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黄帝内经 > 素问篇 > 六微旨大论篇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篇六微旨大论篇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章节目录: 《素问篇》 《灵枢篇

六微旨大论篇

书籍:黄帝内经章节:素问篇更新时间:2017-03-07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
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
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
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
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
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
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
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过,何也?
岐伯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
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如何?岐伯曰: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
帝曰:善。请言其应。岐伯曰:物生其应也,气脉其应也。
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情承之。
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帝曰:盛衰何如?岐伯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邪则变甚,正则微。
帝曰:何谓当位?岐伯曰: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帝曰:非位何如?岐伯曰:岁不与会也。
帝曰: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奈何?岐伯曰:天之与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
天符岁会何如?岐伯曰:太一天符之会也。
帝曰:其贵贱何如?岐伯曰:天符为执法,岁位为行令,太一天符为贵人。
帝曰:邪之中也奈何?岐伯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
帝曰:位之易也,何如?岐伯曰: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所谓二火也。
帝曰:善。愿闻其步何如?岐伯曰:所谓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积盈百刻而成曰也。
帝曰:六气应五行之变何如?岐伯曰:位有终始,气有初中,上下不同,求之亦异也。
帝曰:求之奈何?岐伯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日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帝曰:愿闻其岁六气,始终早晏何如?岐伯曰:明乎哉问也。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所谓初六天之数也。
乙丑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三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所谓六二天之数也。
丙寅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五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所谓六三天之数也。
丁卯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三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刻于下水百刻。所谓六四天之数也。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
帝曰:愿闻其岁候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
是故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已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
帝曰:愿闻其用也。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
帝曰:何谓气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
帝曰:何谓初中?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
帝曰:初中何也?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
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初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
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
帝曰:愿闻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帝曰:善。寒湿相遘,燥热相临,风火相值,其有闻手?
岐伯曰: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变,变则邪气居之。
帝曰:何谓邪乎?岐伯曰: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
故气有往复,用有迟速,四者之有,而化而变,风之来也。
帝曰:迟速往复,风所由生,而化而变,故因盛衰之变耳。成败倚伏游乎中,何也?
岐伯曰: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
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
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化有小大,期有近远。
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
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
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与道合同,惟真人也。帝曰:善。

六微旨大论篇相关文章

  • 虚字文章实事知》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述而 - - 接着又发挥孔子做学问的要点: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盖”字是虚文,古文中如“夫”,如《尚书》上的&l...
  •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原文翻译 - - 《儒林外史》上卷 - - 话说匡超人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冰浇下来”。口里说不出,自心下想道:“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倘若审了,根究起来,如何了得!&rdqu...
  • 韩方》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明季,济郡以北数州县,邪疫大作,比户皆然。齐东农民韩方,性至孝。父母皆病,因具楮帛,哭祷于孤石大夫之庙。归途零涕,遇一人衣冠清洁,问:“何悲?”韩具以告,其人曰:“孤石...
  • 鸳鸯》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 椅桌受用》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殊禀部 - - 椅桌受用 乡民入城赴席,见椅桌多悬桌围坐褥。归谓人曰:“莫说城里人受用,连城里的椅桌都是极受用的。”人问其故,答曰:“桌子穿了绣花裙,椅子都是穿销金背心的。...
  •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原文翻译 - - 《增广贤文》第一卷 - -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解释】树根扎得深就不怕大风摇动,树干长得直就不怕地上的影子斜。 学在一人之下,用在万人之上。 一字为师,终身如父。 【解释】从一个人那...
  • 张全义治洛》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00章 - - 唐洛阳经黄巢之乱,城无居人,县邑荒圮,仅能筑三小城,又遭李罕之争夺,但遗余堵而已。张全义招怀理葺,复为壮藩。《五代史》于《全义传》书之甚略,《资治通鉴》虽稍详,亦不能尽。辄采张...
  • 廖行之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廖行之 洞仙歌(寿老人) 虞弦挥按,甫奏薰风曲。两两尧_长新绿。揖鳌峰、连雁峤,_轕圆融,总里许、北郭门围全属。年年才见夏,喜溢枌榆,龙穴霏烟霭晴谷。 向氤氲和气里,岁奉瑶觞,试屈指、...
  • 德经·第六十五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德经 - -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 襄公·襄公四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00章 - -   【经】四年春王三月己酉,陈侯午卒。夏,叔孙豹如晋。秋七月戊子,夫人姒氏薨。葬陈成公。八月辛亥,葬我小君定姒。冬,公如晋。陈人围顿。   【传】四年春,楚师为陈叛故,犹在...
  • 晋纪十五 肃宗明皇帝下太宁二年(甲申、324)》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50章 - - 晋纪十五晋明帝太宁二年(甲申,公元324年)   [1]春,正月,王敦诬周嵩、周与李脱谋为不轨,收嵩、,于军中杀之;遣参军贺鸾就沈充于吴,尽杀周札诸兄子;进兵袭会稽,札拒战而死。   [1...
  • 李景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200章 - - 李景,本名王景,到将向后周称臣时,因触犯庙讳的缘故,所以改了名。李景是李繮的长子,李繮去世后,就继承了伪帝位,改元为保大。以二弟李遂为皇太弟,三弟李达为齐王,又在父亲的灵柩前设盟...
  • 列传第八十八 孔穆崔柳杨马》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00章 - - 孔巢父,字弱翁,孔子三十七世孙。少力学,隐徂来山。永王璘称兵江 淮,辟署幕府,不应,铲迹民伍。璘败,知名。广德中,李季卿宣抚江 淮,荐为左卫兵曹参军。三迁库部员外郎。出为泾原行军司...
  • 列传第一百》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德宗皇帝十一子:昭德皇后王氏生顺宗皇帝;舒王谊,昭靖太子之子;文敬太子,顺宗之子;诸妃生通王已下八王,本录不载母氏。 舒王谊,本名谟,代宗第三子昭靖太子邈之子也。以其最幼,德宗怜...
  • 到溉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00章 - - 到溉字茂灌,是到扌为弟弟的儿子。父亲到坦,是齐朝的中书郎。到溉少年时是个孤儿,家中贫寒,和哥哥到沼、弟弟到洽都很出名,由王国左常侍起家。乐安人任窻十分欣赏喜爱,总是提携到溉...
  • 宋明恭王皇后传》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明恭王皇后名叫贞风,琅笽临沂人。起初封为淮陽王妃,明帝改换封号,又被封为湘东王妃。生了晋陵长公主伯姒、建安长公主伯媛。明帝即位,立为皇后。皇上曾经在宫内举办大型宴会,而让...
  • 元褒传》原文翻译 - - 《隋书》50章 - - 元褒字孝整,熟习 弓马,年少即有成人 的度量。 十岁而成为孤儿,为各位兄长所抚养。 他性情友悌,殷勤地侍奉各位兄长。 兄长们商议,想让他分居,他哭泣劝谏,不成。 元家一向富...
  • 百官四》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50章 - - 执金吾 太子太傅 大长秋 太子少傅 将作大匠 城门校尉 北军中候 司隶校尉 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宫外,及主兵器。吾犹御也。丞一人,比千...
  • 李逢吉、卢景亮、孟简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卷四百七十三 卷473_1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李逢吉 既洁酒醴,聿陈熟腥。 肃将震念,昭格储灵。 展矣礼典,熏然德馨。 愔愔管磬,亦具是听。 卷473_2 《望京楼上寄令狐华州》李逢吉...
  • 刘禹锡的诗词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卷三百六十二 卷362_1 《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时张兼修史)》刘禹锡 月窟宾诸夏,云官降九天。 饰终邻好重,锡命礼容全。 水咽犹登陇,沙鸣稍极边。 路因乘驿近,志为饮冰坚。 毳帐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