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鬼谷子 > 现代翻译 > 摩篇(现代译文)

鬼谷子

《鬼谷子》现代翻译摩篇(现代译文)

《鬼谷子》,战国著名道家,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王诩的著作。《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据传是由鬼谷先生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失传。纵横家的哲学观,深受《老子》哲学的影响。纵横家的道家思想体现在其纵横“捭阖”的社会活动之中;纵横策士们在道家思想的指导下,力求“变动阴阳”,从而达到“柔弱胜刚强”的目的。

《鬼谷子》章节目录: 《原文及注释》 《现代翻译

摩篇(现代译文)

书籍:鬼谷子章节:现代翻译更新时间:2018-06-21
所谓“摩意”是一种与“揣情”相类似的办法。“内符”是“揣”的对象。进行“揣情”时需要掌握“揣”的规律,而进行测探,其内情就会通过外符反映出来。内心的感情要表现于外,就必然要做出一些行动。这就是“摩意”的作用。

在达到了这个目的之后,要在适当的时候离开对方,把动机隐藏起来,消除痕迹,伪装外表,加避实情,使人无法知道是谁办成的这件事。因此,达到了目的,办成了事,却不留祸患。“摩”对方是在这个时候,而对方表现自己是在那个时候。只要我们有办法让对方顺应我们的安排行事,就没有什么事情不可办成的。

古代善于“摩意”的人,就像拿着钓钩到水潭边上去钓鱼一样。只要把带着饵食的钩投入水中,不必声张,悄悄等待,就可以钓到鱼。所以说:主办的事情一天天成功,却没有察觉;主持的军队日益压倒敌军,却没人感到恐惧,只有做到这样才是高明的。那些有很高修养和智慧的人谋划的什么行动总是在暗中进行的,所以被称为“神”,而这些行动的成功都显现在光天化日之下,所以被称为“明”。所谓“主事日晟”的人是暗中积累德行,老百姓安居乐业,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享受到这些利益,他们还在暗中积累善行,老百姓生活在善政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普天下的人们都把这样的“谋之于阴,成之于阳”遥政治策略称为“神明”。那些主持军队而日益压倒敌人的统帅,坚持不懈地与敌军对抗,却不去争城夺地,不消耗人力物力,坚持不懈地与敌军对抗,却不去争城夺地,不消耗人力物力,因此老百姓不知道为何邦国臣服,不知道什么是恐惧。显此,普天下都称这种“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军事策略为“神明”。

在实施“摩意”时,有用各平戟的,有用正义责难的,有用娱乐讨好的,有用愤怒激励的,有用名词威吓的,有用行为逼的,有用廉洁感化的,用用信誉说服的,有用利益诱惑的,有用谦卑夺取的。和平就是安静,正义就是刚直,娱乐就是喜悦,愤怒就是激动,名肓就是声誉,行为就是实施,廉洁就是清明,利益就是需求,谦卑就是委曲。秘以,圣人所独用的“摩意”之术,平常人也可以具有。然而没有能运用成功的,那是因为他们用错了。因此,谋划策略,最困难的就是是周到慎密;进行游说,最困难的就是让对方全部听从自己的说矢;主办事情,最困难的就是一定成功。这三个文风只有成为圣人才胜任。

所以说谋必须周到慎密;游说要首先选择与自己可以相通的对象。所以说:“办事情要固若金汤,无懈可击”。要想使所主持之事取得预期的成功,必须有适当的方法。所以说:“客观规律、行动方法以及天时都是互相依附的”。进行游说的人要让对方听信,必须使自己的说矢合于情理,所以说:“合情理才有人听”。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属性。好比抱着柴草向烈火走去,干燥的柴草向就首先着火燃烧;往平地倒水,低的地方就要先进水。这些现象都是与各类事物的性质相适应的。经此类推,其他事物也是这样的。这也反映“内符”与“外摩”的道理。所以说,按着事物的不同特性来实施“摩意”之术,哪有不瓜的呢?根据被游说者的喜好而施行“摩意”之术,哪有一个不听从游说的呢?要想能独往独来,就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把握好时机,有成绩也不停止,天长日久就一定能化育天下,取得最后成功。

摩篇(现代译文)相关文章

  • 翰林某公》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同年项君廷模言,昔尝馆翰林某公家,相见辄讲学。一日,其同乡为外吏者,有所馈赠,某公自陈平生俭素,雅不需此。见其崖岸高峻,遂逡巡携归。某公送宾之后,徘徊厅事前,怅怅惘惘,若有所失,如是...
  • 夜见二叟》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同年金门高,吴县人,尝夜泊淮阴之间,见岸上二叟相遇,就坐水次草亭上。一叟曰:君近何事?一叟曰:主人避暑园林,吾日日入其水阁,观活秘戏图,百媚横生,亦殊可玩。其第五姬尤妖艳,见其与主人剪...
  • 敝屣功名尊道义》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里仁 - - 以下讲到仁人对社会做大事业的原则: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古代的诸侯立国的大原则,是要谦让就位,最后又功成不居,所以老子就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 任秀》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任建之,鱼台人。贩毡裘为业,竭资赴陕。途中逢一人。自言:“申竹亭,宿迁人。”话言投契,盟为昆弟,行止与俱。至陕,任病不起,申善视之,积十余日,疾大渐。谓申曰:“吾家故...
  • 卢令》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卢重环,其人美且鬈。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 导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三卷 - - 【原文】凡与敌战,山川之夷险,道路之迂直,必用乡人引而导之,乃知其利,而战则胜。法曰:“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①汉武帝时,匈奴比岁②入寇,所杀掠甚众。元朔五年春,今卫...
  • 俭啬》原文翻译 - - 《世说新语》三卷 - - 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与不过数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将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啖毕,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问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王戎...
  • 捷悟》原文翻译 - - 《世说新语》一卷 - -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 五胡乱华》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00章 - - 刘聪乘晋之衰,盗窃中土,身死而嗣灭,男女无少长皆戕于靳准。刘曜承其后,不能十年,身为人禽。石勒尝盛矣,子夺于虎。虎尽有秦、魏、燕、齐、韩、赵之也。死不一年,而后嗣屠戮,无一遗种...
  • 僖公·僖公二十九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00章 - - 【经】二十有九年春,介葛卢来。公至自围许。夏六月,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秋,大雨雹。冬,介葛卢来。   【传】二十九年春,葛卢来朝,舍于昌衍...
  • 附录》原文翻译 - - 《明史》350章 - - 臣等奉敕纂修《明史》告竣,恭呈睿鉴,臣等谨奉表恭进者。伏以瑶图应运,丹纶繙竹素之遗;雒鼎凝庥,玉局理汗青之业。集百年之定论,裒一代之旧闻,历纂辑于兴朝,毕校于兹日。垂光册府,焕...
  • 志第三十·礼八》原文翻译 - - 《明史》100章 - - 册皇后仪 册皇太子及皇太子妃仪册亲王及王妃仪 皇帝 加元服仪 册皇太子皇子冠礼品官冠礼 庶人冠礼   册皇后仪   古者立后无册命礼。至汉灵帝立宋美人为皇后,始御殿,...
  • 王济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王济字巨川。其先世为真定人,祖父王卿,擅长辩论,被赵王..召见作为幕僚。赵王..政治衰败,王卿害怕遭祸,逃避到深州饶阳,于是成为饶阳人。父亲王恕,后唐时童子及第,开宝(968~976)年中,任...
  • 张希崇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00章 - -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其父张行简代理过蓟州玉田县令。张希崇年少时精通《左传》,又特别爱好吟诵咏叹诗词文赋。唐昭宗天..年间,刘守光做燕地统帅,性情惨毒残酷,不喜欢文人,张...
  • 徐怀玉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50章 - - 徐怀玉,本名叫琮,亳州焦夷县人。小时以雄勇俊杰自任,跟随太祖起军。唐朝中和末年,跟随太祖到大梁。光启初年,蔡州贼人屯驻金堤驿,徐怀玉带领轻装骑兵接连打败他们,因而不断升迁直到...
  • 高德政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高德政,字士贞。渤海艹..人。父颢,魏沧州刺史。德政幼年时聪慧机敏,有风神仪表。显祖引荐为开府参军,主管记事,甚是礼遇。高祖又擢升他为相府掾,委以重任。迁黄门侍郎。世宗嗣业,前...
  • 公孙表传》原文翻译 - - 《魏书》50章 - - 公孙表,字玄元,燕郡广陽人。早先是一个儒生,四处游学。慕容冲任他为尚书郎。慕容垂攻破长子城之后,公孙表跟随他到了中山。慕容宝失败逃走,他就归附了朝廷。朝廷派他为使者出使江...
  • 卫青霍去病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00章 - - 【原文】 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陽人也,以县吏给事侯家。平陽侯曹寿尚武帝姊陽信长公主。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青有同母兄卫长君及姊子夫,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武帝,故...
  • 五国约以伐齐》原文翻译 - - 《战国策》9至16卷 - - 《战国策》卷十四 楚策一(五国约以伐齐) 【提要】威逼和利诱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制服他人、达到目的的手段。威逼是由于恐惧之心人皆有之,利诱是因为人人都贪图利益。利与害...
  • 木耳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菜部 - - 木耳 释名 木软、木菌、树鸡、木蛾。 气味 甘、平、有小毒。 主治 1、眼流冷泪。用木耳一两(烧存性)、木贼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以清淘米水煎服。 2、崩中漏下。用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