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梁书 > 100章 > 刘孺传

梁书

《梁书》100章刘孺传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 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

《梁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刘孺传

书籍:梁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刘孺,字孝稚,是彭城安上里人。他的祖父刘面力,官至南朝宋司空,谥号忠昭公。他的父亲刘悛,官至齐朝太常,谥号敬子。
刘孺小时候就很聪明敏捷,七岁时便能文章。十四岁时为父亲守孝,因哀毁瘦削得只剩下皮包骨,亲戚邻里都觉得他与众不同。服丧完毕,刘孺的叔父刘王真出任义兴郡太守,把他带到衙门中,经常让他坐到自己身边,对宾客们说:“这个小孩是我们家的掌上明珠。”刘孺长大以后,风采美妙,性情通达温和,即使是自己家中的人也很少见到他狂喜和发怒。刘孺所在的州把他召为主簿。
刘孺起初担任中军法曹行参军,当时担任镇军将军的沈约听到刘孺的名声,便任用他为主簿,常常和他游玩饮宴,吟诗作赋,对他非常欣赏。刘孺数次调任太子舍人、中军将军临川王主簿、太子洗马、尚书殿中郎等职。后又出任太末县令,颇有政绩。不久被任命为晋安王友,转任太子中舍人。
刘孺小时候就爱好写文章,思维又非常敏捷,他曾经给皇帝宝座作了一篇《李赋》,就在殿中当场写成,一气呵成,梁武帝对他大大称赞了一番。后来,刘孺在寿光殿侍宴,梁武帝令群臣作诗,当时刘孺和张率都喝醉了,诗没有完成,梁武帝在刘孺手板上题诗和他开玩笑,诗是这样的:“张率东南美,刘孺洛陽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他被梁武帝亲近到这个程度。
后来,刘孺又调任中书郎,并兼任中书通事舍人。随之升任太子家令,其余官职不变。又出任宣惠将军晋安王长史,兼领丹陽尹丞,升为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不久又出任轻车将军湘东王长史,兼领会稽郡丞,因公事被免职。时间不长,又被起用为王府记室、散骑侍郎,兼任光禄卿。数次调任少府卿、司徒左长史、御史中丞等职,被认为是称职的。大通二年(528),升任散骑常侍。大通三年(529),升任左民尚书,兼任步兵校尉。中大通四年(532),刘孺出任仁威将军临川王长史、江夏太守,加封贞威将军。中大通五年(533),他又被授予宁远将军、司徒左长史之职,还没有正式任命,便改授都官尚书,兼领右军将军。大同五年(539),刘孺兼任吏部尚书之职。当年,他又出任明威将军、晋陵太守。在郡理政平和,深为官吏和老百姓称道。大同七年(541),刘孺又在朝中担任侍中,兼领右军将军。这一年,他再次担任吏部尚书,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守孝不到一年,刘孺便由于哀毁而去世,时年五十九岁。谥号为孝子。
刘孺小时候和堂兄刘苞、刘孝绰齐名,刘苞去世得早,刘孝绰多次因罪被免官,而且他的官位并不算高,只有刘孺一个人比较高贵显赫。刘孺有文集二十卷。
刘孺的儿子刘刍,官至著作郎,早亡。刘孺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刘览,一个叫刘遵。

刘孺传相关文章

  • 涂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50章 - - 姓氏:涂姓氏祖宗:未知姓氏起源:江西有条河,叫滁河涂姓的先祖,就生活在涂河西岸。古时候以地名为姓的习惯,涂河流经安微、江西两省,至今那里还有许多人姓涂。又有一支涂姓,起源很早很...
  • 反间计》原文翻译 - - 《三十六计》败战计 - - 原文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注释①疑中之疑:句意为在疑阵中再布疑阵。②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语出《易经·比》卦。比,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坎上)。本卦上卦为坎为为...
  • 致沅弟季弟·嘱文辅卿二语》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用人篇 - - 季沅弟左右:  探报阅悉,此路并无步拨,即由东流建德驿夫送祁;建德令已死,代理者新到,故文递迟延。弟以后要事,项专勇送来,三日可到,或逢三八专人来一次,每月六次。其不要紧者,仍由驿发...
  • 释道鬼神》原文翻译 - - 《幼学琼林》卷四 - - 如来释迦,即是牟尼,原系成佛之祖;老聃李耳,即是道君,乃为道教之宗。鹫岭、祗园,皆属佛国;交梨、火枣,尽是仙丹。沙门称释,始于晋之道安;中国有佛,肇于汉之明帝。篯铿即是彭祖,八百高年;许...
  • 一 先》原文翻译 - - 《声律启蒙》下卷 - - 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郏鄏鼎,武城弦,木笔对苔钱。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
  • 江右游日记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六日 晨起,雾仍密翳。晨餐毕,别僧宝林出,而雨忽至;仍返庵中,坐久之,雨止乃行。由洞门南越一岭,五里,〔其处西为西云山,东为佛子岭之西垂,〕望见东面一山中剖若门,意路且南向,无由一近...
  • 大叔于田》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大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罄控忌...
  • 》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术业部 - - 骂 一医看病,许以无事。病家费去多金,竟不起,因恨甚,遣仆往骂。少顷归,问:“曾骂否?”曰:“不曾。”问:“何以不骂?”仆答曰:“要骂要打的人多得...
  • 史浩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100章 - - 史浩 采莲(延遍·寿乡词) 霞霄上,有寿乡广袤无际。东极沧海,缥缈虚无,蓬莱弱水。风生屋浪,鼓楫扬C42F,不许凡人得至。甚幽邃。 试右望金枢外。西母楼阁,玉阙瑶池。万顷琉璃。...
  • 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原文翻译 - - 《明史》150章 - - 何文辉,字德明,滁人。太祖下滁州,得文辉,年十四,抚为己子,赐姓朱氏。太祖初起,多蓄义子。及长,命偕诸将分守诸路。周舍守镇江,道舍守宁国,马儿守婺州,柴舍、真童守处州,金刚奴守衢州,皆义...
  • 志第十九·地理四》原文翻译 - - 《明史》50章 - - 四川江西   四川《禹贡》梁、荆二州之域。元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又置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属云南行中书省。洪武四年六月平明升。七月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九月置成都都...
  • 本纪第九·宣宗》原文翻译 - - 《明史》50章 - -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讳瞻基,仁宗长子也。母诚孝昭皇后。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既弥月,成祖见之曰:“儿...
  • 王则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王则,本是涿州人。因闹饥荒,流落到恩州,自己出卖给别人放羊,后参加宣毅军,做了一名小校。恩州、冀州一带的民俗喜欢妖幻,老百姓互相都学习《五龙》、《滴泪》等经以及河图、谶纬等...
  • 王建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200章 - - 王建,陈州项城人。唐朝末年,加入忠武军。秦宗权盘踞蔡州,悬重赏来招募他,王建才从行伍之间得以补任军候。广明年间,黄巢攻陷长安,僖宗移驾蜀地。当时后梁太祖还是黄巢部将,带领众军...
  • 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00章 - - 大夫一人,正三品;中丞二人,正四品下。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中丞为之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凡冤而无告者,三...
  • 列传第八十二》原文翻译 - - 《北史》100章 - - 高丽 百济 新罗 勿吉 奚 契丹 室韦 豆莫娄 地豆干 乌洛侯流求 倭 盖天地之所覆载至大,日月之所照临至广。万物之内,生灵寡而禽兽多;两仪之间,中土局而殊俗旷。人寓形天地,禀气...
  • 沈道虔传》原文翻译 - - 《宋书》100章 - - 沈道虔,吴兴武康人,少年便非常仁厚,喜爱老、庄哲学,居住在县城北边的石山之下。孙恩之乱后发生饥荒,县令庾肃之迎接他出来到县城南边的废头里,为他建起小屋,前临小溪,那里有很美的山...
  • 许浑的古诗名句》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三十二 卷532_1 《江上燕别(一作赵嘏诗,题作汾上宴别)》许浑 云物如故乡,山川异岐路。 年来未归客,马上春欲暮。 一樽花下酒,残日水西树。 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 卷532_2 ...
  •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菜部 - - 蕺 释名 菜、鱼腥草。 气味 (叶)辛、微温、有小毒。 主治 1、背疮热肿。用蕺菜捣汁涂,留孔以泄热毒。 2、痔疮肿痛。用鱼腥草一把,煎汤熏洗。洗后,以鱼腥草包敷患处。 3、...
  • 蛤蟆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虫部 - - 蛤蟆 释名 惊蟆。 气味 辛、寒、有毒。 主治 1、风热邪病。用蛤蟆(烧灰)、朱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极效。 2、瘰疬溃烂,用黑色蛤蟆一个,去肠,火焙,研为末,调油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