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战国策 > 1至8卷 > 温人之周

战国策

《战国策》1至8卷温人之周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战国策》章节目录: 《1至8卷》 《9至16卷》 《17至24卷》 《25至33卷

温人之周

书籍:战国策章节:1至8卷更新时间:2017-03-08
《战国策》卷一东周(温人之周)
【提要】战国时代东周虽然越来越弱,但还是名义上天子。周君为天下之君,是名正言顺的。可能现实不是这样,因为群雄割据,早已无视天子,但是只要照章按理,在大道理前面理直气壮,周君为天子的公理是不能任人歪曲的。
【原文】温人之周,周不纳,问曰:“客耶?”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而诵《诗》,《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
【译文】魏国温城有一个去东周,周人不准他入境,并且问他说:“你是客人吗?”温人毫不迟疑的回答说:“我是主人。”可是周人问他的住处,他却毫无所知,于是官吏就把他拘留起来。这时周君派人来问:“你既然不是周人,却又不承认自己是客人,这是什么道理呢?”
温人回答说:“臣自幼熟读《诗经》,书中有一段诗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周王既然君临天下,那么我就是天子的臣民,又怎么能说我是客人呢?所以我才说是‘主人’。”周君听了,便把这个人释放了。
【评析】温人的直率和执著看似与谋略无关,实际上是大智慧。首先他能理直气壮,只要是典章《诗经》中规定的、形成文字的,就应该坚持,我们在言说和辩论时经常缺乏的就是这种据理力争的勇气,事实上只要我们能争下去,对手终会理屈词穷。人性中对公理和真理的认可还是存在的,任何人都有良知和正义,关键是你要用什么言辞唤醒、激发出来。所以,真理在握时千万不能唯唯诺诺。其次,温人很了解周君的心理状态,面对日渐衰落的国家和日益凶险的国际环境,竟然还有人记得真正号令天下、名正言顺的天子是周君,这怎能不让周君心存一丝感激呢?

温人之周相关文章

  • 水火》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经》曰:“以水佐攻者强,以火佐攻者明。”是知水火者,兵之助也。  故火攻有五:一曰火人(敌旁近草,因风烧之。),二曰火积(烧其积蓄),三曰火辎(烧其缁重),四曰火库(当使...
  • 上贤》原文翻译 - - 《六韬》文韬 - - 文王问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太公曰:“王人者,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   文王曰:&ldq...
  • 走为上计》原文翻译 - - 《三十六计》败战计 - - 原文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注释①在师中古,承天变也:语出《易经.师》卦(卦名讲释见前第二十六计注)。本卦九二.《象》辞:“在师中吉,承天宠也”是说主帅身在军中指...
  • 事奇理真》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史太常松涛言,初官户部主事时,居安南营,与一孀妇邻,一夕盗入孀妇家,穴壁已穿矣。忽大呼曰:有鬼,狼狈越墙去,迄不知其所见为何。岂神亦哀其茕独,阴相之欤?又戈东长前辈一日饭罢,坐阶下看...
  • 神来之诗》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 - - 益都朱天门言,甲子夏,与数友夜集明湖侧召妓侑觞,饮方酣。妓素不识字,忽援笔书一绝句曰:一夜潇潇雨,高楼怯晓寒,桃花零落否,呼婢卷帘看。掷于一友之前,是人观讫,遽变色仆地,妓亦仆地。顷...
  • 隐士与历史文化》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微子 - - 有人说中国过去的隐士,就是西方文化中自由主义者“不同意”的主张,他不反对,反正个人超然独立,这是民主政治的自由精神。这个比方表面上看起来很对,实际上还是不大对,因...
  • 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原文翻译 - - 《孟子》梁惠王章句 - - 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公曰:“将见孟子。”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
  • 生民》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拆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 升卦》原文翻译 - - 《周易·易经》后32卦 - - (地风升)坤上巽下《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初六,允升,大吉。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九三,升虚邑。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六五,贞吉,升阶。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 第一百一十六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岭》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后60回 - - 话说当下张横听得道没了他兄弟张顺,烦恼得昏晕了半晌,却救得苏醒。宋江道:“且扶在帐房里调治,却再问他海上事务。”宋江令裴宣、蒋敬写录众将功劳,辰巳时分,都在营前聚...
  •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原文翻译 - - 《增广贤文》第一卷 - -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解释】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工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
  •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原文翻译 - - 《金刚经》金刚经全文译文 - -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 吴激小词》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00章 - - 先公在燕山,赴北人张总侍御家集。出侍儿佐酒,中有一人,意状摧抑可怜,叩其故,乃宣和殿小宫姬也。坐客翰林直学士吴激赋长短句纪之,闻者挥涕。其词曰:“南朝千古伤心地,还唱《后...
  • 陆秀夫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还在他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把家迁徙到了镇江。稍大以后,就跟随本乡的两位孟先生读书学习,孟先生的学生经常有百余人,但他单单指着陆秀夫说:“这...
  • 列伟第四十六》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姚崇,本名元崇,陕州硖石人也。父善意,贞观中,任巂州都督。元崇为孝敬挽郎,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五迁夏官郎中。时契丹寇陷河北数州,兵机填委,元崇剖析若流,皆有条贯。则天甚奇之,超...
  • 文襄纪》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世宗文襄皇帝讳名澄,字子惠,神武的长子,母亲娄太后。幼年聪慧,神武很是看重他。魏中兴元年(531),立为渤海王世子。从杜询习 学,敏悟过人,询很是佩服。二年,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尚孝...
  • 沈不害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沈不害字孝和,吴兴武康人。祖父沈总,任齐尚书祠部郎。父亲沈懿,任梁邵陵王参军。 沈不害幼年丧父,但立志好学。十四岁时,征召补为国子生,考中明经。历任梁太学博士,调任庐陵王府...
  • 王微传》原文翻译 - - 《宋书》50章 - - 王微字景玄,琅王牙临沂人,太保王弘的侄子。父亲王孺是光禄大夫。 王微小时候喜爱学习 ,博览群书,文章写得好,会书法、绘画,还懂音乐、医方、陰陽术数。十六岁时州里举荐他为秀才...
  • 齐己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三十九 卷839_1 《寄郑谷郎中(一作住襄州谒郑谷献诗)》齐己 高名喧省闼,雅颂出吾唐。 叠巘供秋望,无云到夕阳。 自封修药院,别扫着僧床。 几梦中朝事,依依鹓鹭行。 卷839_2 ...
  • 凤仙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凤仙 释名 急性子、早珍珠、金凤花、小桃红,夹竹桃、海,染指甲草, 菊婢。 气味 (子)微苦、温、有小毒。 (花)甘、滑、温、无毒。 (根、叶)苦、甘、辛、有小毒。 主治 1、噎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