来。
别路犹千里,离心重一杯。剡溪木未落,羡尔过天台。
卷294_30《送李道士归山》崔峒
秋城临古路,城上望君还。旷野入寒草,独行随远山。
授人鸿宝内,将犬白云间。早晚烧丹罢,遥知冰雪寒。
卷294_31《宿江西窦主簿厅(与此公亡兄联官)》崔峒
广庭方缓步,星汉话中移。月满关山道,乌啼霜树枝。
时艰难会合,年长重亲知。前事成金石,凄然泪欲垂。
卷294_32《喜逢妻弟郑损因送入京》崔峒
乱后自江城,相逢喜复惊。为经多载别,欲问小时名。
对酒悲前事,论文畏后生。遥知盈卷轴,纸贵在江城。
卷294_33《咏门下画小松上元王杜三相公(一作钱起诗)》崔峒
昔闻生涧底,今见起毫端。众草此时没,何人知岁寒。
岂能裨栋宇,且贵出门阑。只在丹青意,凌云也不难。
卷294_34《寄上礼部李侍郎》崔峒
吴楚相逢处,江湖共泛时。任风舟去远,待月酒行迟。
白发常同叹,青云本要期。贵来君却少,秋至老偏悲。
玉佩明朝盛,苍苔陋巷滋。追寻恨无路,唯有梦相思。
卷294_35《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性情。云外有时逢寺宿,
日西无事傍江行。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卷294_36《题桐庐李明府官舍(一作赠同官李明府)》崔峒
讼堂寂寂对烟霞,五柳门前聚晓鸦。流水声中视公事,
寒山影里见人家。观风竞美新为政,计日还知旧触邪。
可惜陶潜无限酒,不逢篱菊正开花。
卷294_37《赠窦十九(时公车待诏长安)》崔峒
灵台暮宿意多违,木落花开羡客归。江海几时传锦字,
风尘不觉化缁衣。山阳会里同人少,灞曲农时故老稀。
幸得汉皇容直谏,怜君未遇觉人非。
卷294_38《虔州见郑表新诗因以寄赠》崔峒
梅花岭里见新诗,感激情深过楚词。平子四愁今莫比,
休文八咏自同时。萍乡露冕真堪惜,凤沼鸣珂已讶迟。
才子风流定难见,湖南春草但相思。
卷294_39《赠元秘书》崔峒
旧书稍稍出风尘,孤客逢秋感此身。秦地谬为门下客,
淮阴徒笑市中人。也闻阮籍寻常醉,见说陈平不久贫。
幸有故人茅屋在,更将心事问情亲。
卷294_40《送韦八少府判官归东京》崔峒
玄成世业紫真官,文似相如貌胜潘。鸿雁南飞人独去,
云山一别岁将阑。清淮水急桑林晚,古驿霜多柿叶寒。
琼树相思何日见,银钩数字莫为难。
卷294_41《送冯八将军奏事毕归滑台幕府》崔峒
王门别后到沧洲,帝里相逢俱白头。自叹马卿常带疾,
还嗟李广不封侯。棠梨宫里瞻龙衮,细柳营中着虎裘。
想到滑台桑叶落,黄河东注杏园秋。
卷294_42《送王侍御佐婺州(作郎士元: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崔峒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客路寻常经竹径,
人家大底傍山岚。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北意难堪。
卷294_43《越中送王使君赴江华》崔峒
皂盖春风自越溪,独寻芳树桂阳西。远水浮云随马去,
空山弱筱向云低。遥知异政荆门北,旧许新诗康乐齐。
万里相思在何处,九疑残雪白猿啼。
卷294_44《送皇甫冉往白田》崔峒
江边尽日雉鸣飞,君向白田何日归。楚地蒹葭连海迥,
隋朝杨柳映堤稀。津楼故市无行客,山馆空庭闭落晖。
试问疲人与征战,使君双泪定沾衣。
卷294_45《题兰若》崔峒
绝顶茅庵老此生,寒云孤木独经行。
世人那得知幽径,遥向青峰礼磬声。
卷294_46《送贺兰广赴选》崔峒
而今用武尔攻文,流辈干时独卧云。
白发青袍趋会府,定应衡镜却惭君。
卷294_47《清江曲内一绝(折腰体)》崔峒
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
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
卷294_48《武康郭外望许纬先生山居》崔峒
湖上千峰带落晖,白云开处见柴扉。
松门一径仍生草,应是仙人向郭稀。

崔峒的古诗全集相关文章

  • 谭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谭姓氏祖宗:姒姓姓氏起源: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递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下...
  • 枭鸟与破镜》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河间府吏刘启新,粗知文义,一日问人曰:枭鸟破獍是何物?或对曰:枭鸟食母,破獍食父,均不孝之物也。刘拊掌曰:是矣。吾患寒疾,昏懵中魂至冥司,见二官连几坐,一吏持牍请曰:某处狐为其孙啮杀,禽...
  • 生死有命》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 - 庄学士木癤,少随父书石先生泊舟江岸,夜失足落江中,舟人弗知也。漂荡间闻人语曰:可救起福建学院。此有关系,勿草草。不觉已还挂本舟舵尾上,呼救得免。后果督福建学政,赴任时,举是事语...
  • 王者》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湖南巡抚某公,遣州佐押解饷六十万赴京。途中被雨,日暮愆程,无所投宿,远见古刹,因诣栖止。天明视所解金,荡然无存。众骇怪莫可取咎。回白抚公,公以为妾,将置之法:及诘众役,并无异词。公...
  • 刘海石》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刘海石,蒲台人,避乱于滨州。时十四岁,与滨州生刘沧客同函丈,因相善,订为昆季。无何,海石失怙恃,奉丧而归,音问遂阙。沧客家颇裕,年四十,生二子,长子吉,十七岁,为邑名士,次子亦慧。沧客又内...
  • 九变篇译文及注释》原文翻译 - - 《孙子兵法》译文 - - 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接受国君的命令,召集人马组建军队, 在难于通行之地不要驻扎,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要与四邻结交,在难以生存的地区不要停留,要赶快通过,在四周有险阻容易被包围...
  • 葛屦》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 无妄卦》原文翻译 - - 《周易·易经》前32卦 - - (天雷无妄)乾上震下《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初九,无妄往,吉。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用攸往。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九四,可贞。无咎。九五,无妄...
  • 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前60回 - - 却说孔明闻鲁肃到,与玄德出城迎接,接到公廨,相见毕。肃曰:“主公闻令侄弃世,特具薄礼,遣某前来致祭。周都督再三致意刘皇叔、诸葛先生。”玄德、孔明起身称谢,收了礼物,置...
  • 吃榧伤心》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贪吝部 - - 吃榧伤心 有担榧子在街卖者,一人连吃不止。卖者曰:“你买不买,如何只吃?”答曰:“此物最能养脾。”卖者曰:“你虽养脾,我却伤心。” 卖肉忌赊 ...
  • 礼寺失职》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50章 - - 唐开元中,封孔子为文宣王,颜子为兖公,闵子至子夏为侯,群弟子为伯。本朝祥符中,进封公为国公,侯为郡公,伯为侯。绍兴二十五年,太上皇帝御制赞七十五首。而有司但具唐爵,故宸翰所标,皆用...
  • 晋纪六 孝惠皇帝中之上永宁元年(辛酉、 301)》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50章 - - 晋纪六晋惠帝永宁元年(辛酉、公元301年)   [1]春,正月,以散骑常侍安定张轨为凉州刺史。轨以时方多难,陰有保据河西之志,故求为凉州。时州境盗贼纵横,鲜卑为寇;轨至,以宋配、汜瑗...
  • 汉纪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前177)》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汉纪六汉文帝前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   [1]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   [1]冬季,十月丁酉晦(疑误),出现日食。   [2]十一月,丁卯晦,日有食之。   [2]十一月,丁卯晦(疑...
  • 李彦仙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李彦仙字少严,初名孝忠,宁州彭原人,迁到巩州。心有大志,所结交的都是豪侠之士。闲时骑马射箭。他家住在近边地的地方,每次出来必定暗地观察山川形势,或者窥视敌人放牧,抢取敌人的好...
  • 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籓镇魏博》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50章 - - 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效战国,肱髀相依,以土地传子孙,胁百姓,加锯其颈,利怵逆污...
  • 何逊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00章 - - 何逊字仲言,八岁就能作诗,二十岁时,州中选为秀才。南乡人范云看见何逊对皇上策问的回答,大加赞赏,因而与他结为忘年交 。范云对关系亲近的人说:“近来我观察文人,质朴的过于柔...
  • 梁元帝本纪》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梁世祖孝元皇帝名叫绎,字叫世诚,小字叫七符,是武帝的第七个儿子。起初,武帝梦见有个瞎眼和尚手拿香炉,自称要托生在王宫。随后元帝的母亲以采女的名分侍奉武帝,刚一揭开门帘,有一股...
  • 袁宪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袁宪字德章,是尚书左仆射袁枢的弟弟。他年幼时聪慧敏捷,勤奋好学,气度不凡。梁武帝修建学校,辟设五馆,其中一馆位于袁宪住宅西面,袁宪常常招引诸生,同他们谈论,每每有新意,都出人意料...
  • 元稹的诗词名句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卷四百一十九 卷419_1 《连昌宫词》元稹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 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 蚱蝉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虫部 - - 蚱蝉 释名 调、齐女。 气味 咸、甘、寒、无毒。 主治 1、百日发惊。用蚱蝉( 去翅足,炙过)三分、赤芍药三分、黄芩二分,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2、破伤风病(角弓反张)。用秋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