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黄帝内经 > 素问篇 > 金匮真言论篇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篇金匮真言论篇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章节目录: 《素问篇》 《灵枢篇

金匮真言论篇

书籍:黄帝内经章节:素问篇更新时间:2017-03-07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肋;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征,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金匮真言论篇相关文章

  • 定名》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夫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言不辩。言不畅志,则无以相接;名不辩物,则识鉴不显。原其所以,本其所由,非物有自然之名、理有必定之称也。欲辩其实,则殊其名;欲宣其志,则立其称。故称...
  • 谕纪泽·托人带银至京》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理财篇 - - 字谕纪泽儿:  余于八月十四日,在湖北起行,十人日到岳州,由湘阴宁乡绕道,于念三日到家,在腰裹新屋,痛哭吾母,廿五日至白杨坪老屋,敬谒吾祖星冈公坟墓,家中老小平安,地方亦安静,合境团练...
  • 第六十四回 曲沃城栾盈灭族 且于门杞梁死战》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却说范匄虽遣其子范鞅往迎魏舒,未知逆顺如何,心中委决不下,亲自登城而望,见一簇车徒,自西北方疾驱而至,其子与魏舒同在一车之上,喜曰:“栾氏孤矣。”即开宫门纳之。魏舒与...
  • 静女》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后60回 - - 却说孙权求计于吕蒙。蒙曰:“吾料关某兵少,必不从大路而逃,麦城正北有险峻小路,必从此路而去。可令朱然引精兵五千,伏于麦城之北二十里;彼军至,不可与敌,只可随后掩杀。彼军定...
  • 过桥嚏》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形体部 - - 过桥嚏 一乡人自城中归,谓其妻曰:“我在城里打了无数喷嚏。”妻曰:“皆我在家想你之故。”他日挑粪过危桥,复连打数嚏几乎失足,乃骂曰:“骚花娘,就是思...
  • 续树萱录》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50章 - - 顷在秘阁抄书,得《续树萱录》一卷,其中载隐君子元撰夜见吴王夫差,与唐诸诗人吟咏事。李翰林诗曰:“芙蓉露浓红压枝,幽禽感秋花畔啼。玉人一去未回马,梁间燕子三见归。”...
  • 萧东父、王从叔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800章 - - 萧东父 齐天乐 扇鸾收影惊秋晚,梧桐又供疏雨。翠箔凉多,绣囊香减,陡觉簟冰如许。温存谁与。更禁得荒苔,露蛩相诉。恨结愁萦,风刀难翦几千缕。 闲思前事易远,怅旧欢无据,月堕湘浦。...
  • 卷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二》原文翻译 - - 《元史》150章 - - 卷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原文翻译 - - 《元史》150章 - - 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
  • 韩亿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韩亿字宗魏,先祖是真定灵寿人,迁移到开封府的雍丘。推举为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理的才能。其他州邑诉讼不能决断的案件,郡守皇甫选就让韩亿来处理。通判陈州,正好河流泛...
  • 卷一百九十九上》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高丽者,出自扶余之别种也。其国都于平壤城,即汉乐浪郡之故地,在京师东五千一百里。东渡海至于新罗,西北渡辽水至于营州,南渡海至于百济,北至靺鞨。东西三千一百里,南北二千里。其官...
  • 隋本纪上第十一》原文翻译 - - 《北史》50章 - - 隋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小名那罗延。本弘农华阴人,汉太尉震之十四世孙也。震八世孙,燕北平太守铉。铉子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
  • 列传第十 王罴 子庆远》原文翻译 - - 《周书》50章 - - 王思政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汉河南尹王遵之后,世 为州郡着姓。罴刚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郡敬惮之。魏太和中, 除殿中将军。先是南岐、东益氐羌反叛,王师战不利,乃令罴 领羽林五千镇...
  • 赵郡王高琛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赵郡王高琛,字永宝,高祖的弟弟。少时熟习 弓马,有志气。高祖匡正天下,中兴初,授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琛位居禁卫,恭勤慎密,以身示范。太昌初,拜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
  • 爰盎晁错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00章 - - 【原文】 爰盎字丝。其父楚人也,故为群盗,徙安陵。高后时,盎为吕禄舍人。孝文即位,盎兄哙任盎为郎中。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盎进曰:“丞相何如人...
  • 罗隐经典古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全唐诗卷六百六十 卷660_1 《送支使萧中丞赴阙》罗隐 八年刀笔到京华,归去青冥路未赊。 今日风流卿相客, 旧时基业帝王家。 彤庭彩凤虽添瑞,望府红莲已减花。 从此常僚如有问,海...
  • 温庭筠唐诗名句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全唐诗卷五百八十 卷580_1 《病中书怀呈友人》温庭筠 逸足皆先路,穷郊独向隅。 顽童逃广柳,羸马卧平芜。 黄卷嗟谁问,朱弦偶自娱。 鹿鸣皆缀士,雌伏竟非夫。 采地荒遗野,爰田失故...
  • 李端古诗代表作品》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八十六 卷286_1 《赠郭驸马(郭令公子暧尚升平公主令于席上成此诗)》李端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斗鸡过上苑, 玉鞭骑马出长楸。 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
  • 张说古诗词代表作品》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八十九   卷89_1 「奉和圣制潼关口号应制」张说   天德平无外,关门东复西。不将千里隔,何用一丸泥。   卷89_2 「奉萧令嵩酒并诗(已下三首,俱赐宴东堂作)」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