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东周列国志 > 上卷 > 第七回 公孙阏争车射考叔 公子翚献谄贼隐公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上卷第七回 公孙阏争车射考叔 公子翚献谄贼隐公

《东周列国志》为明代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当周宣王轻易见杀,当褒姒巧遇得活,《东周列国志》拉开了它那长达数百年史事的序幕。这是古今中外时间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末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

《东周列国志》章节目录: 《上卷》 《下卷

第七回 公孙阏争车射考叔 公子翚献谄贼隐公

书籍:东周列国志章节:上卷更新时间:2018-07-24
话说郑庄公得了世子忽告急文书,即时传令班师,夷仲年、公子翚等,亲到老营来见郑伯曰:“小将等乘胜正欲进取,忽闻班师之命,何也?”庄公奸雄多智,隐下宋、卫袭郑之事,只云:“寡人奉命讨宋,今仰仗上国兵威,割取二邑,已足当削地之刑矣。宋,王上爵,王室素所尊礼,寡人何敢多求?所取郜、防两邑,齐鲁各得其一,寡人毫不敢私。”夷仲年曰:“上国以王命征师,敝邑奔走恐后,少效微劳礼所当然,决不敢受邑。”谦让再三。庄公曰:“既公子不肯受地,二邑俱奉鲁侯,以酬公子老挑首功之劳。”公子翚更不推辞,拱手称谢。另差别将,领兵分守郜、防二邑,不在话下。庄公大犒三军,临别与夷仲年、公子翚刑牲而盟:“三国同患相恤,后有军事各出兵车为助,如背此言,神明不宥!”单说夷仲年归国,见齐僖公,备述取防之事。僖公曰:“石门之盟,‘有事相偕’,今虽取邑,理当归郑。”夷仲年曰:“郑伯不受,并归鲁侯矣。”僖公以郑伯为至公,称叹不已。
再说郑伯班师,行至中途,又接得本国文书一道,内称:“宋、卫已移兵向戴矣。”庄公笑曰:“吾固知二国无能为也。然孔父嘉不知兵,乌有自救而复迁怒者?吾当以计取之。”乃传令四将,分为四队,各各授计,衔枚卧鼓,并望戴国进发。再说宋、卫合兵攻戴,又请得蔡国领兵助战,满望一鼓成功。忽报:“郑国遣上将公子吕领兵救戴,离城五十里下寨。”右宰丑曰:“此乃石厚手中败将,全不耐战,何足惧哉?”少顷又报:“戴君知郑兵来救,开门接入去了。”孔父嘉曰:“此城唾手可得,不意郑兵相助,又费时日,奈何?”右宰丑曰:“戴既有帮手,必然合兵索战,你我同升壁垒,察城中之动静,好做准备。”二将方在壁垒之上,指手画脚,忽听连珠炮响,城上遍插郑国旗号,公子吕全装披挂,倚著城楼外槛,高声叫曰:“多赖三位将军气力,寡君已得戴城,多多致谢!”原来郑庄公设计,假称公子吕领兵救戴,其实庄公亲在戎车之中,只要哄进戴城,就将戴君逐出,并了戴国之军。城中连日战守困倦,素闻郑伯威名,谁敢抵敌?几百世相传之城池,不劳余力,归于郑国,戴君引了宫眷,投奔西秦去了。孔父嘉见郑伯白占了戴城,忿气填胸,将兜鍪掷地曰:“吾今日与郑誓不两立!”右宰丑曰:“此老奸最善用兵,必有后继,倘内外夹攻,吾辈危矣!”孔父嘉曰:“右宰之言,何太怯也!”正说间,忽报:“城中著人下战书。”孔父嘉即批来日决战。一面约会卫、蔡二国,要将三路军马,齐退后二十里,以防冲突。孔父嘉居中,蔡、卫左右营,离隔不过三里。立寨甫毕,喘息未定,忽闻寨后一声炮响,火光接天,车声震耳。谍者报:“郑兵到了!”孔父嘉大怒,手持方天画戟,登车迎敌。只见车声顿息,火光俱灭了。才欲回营,左边炮声又响,火光不绝。孔父嘉出营观看,左边火光又灭,右边炮响连声,一片火光,隐隐在树林之外。孔父嘉曰:“此老奸疑军之计!”传令:“乱动者斩!”少顷左边火光又起,喊声震地,忽报:“左营蔡军被劫!”孔父嘉曰:“吾当亲往救之!”才出营门,只见右边火光复炽,正不知何处军到。孔父嘉喝教御人:“只顾推车向左!”御人着忙,反推向右去,遇著一队兵车,互相击刺,约莫更余,方知是卫国之兵。彼此说明,合兵一处,同到中营,那中营已被高渠弥据了。急回辕时,右有颍考叔,左有公孙阏,两路兵到。公孙阏接住右宰丑,颍考叔接住孔父嘉,做两队厮杀。东方渐晓,孔父嘉无心恋战,夺路而走。遇著高渠弥,又杀一阵。孔父嘉弃了乘车,跟随者止存二十余人,徒步奔脱。右宰丑阵亡。三国车徒,悉为郑所俘获。所掳郑国郊外人畜辎重,仍旧为郑所有。此庄公之妙计也。史官有诗云:
主客雌雄尚未分,庄公智计妙如神。分明鹬蚌相持势,得利还归结网人。
庄公得了戴城,又兼了三国之师,大军奏凯,满载而归。庄公大排筵宴,款待从行诸将。诸将轮番献卮上寿,庄公面有得色,举酒沥地曰:“寡人赖天地祖宗之灵,诸卿之力,战则必胜,威加上公,于古之方伯如何?”群臣皆称千岁,惟颍考叔嘿然。庄公睁目视之,考叔奏曰:“君言失矣。夫方伯者,受王命为一方诸侯之长,得专征伐,令无不行,呼无不应。今主公托言王命,声罪于宋,周天子实不与闻;况传檄征兵,蔡、卫反助宋侵郑,郕、许小国,公然不至。方伯之威,固如是乎?”庄公笑曰:“卿言是也。蔡、卫全军覆没,已足小惩;今欲问罪郕、许,二国孰先?”颍考叔曰:“郕邻于齐,许邻于郑。主公既欲加以违命之名,宜正告其罪,遣一将助齐伐郕,请齐兵同来伐许。得郕则归之齐,得许则归之郑,庶不失两国共事之谊。俟事毕,献捷于周,亦可遮饰四方之耳目。”庄公曰:“善。但当次第行之。”乃先遣使将问罪郕、许之情,告于齐侯,齐侯欣然听允,遣夷仲年将兵伐郕,郑遣大将公子吕率兵助之,直入其都。郕人大惧,请成于齐,齐侯受之,就遣使跟随公子吕到郑,叩问伐许之期。庄公约齐侯在时来地方会面,转央齐侯去订鲁侯同事。时周桓王八年之春也。公子吕途中得病归国,未几而死。庄公哭之恸曰:“子封不禄,吾失右臂矣!”乃厚恤其家,录其弟公子元为大夫。时正卿位缺,庄公欲用高渠弥,世子忽密谏曰:“渠弥贪而狠,非正人也,不可重任。”庄公点首,乃改用祭足为上卿,以代公子吕之位。高渠弥为亚卿,不在话下。
且说是夏,齐、鲁二侯皆至时来,与郑伯面订师期,以秋七月朔,在许地取齐,二侯领命而别。郑庄公回国,大阅军马,择日祭告于太宫,聚集诸将于教场,重制“蝥弧”大旗,建于大车之上,用铁绾之。这大旗以锦为之,锦方一丈二尺,缀金铃二十四个,旗上绣“奉天讨罪”四大字,旗竿长三丈三尺。庄公传令:“有能手执大旗,步履如常者,拜为先锋,即以辂车赐之。”言未毕,班中走出一员大将,头带银盔,身穿紫袍金甲,生得黑面虬须,浓眉大眼,众视之,乃大夫瑕叔盈也。上前奏曰:“臣能执之。”只手拔起旗竿,紧紧握定,上前三步,退后三步,仍竖立车中,略不气喘,军士无不喝采。瑕叔盈大叫:“御人何在?为我驾车!”方欲谢恩,班中又走出一员大将,头带雉冠,绿锦抹额,身穿绯袍犀甲,口称:“执旗展步,未为希罕,臣能舞之。”众人上前观看,乃大夫颍考叔也。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脚观看。只见考叔左手撩衣,将右手打开铁绾,从背后倒拔那旗,踊身一跳,那旗竿早拔起到手。忙将左手搭住,顺势打个转身,将右手托起,左旋右转如长枪一般,舞得呼呼的响。那面旗卷而复舒舒而复卷,观者尽皆骇然。庄公大喜曰:“真虎臣也!当受此车为先锋。”言犹未毕,班中又走出一员少年将军,面如傅粉唇若涂朱,头带束发紫金冠,身穿织金绿袍,指著考叔大喝道:“你能舞旗,偏我不会舞,这车且留下!”大踏步上前。考叔见他来势凶猛,一手把著旗竿,一手挟著车辕,飞也似跑去了。那少年将军不舍,在兵器架上绰起一柄方天画戟,随后赶出教场。将至大路,庄公使大夫公孙获传语解劝,那将军见考叔已去远,恨恨而返,曰:“此人藐我姬姓无人,吾必杀之!”那少年将军是谁?乃是公族大夫名唤公孙阏,字子都,乃男子中第一的美色,为郑庄公所宠。孟子云:“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正是此人。平日恃宠骄横,兼有勇力,与考叔素不相睦。当下回转教场,兀自怒气勃勃,庄公夸奖其勇曰:“二虎不得相斗,寡人自有区处。”另以车马赐公孙阏,并赐瑕叔盈。两个各各谢恩而散。髯翁有诗云:
军法从来贵整齐,挟辕拔戟敢胡为?郑庭虽是多骁勇,无礼之人命必危!
至七月朔日,庄公留祭足同世子忽守国,自统大兵望许城进发。齐、鲁二侯已先在近城二十里下寨等候。三君相见叙礼,让齐侯居中,鲁侯居右,郑伯居左。是日,庄公大排筵席,以当接风。齐侯袖中出檄书一纸,书中数许男不共职贡之罪,今奉王命来讨。鲁、郑二君俱看过,一齐拱手曰:“必如此,师出方为有名。”约定来日庚辰协力攻城,先遣人将讨檄射进城去。次早,三营各各放炮起兵。那许本男爵,小小国都,城不高,池不深,被三国兵车密密扎扎,围得水泄不漏,城内好生惊怕。只因许庄公是个有道之君,素得民心,愿为固守,所以急切未下。齐、鲁二君,原非主谋,不甚用力。到底是郑将出力,人人奋勇,个个夸强。就中颍考叔因公孙阏夺车一事,越要施逞手段。到第三日壬午,考叔在车巢车上,将“蝥弧”大旗挟于胁下,踊身一跳,早登许城。公孙阏眼明手快,见考叔先已登城,忌其有功,在人丛中认定考叔,飕的发一冷箭,也是考叔合当命尽,正中后心,从城上连旗倒跌下来。瑕叔盈只道考叔为守城军士所伤,一股愤气,太阳中迸出火星,就地取过大旗,一踊而上,绕城一转,大呼:“郑君已登城矣!”众军士望见绣旗飘扬,认郑伯真个登城,勇气百倍,一齐上城,砍开城门,放齐、鲁之兵入来。随后三君并入,许庄公易服,杂于军民中,逃奔卫国去了。齐侯出榜安民,将许国土地让与鲁侯。鲁隐公坚辞不受。齐僖公曰:“本谋出郑,既鲁侯不受,宜归郑国。”郑庄公满念贪许,因见齐、鲁二君交让,只索佯推假逊。正在议论之际,传报:”有许大夫百里引著一个小儿求见。”三君同声唤入,百里哭倒在地,叩首乞哀:”愿延太岳一线之祀。”齐侯问:”小儿何人?”百里曰:“吾君无子,此君之弟名新臣。”齐、鲁二侯各凄然有怜悯之意。郑庄公见景生情,将计就计,就转口曰:“寡人本迫于王命,从君讨罪,若利其土地,非义举也。今许君虽窜,其世祀不可灭绝。既其弟见在,且有许大夫可托,有君有臣,当以许归之。”百里曰:“臣止为君亡国破,求保全六尺之孤耳。土地已属君掌握,岂敢复望?”郑庄公曰:“吾之复许,乃真心也,恐叔年幼,不任国事,寡人当遣人相助。”乃分许为二,其东偏,使百里奉新臣以居之,其西偏,使郑大夫公孙获居之,名为助许,实是监守一般,齐、鲁二侯不知是计,以为处置妥当,称善不已。百里同许叔拜谢了三君,三君亦各自归国。髯翁有诗单道郑庄公之诈,诗曰:
残忍全无骨肉恩,区区许国有何亲?二偏分处如监守,却把虚名哄外人!
许庄公老死于卫,许叔在东偏受郑制缚,直待郑庄公薨后,公子忽、突相争数年,突入而复出,忽出而复入,那时郑国扰乱,公孙获病死,许叔方才与百里用计,乘机潜入许都,复整宗庙,此是后话。
再说郑庄公归国,厚赏瑕叔盈,思念颍考叔不置。深恨射考叔之人,而不得其名,乃使从征之众,每百人为卒,出猪一头,二十五人为行,出犬鸡各一只,召巫史为文,以咒诅之。公孙阏暗暗匿笑,如此咒诅三日将毕,郑庄公亲率诸大夫往观,才焚祝文,只见一人蓬首垢面,径造郑伯面前,跪哭而言曰:“臣考叔先登许城何负于国?被奸臣子都挟争车之仇,冷箭射死。臣已得请于上帝,许偿臣命。蒙主君垂念,九泉怀德!”言讫,以手自探其喉,喉中喷血如注,登时气绝。庄公认得此人是公孙阏,急使人救之,已呼唤不醒。原来公孙阏被颍考叔附魂索命,自诉于郑伯之前,到此方知射考叔者即阏也。郑庄公嗟叹不已,感考叔之灵,命于颍谷立庙祀之,今河南府登封县即颍谷故地,有颍大夫庙又名纯孝庙,洧川亦有之。陇西居士有诗讥庄公云:
争车方罢复伤身,乱国全然不忌君。若使群臣知畏法,何须鸡犬黩神明?
庄公又分遣二使,将礼币往齐、鲁二国称谢。齐国无话。单说所遣鲁国使臣回来,缴上礼币,原书不启,庄公问其缘故,使者奏曰:“臣方入鲁境,闻知鲁侯被公子翚所弑,已立新君,国书不合,不敢轻投。”庄公曰:“鲁侯谦让宽柔,乃贤君也,何以见弑?”使者曰:“其故臣备闻之。鲁先君惠公元妃早薨,宠妾仲子立为继室,生子名轨,欲立为嗣,鲁侯乃他妾之子也。惠公薨,群臣以鲁侯年长,奉之为君,鲁侯承父之志,每言:‘国乃轨之国也,因其年幼,寡人暂时居摄耳。’子翚求为太宰之官,鲁侯曰:‘俟轨居君位,汝自求之。’公子翚反疑鲁侯有忌轨之心,密奏鲁侯曰:‘臣闻利器入手,不可假人。主公已嗣爵为君,国人悦服,千岁而后,便当传之子孙,何得以居摄为名,起人非望?今轨年长,恐将来不利于主,臣请杀之,为主公除此隐忧,何如?’鲁侯掩耳曰:‘汝非痴狂,安得出此乱言?吾已使人于菟裘筑下宫室,为养老计,不日当传位于轨矣!’翚默然而退,自悔失言,诚恐鲁侯将此一段话告轨,轨即位,必当治罪,夤夜往见轨,反说:‘主公见汝年齿渐长,恐来争位,今日召我入宫,密嘱行害于汝。’轨惧而问计,翚曰:‘他无仁,我无义。公子必欲免祸,非行大事不可!’轨曰:‘彼为君已十一年矣,臣民信服,若大事不成,反受其殃。’翚曰:‘吾已为公子定计矣。主公未立之先,曾与郑君战狐壤,被郑所获,囚于郑大夫尹氏之家,尹氏素奉祀一神,名曰锺巫,王公暗地祈祷,谋逃归于鲁国,卜卦得吉,乃将实情告于尹氏,那时尹氏正不得志于郑,乃与主公共逃至鲁,遂立锺巫之庙于城外,每岁冬月,必亲自往祭。今其时矣,祭则必馆于写大夫之家。预使勇士充作徒役,杂居左右,主公不疑,俟其睡熟刺之,一夫之力耳。’轨曰:‘此计虽善,然恶名何以自解?’翚曰:‘吾预嘱勇士潜逃,归罪于写大夫,有何不可?’子轨下拜曰:‘大事若成,当以太宰相屈。’子写如计而行,果弑鲁侯。今轨已嗣为君,翚为太宰,讨写氏以解罪,国人无不知之,但畏翚权势,不敢言耳。”庄公乃问于群臣曰:“讨鲁与和鲁,二者孰利?”祭仲曰:“鲁、郑世好,不如和之,臣料鲁国不日有使命至矣。”言未毕,鲁使已及馆驿,庄公使人先叩其来意,言:“新君即位,特来修先君之好,且约两国君面会订盟。”庄公厚礼其使,约定夏四月中,于越地相见,歃血立誓,永好无渝。自是鲁、郑信使不绝。时周桓王之九年也。髯翁读史至此,论公子翚兵权在手,伐郑伐宋,专行无忌,逆端已见。及请杀弟轨,隐公亦谓其乱言矣,若暴明其罪,肆诸市朝,弟轨亦必感德,乃告以让位。激成弑逆之恶,岂非优柔不断,自取其祸?有诗叹云:
跋扈将军素横行,履霜全不戒坚冰!菟裘空筑人难老,写氏谁为抱不平?
又有诗讥锺巫之祭无益,诗曰:
狐壤逃归庙额题,年年设祭报神私。锺巫灵感能相助,应起天雷击子翚。
却说宋穆公之子冯,自周平王末年奔郑,至今尚在郑国。忽一日传言:“有宋使至郑,迎公子冯回国,欲立为君。”庄公曰:“莫非宋君臣哄冯回去,欲行杀害?”祭仲曰:“且待接见使臣,自有国书。”不知书中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七回 公孙阏争车射考叔 公子翚献谄贼隐公相关文章

  • 致诸弟·迎养父母叔父》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治家篇 - -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正月初六日接到家信三函,一系十一月初三所发,有父亲手谕,温弟代书者。  一系十一月十八所发,有父亲手谕,植弟代书者。一系十二月初三澄侯弟在...
  • 殉难知县显灵》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金匮华君元超,字螯峰,平生为人佚荡,不拘细行。咸丰七年,以拔贡授广西向武州州判,大府檄权平乐县事。未几,贼陷平乐,被执。贼伟其貌,诱之降,不屈,胁以白刃,被伤数处,勃然大骂,贼乃悬之密室...
  • 公孙无人》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七 - - 柳下惠之弟跖盗于鲁,鲁国人患之。公孙无人谓展季曰:“舜父瞽瞍而弟象,舜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有诸?”展季恻然无以应。明日而之盗跖,盗跖环甲兵以自卫,揖其兄以入,还而...
  • 月是故乡明》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里仁 - - 《里仁》篇第一段: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照三家村学究的解释就是:“孔子说,我们所住的乡里,要择仁人的乡里,四周邻居,都是仁人君子,就够美了。”真不知道世界上哪来...
  • 议对》原文翻译 - - 《文心雕龙》上部 - - “周爰咨谋”,是谓为议。议之言宜,审事宜也。《易》之《节卦》∶“君子以制度数,议德行”。《周书》曰∶“议事以制,政乃弗迷”。议贵节制,经典之...
  • 卷三十一》原文翻译 - - 《水经注》下卷 - - 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尧之未孙刘累,以龙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累惧而迁于鲁县,立尧祠于西山,谓之尧山。故张衡《南部赋》曰: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祠于尧山。尧山在太和川大和...
  • 尽心章句下·第十五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
  • 罗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50章 - - 姓氏:罗 姓氏祖宗:祝融 姓氏起源: 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之后裔。“妘”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祝融,名黎,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后人尊为火神因有攻,能光融...
  • 李君行、易少夫人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800章 - - 李君行 沁园春(刘山春新居) 三岛十洲,移掇者谁,玉城稚仙。解运诗之巧,裁山剪水,用诗之力,斡地回天。大笑宋初,秀才屋子,著不行官家十万钱。又谁说,李膺豪放,门号龙门。 我家呼喝山川。...
  • 许棐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许棐 谒金门 微雨后。染得杏腮红透。春色好时人却瘦。镜寒妆不就。 柳外一莺啼昼。约略情怀中酒。困起半弯眉印袖。髻松簪玉溜。 鹧鸪天 翠凤金鸾绣欲成。沈香亭下款新晴...
  • 王益柔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王益柔,字胜之。为人刚直尚气节,喜谈论天下大事。因荫庇入仕,官至殿中丞。西夏赵元昊叛乱时,上奏边防选将之策。杜衍、丁度宣抚河东时,益柔写信给他们说:“河外兵饷无法筹措,...
  • 列传第二十三》原文翻译 - - 《周书》50章 - - 韦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也,少以字行。世为三辅着姓。 祖直善,魏冯翊、扶风二郡守。父旭,武威郡守。建义初,为 大行台右丞,加辅国将军、雍州大中正。永安二年,拜右将军、 南(幽)〔豳 ...
  • 侯景传(附王伟传)》原文翻译 - - 《梁书》100章 - - 侯景字万景,朔方人,有的说是雁门人。少年时横行不羁,乡里人都怕他。长大后,性格勇猛又有强健的体力,善于骑马射箭,因此被选做北镇戍兵,逐渐立有战功。北魏孝昌元年(525),有怀朔镇兵...
  • 明帝本纪》原文翻译 - - 《宋书》50章 - - 太宗明皇帝号..,字休炳,小字荣期,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元嘉十六年(439)十月十八日出生。二十五年(448),封为淮陰王,食邑二千户。二十九年(452)改封为湘东王。元凶篡位,任命他为骁...
  • 通评虚实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黄帝问曰:何谓虚实?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帝曰:虚实何如?岐伯曰: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脏皆如此。 帝曰:何谓重...
  • 卢同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卷三百八十七 卷387_1 《月蚀诗》卢同 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调黄钟。 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赑屭顽无风。 烂银盘从海底出, 出来照我草屋东。 天色绀滑凝不流,冰光交...
  • 郑愔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零六   卷106_1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郑愔   公门袭汉环,主第称秦玉。池架祥鳣序,山吹鸣凤曲。   拂席萝薜垂,回舟芰荷触。平阳妙舞处,日暮清歌续。 ...
  • 高正臣、崔知贤、高球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七十二   卷72_1 「晦日置酒林亭」高正臣   正月符嘉节,三春玩物华。忘怀寄尊酒,陶性狎山家。   柳翠含烟叶,梅芳带雪花。光阴不相借,迟迟落景斜。   卷7...
  • 牡丹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牡丹 释名 鼠姑、鹿韭、百两金、木芍药、花王。 气味 (根皮)辛、寒、无毒。 主治 1、疝气(觉气胀不能动)。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2、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
  • 守宫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鳞部 - - 守宫 释名壁宫、壁虎、蝎虎、蜓。 气味咸、寒、小有毒。 主治 1、久年惊。用守宫一个,剪去四足,连血研烂,加珍珠、麝香、龙脑香各二分,研匀,以薄荷汤调服。先令病人吐过,或赶下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