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梁书 > 100章 > 王规传(附王褒传)

梁书

《梁书》100章王规传(附王褒传)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 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

《梁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王规传(附王褒传)

书籍:梁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王规,字威明,琅笽郡临沂县人。他的祖父王俭是南朝齐的太尉,谥号南昌文宪公。他的父亲王骞是南朝梁的金紫光禄大夫,谥号南昌安侯。
王规八岁时,遇上生母的丧事,因为守孝期间很有礼节,太尉徐孝嗣见到后,常常为此感动得流下眼泪,称赞他是孝童。叔父王日柬也很器重王规,常常说:“这个孩子是我们家的千里马。”王规十二岁时,便能精略地领会《五经》的核心内容。长大后,他又非常好学,有极好的口才。州里推举他为秀才,郡里任用他为主簿。
王规从做秘书郎开始,数次调动,升任太子舍人、安右将军南康王主簿和太子洗马等职。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重建太极殿,竣工之时,王规向武帝献上自己所作的《新殿赋》,语句非常巧妙、精当。武帝因此任命他为秘书丞。以后,王规又历任太子中舍人、司徒左西属、从事中郎等职。晋安王萧纲出任南徐州刺史时,严格挑选属官,举荐王规为云麾咨议参军。王规在此任时间很长,后出任新安太守,又因父亲的丧事离职。三年丧满除服之后,袭父亲的爵位封为南昌县侯,被任命为中书黄门侍郎。皇上诏令王规与陈郡人殷钧、琅笽人王锡、范陽人张缅等一同服侍东宫,都为昭明太子所礼重。湘东王萧绎当时为京城长官,和朝廷大臣聚饮,吩咐王规做酒令。王规从容地回答道:“自从晋室南移江东以来,还没有过这种做法。”特进萧琛、金紫光禄大夫傅昭在座,都认为王规的话很有道理。梁普通初年(520),陈庆之率兵北伐,收复洛陽,百官入朝贺喜,王规劝退他们说:“道家有言,取得一点成功并不难,保住成功就难了。羯族侵占北方,为时已久,东晋桓温北伐,得而复失,刘宋时也曾兴兵北伐,最后都没有成功。现在,我大军深入敌境,孤立无援,威势不接,粮草的运输也跟不上,这些恐怕都是这场战争失败的祸根。”不久,王师果然全军覆没,王规对事理的深刻分析常常达到这种高度。
普通六年(525),梁武帝在文德殿设宴为新任广州刺史元景隆饯行,令群臣赋诗,同用五十个韵字,王规提笔一挥而就,呈给武帝,文辞相当精美。武帝对他大加称赞,当天就授他以侍中之职。大通三年(529),调任五兵尚书,不久又兼任步兵校尉。中大通二年(530),王规出任贞威将军骠骑晋安王长史。当年,晋安王萧纲被立为皇太子,王规也升任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老家在吴郡,前任地方官吏都尽力拉拢他,当时芮珍宗告假还乡,王规待他很薄,芮珍宗回到京城后,暗地里告王规的状,说他“不理郡事”。不久,朝廷召回王规让他担任左民尚书,郡中官民千余人到朝廷请求让王规留任吴郡太守,上了三道奏章,皇上还是没有答应。随之,朝廷诏令王规以左民尚书兼领右军将军,还来不及授职,又征为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兼领步兵校尉。王规以自己身体有病相推辞,没有受职,在钟山宋熙寺修房子居住,乐享天年。大同二年(536),王规去世,时年四十五岁。皇上下令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并赐钱二十万,布百匹,以办理丧葬事宜。谥号章。皇太子也为此哀伤痛哭,给湘东王萧绎写了一封短信说:“威明于昨天夜间突然去世,令人很是悲伤。他的风韵刚烈正直,可与神峰相辉映,数千里中找不出第二位,犹如高大的树木冲天直指,百尺之内绝无旁枝。他的学识渊博,文辞纵横千里,辩才口若悬河,豪放不拘,洒脱自如,多有山野粗犷之气,其实他是一个才智相当出众的人。顷刻之间,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好似金刀失去了光芒,千里淮河断绝了水源。去年仲冬,我们已经失去了刘子,今年初冬,我们又在一起悼念王生,古人所言悲伤之甚,我现在相信不是假话。”王规汇集《后汉书》各家之异同,注释《续汉书》二百卷,另有文集二十卷。
王规的儿子王褒,字子渊。七岁时便能写文章。他的外祖父司空袁昂很喜爱他,常对宾客们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为我们家的顶梁柱。”王褒二十岁左右被举荐为秀才,先后任秘书郎、太子舍人等职,因遇父亲的丧事离任。三年丧满除服,袭父爵封南昌侯,任武昌王文学,太子洗马,兼东宫管记,又调任司徒属、秘书丞并出任安成内史。太清年间,侯景攻陷京城建康,江州刺史当陽公萧大心举州降附侯景,侯景叛军进而占据南中,王褒仍然固守本郡,以抵抗叛军。大宝二年(551),梁元帝下令征召王褒赶赴江陵,王褒受命前往,被任命为忠武将军、南平内史,不久又调任吏部尚书、侍中。承圣二年(553),王褒调任尚书右仆射,仍然参与掌管选官事宜,并兼任侍中。这一年内,王褒又调任左仆射,跟以前一样参与掌管选官之事。承圣三年(554),江陵被北周攻陷,成了其统治区域。
王褒著有《幼训》一书,用来告诫自己的各位孩子。其中有一篇这样写道:
“陶士衡曾说:‘古时候大禹不吝惜一尺长的璧玉,却看重一寸光陰。’文士怎能不经常读书,武士又怎能不时常练习骑马射箭。至于漫漫冬夜和长长夏日中,那些整肃门庭,高筑院墙,使门无闲杂之人,家无号哭唠叨之声的求学者,就算得上是孔夫子的弟子了,凭这种态度来写文章,就可以达到贾谊的那种境界。古人在盘、盂上刻有勉励的铭文,在茶几、拐杖上写有鞭策的语句,进退举止都时刻参照它们、遵循它们。周文王有诗说道:‘做任何事情,开头并不是很难,难就难在能够做到善始善终。’为人处世,贵在坚持始终如一。‘行事一定要以此为准则’,这是君子之言啊。
“儒家强调尊卑等级秩序,讲究吉、凶、征伐之礼。君王面南而坐,臣子面北而坐,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鼎、俎等礼器的足是单数,而笾、豆等器物的足是双数,这正合陰陽之道。而道家主张残毁人的肢体,减损人的聪明才智,抛弃仁和义,这离散了人的形骸,剥夺了人的智慧和知识。佛教的基本教义,是让人忍受苦难,去掉恶习,通晓因果循环之理,潜心修行,这样,平常人也可以成为圣贤,它虽然也有等级之别,但其感召力还是很大的,能够被人们所接受。我起初是学习幼学,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五十岁左右),转而崇尚周公、孔子的思想,兼采老子、佛教的言论,自晋室南移江东以来,这门学问一直没有衰落,我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地加以学习和研究。”
当时,有沛国的刘珏、南陽的宗懔和王褒都是梁室中兴的重要辅佐,一起参与重大事情的策划与参谋。

王规传(附王褒传)相关文章

  • 致四弟·不宜露头角于外》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 - 澄侯四弟左右:  项接来缄,又得所寄吉安一缄,具悉一切。朱太守来我县,王刘蒋唐往陪,而弟不往宜其见怪。嗣后弟于县城省城,均不宜多去。处兹大乱未平之际,惟当藏身匿变,不可稍露圭角...
  • 临阵忆斯语》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 - 乌鲁木齐提督巴公彦弼言,昔从征乌什时,梦至一处山麓,有六七行幄,而不见兵卫,有数十人出入往来,亦多似文吏,试往窥视,遇故护军统领某公,某名——凡五字,公以滚舌音急呼之,今不...
  • 老桑树》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 - - 清苑张公钺,官河南郑州时,署有老桑树,合抱不交,云栖神物,恶而伐之。是夕其女灯下睹一人,面目手足及衣冠,色皆浓绿,厉声曰:尔父太横,姑示警于尔。惊呼媪婢至,神已痴矣。后归戈太仆仙舟,不...
  • 孤竹古松》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古孤竹城,在永平府大滦河西岸,山上有夷齐庙,庙前有清风台。下望滦水,晶莹如镜,深一二尺,中有一泉可七八尺,相传此即海眼,其深无底,流沙不能淤淀。  寺中古松一株,久已枯死,后乃自根下...
  • 禄命同而不同》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节相恪靖侯左公,有中表弟曰吴伟才,与侯相同以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日寅时生。所居相距九里许,两家报喜者相遇于适中之地。其八字则壬申辛亥丙午庚寅也,少有奇童之目,与侯相同。  ...
  • 交友的艺术》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颜渊 - -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有一天,子贡问孔子交友之道,应该如何?我们知道,有时候交朋友也是一件很难的事。上论《里仁》篇中子游曾说:“事君数,斯辱矣。...
  • 史传》原文翻译 - - 《文心雕龙》上部 - - 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轩辕之世,史有苍颉,主文之职,其来久矣。《曲礼》曰∶“史载笔。”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古者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言经则...
  • 第一百一十六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后60回 - - 话说宝玉一听麝月的话,身往后仰,复又死去。急得王夫人等哭叫不止。麝月自知失言致祸,此时王夫人等也不及说他。那麝月一面哭着,一面打定主意,心想:“若是宝玉一死,我便自尽跟...
  • 第四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前60回 - - 话说当日智真长老道:“智深,你此间不可住了。我有一个师弟,见在东京大相国寺住持,唤做智清禅师。我与你这封书去投他那里讨个职事僧做。我夜来看了,赠汝四句偈子,你可终身受...
  • 养汉尼》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僧道部 - - 养汉尼 有尼姑同一妓者,死见阎王。王问妓曰:“汝前世做何生理?”妓曰:“养汉接客。”王判云:“养汉接人,方便孤身。发还阳世,早去超生。”问尼姑:&...
  • 祛盗》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殊禀部 - - 祛盗 一痴人闻盗入门,急写“各有内外”四字,贴于堂上。闻盗已登堂,又写“此路不通”四字,贴于内室。闻盗复至,乃逃入厕中。盗踪迹及之,乃掩厕门咳嗽曰:&ldqu...
  • 国初人至诚》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50章 - - 真宗时,并州谋帅,上谓辅臣曰:“如张齐贤、温仲舒皆可任,但以其尝历枢近,或有固辞,宜召至中书询问,愿往则授之。”及召二人至,齐贤辞以恐为人所谗。仲舒曰:“非敢有辞,...
  • 卓田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卓田 好事近(三衢买舟) 奏赋谒金门,行尽云山无数。尚有江天一半,买扁舟东去。 波神眼底识英雄,阁住半空雨。唤起一帆风力,去青天尺五。 昭君怨(送人赴上庠) 千里功名岐路。几纟两...
  • 襄公·襄公十二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00章 - - 【经】十有二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夏,晋侯使士鲂来聘。秋九月,吴子乘卒。冬,楚公子贞帅师侵宋。公如晋。   【传】十二年春,莒人伐我东鄙,围...
  • 晋纪十三 中宗元皇帝中太兴二年(己卯、319)》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50章 - - 晋纪十三晋元帝太兴二年(己卯,公元319年)   [1]春,二月,刘遐,徐龛击周抚于寒山,破斩之。初,掖人苏峻帅乡里数千家结垒以自保,远近多附之。曹嶷恶其强,将攻之,峻率众浮海来奔。帝以...
  • 卷一百五十·列传第三十八》原文翻译 - - 《明史》150章 - - 郁新,字敦本,临淮人。洪武中,以人才征,授户部度支主事。迁郎中。逾年,擢本部右侍郎。尝问天下户口田赋,地理险易,应答无遗,帝称其才。寻进尚书。时亲王岁禄米五万石,新定议减五之四,并...
  • 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宦者下》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50章 - - 李辅国,本名静忠,以阉奴为闲厩小儿。貌儜陋,略通书计。事高力士,年四十馀,使主厩中簿最。王鉷为使,以典禾豆,能检擿耗欺,马以故肥,荐之皇太子,得侍东宫。 陈玄礼等诛杨国忠,辅国豫谋,...
  • 世祖太武帝纪》原文翻译 - - 《魏书》50章 - - 世祖太武皇帝,讳称焘,太宗明元皇帝的长子,母亲叫杜贵嫔。太祖天赐五年(408)在东宫出生,体态容貌与常人大不相同,太祖十分惊奇,高兴地说:“完成我的事业的,必定是这个孩子。&rdq...
  • 温庭筠的词》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八十一 卷581_1 《送洛南李主簿》温庭筠 想君秦塞外,因见楚山青。 槲叶晓迷路,枳花春满庭。 禄优仍侍膳,官散得专经。 子敬怀愚谷,归心在翠屏。 卷581_2 《巫山神女庙》温...
  •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卷四百二十六 卷426_1 《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白居易 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 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 白旄黄钺定两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