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战国策 > 17至24卷 >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战国策

《战国策》17至24卷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战国策》章节目录: 《1至8卷》 《9至16卷》 《17至24卷》 《25至33卷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书籍:战国策章节:17至24卷更新时间:2017-03-08
《战国策》卷二十二魏策一(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提要】地形、地缘在军事、政治上具有很高的位置,地缘政治学的兴盛就昭示出这个道理。然而魏国大臣吴起打破了对地形的迷信,说明就修明政务和地形两者而言,修明政务更重要。
【原文】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称曰:“河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王钟侍王,曰:“此晋国之所以强也。若善修之,则霸王之业具矣。”吴起对曰:“吾君之言,危国之道也;而子又附之,是危也。”武侯忿然曰:“子之言有说乎?”
吴起对曰:“河山之险,信不足保也;是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而右天溪之阳,庐、繳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汤伐之。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釜,前带河,后被山。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且君亲从臣而胜降城,城非不高也,人民非不众也,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从是观之,地形险阻,奚足以霸王矣!”
武侯曰:“善。吾乃今日闻圣人之言也!西河之政,专委之子矣。”
【译文】魏武侯和大臣们乘船在西河上游玩,魏武侯赞叹道:“河山这样的险峻,边防难道不是很坚固吗!”大臣王钟在旁边陪坐,说:“这就是晋国强大的原因。如果再修明政治,那么我们魏国称霸天下的条件就具备了。”吴起回答说:“我们君主的话,是危国言论;可是你又来附和,这就更加危险了。”
武侯很气愤地说:“你这话是什么道理?”吴起回答说:“河山的险是不能依靠的,霸业从不在河山险要处产生。过去三苗居住的地方,左有彭蠡湖,右有洞庭湖,岐山居北面,衡山处南面。虽然有这些天险依仗,可是政事治理不好,结果大禹赶走了他们。夏桀的国家,左面是天门山的北麓,右边是天溪山的南边,庐山和峄山在二山北部,伊水、洛水流经它的南面。有这样的天险,但是没有治理好国政,结果被商汤攻破了。殷纣的国家,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漳水和滏水,前面对着黄河,后面靠着山。虽有这样的天险,然而国家治理不好,遭到周武王的讨伐。再说您曾经亲自率领我们占领、攻陷了多少城邑,那些城的墙不是不高,人不是不多,然而能够攻破它们,那还不是因为他们政治腐败的缘故吗?由此看来,靠着地形险峻,怎么能成就霸业呢?”武侯说:“好啊。我今天终于听到明哲的政论了!西河的政务,就全托付给您了。”
【评析】古往今来的社会兴衰,关键因素是国家的政务是否清明、制度是否进步。至于地形、自然灾害之类的原因只是枝节问题。同一个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就是两个不同的面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国家之间自然资源相差不大,但强弱兴衰各有不同,其中的关键因素是制度不同。所以制度的进步才是国家兴盛的关键。
吴起非常善于说服君王,首先他以惊人之语抓住了听众的心,他居然说君主的话是危国之言,这确实是很好的开场白。然后他列举三苗、夏桀、殷纣虽有地理天险但由于国家不能治理而亡国的先例,最后现身说法,从听众的亲身经历再次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整个论证具有事实和逻辑的强大力量,听后不能不折服于吴起的雄辩与高见。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相关文章

  • 卞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300章 - - 卞(Biàn)姓,源出有:卞姓起源一黄帝娶四妃,生二十五子,赐十二姓,姬姓是嫡系,即正妃之子。在夏建国后,姬明即卞明被封在山东泗水建以姓名为国,史记中有卞明国,卞明王是卞国的国君...
  • 交河苏斗南》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 - - 交河苏斗南,雍正癸丑会试归,至白沟河,与一友遇于酒肆中,友方罢官,饮醉后,牢骚抑郁,恨善恶之无报。适一人褶裤急装,系马于树,亦就对坐,侧听良久,揖其友而言曰:君疑因果有爽耶?夫好色者必病...
  • 游武彝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月二十一日(公元1616年),这是徐霞客游芜山后入闽游的时间 出崇安南门,觅舟。西北一溪自分水关,东北一溪自温岭关,合注于县南,通郡省而入海。顺流三十里,见溪边一峰横欹,一峰独耸。...
  • 不苟论》原文翻译 - - 《吕氏春秋》论 - - 【不苟】  一曰:贤者之事也,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理然後动,必当义然後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之所不说。非恶其声也。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行其实...
  • 第四十八回 刺先克五将乱晋 召士会寿余绐秦》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话说箕郑父、士谷、梁益耳三人商议,只等秦兵紧急,便从中作乱,欲更赵盾之位。不意赵盾袭败秦兵,奏凯而回,心中愈愤。先都为下军佐,因主将先蔑为赵盾所卖,出奔于秦,亦恨赵盾,凑著蒯得被...
  • 我行其野》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 伐柯》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 道经·第二十三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道经 - -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
  • 隐公·隐公五年》原文翻译 - - 《左传》50章 - - 【经】五年春,公矢鱼于棠。夏四月,葬卫桓公。秋,卫师入郕。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邾人、郑人伐宋。螟。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宋人伐郑,围长葛。   【传】五年春,公...
  • 列传第八十三·忠义四》原文翻译 - - 《元史》200章 - - 普颜不花,字希古,蒙古氏。倜傥有大志。至正五年,由国子生登右榜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调河南行省员外郎。十一年,迁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蕲黄徐寿辉来寇,普颜不花战守之功为多,语在...
  • 列传第一百七 二李崔萧二郑二卢韦周二裴刘赵王》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00章 - - 李固言,字仲枢,其先赵人。擢进士甲科,江 西裴堪、剑南王播皆表署幕府。累官户部郎中。温 造为御史中丞,表知杂事,进给事中。将作监王堪坐治太庙不谨,改太子宾客,固言上还制书曰:&ldq...
  • 曲江公萧遥欣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50章 - - 曲江 公萧遥欣字重晖,是始安王萧遥光的弟弟。宣帝的哥哥西平太守萧奉之没有后代,就把萧遥欣过继为曾孙。萧遥欣在幼年的时候,就体形很高,明帝曾经对江 纏说:“遥欣虽然年幼,...
  • 齐高昭刘皇后传》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高昭刘皇后名叫智容,广陵人。祖父刘玄之,父亲刘寿之,都是员外郎。皇后的母亲桓氏,梦见吞下了玉首饰而生下皇后,当时有紫光充满房间,就告诉了刘寿之。刘寿之说:“遗憾的是不是...
  • 张欣泰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100章 - -   张欣泰字义亨,竟陵人。父亲张兴世,宋朝时任左卫将军。   张欣泰从小有志向气节,不甘心只从事武业,喜欢隶书,爱读诸子历史之文。十多岁时,去谒见吏部尚书褚渊,褚渊问他:&ldqu...
  • 申包胥如秦乞师(定公四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为臣以尽忠为天职 【原文】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①。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②。” 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3);...
  • 长沙景王刘道怜传》原文翻译 - - 《宋书》50章 - - 长沙景王刘道怜,是高祖的二弟。刚开始当国子监太学生。谢琰当徐州刺史,叫他当从事史。高祖攻下京城,道怜常常留在家中侍候太后。桓玄西逃,大将军武陵王刘遵奉朝廷命令,任道怜为员...
  • 卓鲁魏刘列传》原文翻译 - - 《后汉书》50章 - - (卓茂、鲁恭、魏霸、刘宽) ◆卓茂传 卓茂字子康,南陽郡宛人。父亲祖父都官至郡守。卓茂,元帝时学于长安,师事博士江 翁,学习 《诗》、《礼》及历算,穷尽老师学术,被称为通儒。性宽仁...
  • 七十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 司马穰苴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 伍子胥列传 仲尼弟子列传 商君列传 苏秦列传 张仪列传 樗里子甘茂列传 穰侯列传 白起王翦列传 孟子荀卿列传 孟...
  • 司空图古诗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三十四 卷634_1 《狂题十八首》司空图 莫恨艰危日日多,时情其奈幸门何。 貔貅睡稳蛟龙渴,犹把烧残朽铁磨。 别鹤凄凉指法存,戴逵能耻近王门。 世间第一风流事,借得王公玉...
  • 李峤诗词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五十八   卷58_1 「中宗降诞日长宁公主满月侍宴应制」李峤   神龙见像日,仙凤养雏年。大火乘天正,明珠对月圆。   作新金箧里,歌奏玉筐前。今日宜孙庆,还参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