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黄帝内经 > 素问篇 > 五常致大论篇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篇五常致大论篇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章节目录: 《素问篇》 《灵枢篇

五常致大论篇

书籍:黄帝内经章节:素问篇更新时间:2017-03-07
五常致大论篇第七十
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回薄,盛衰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
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
帝曰:太过何谓?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帝曰:三气之纪,愿闻其候。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脏肝,肝其畏清;其主目,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应春,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其味酸,其音角,其物中坚,其数八。
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气高,其性速,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其类火,其政明曜,其候炎暑,其令热,其脏心,心其畏寒,其主舌,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其应夏,其虫羽,其畜马,其色赤;其养血,其病?瘈,其味苦,其音征,其物脉,其数七。
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脏脾,脾其畏风;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应长夏,其虫?,其畜牛,其色黄,其养肉,其病否,其味甘,其音宫,其物肤,其数五。
审平之纪,收而不争,杀而无犯,五化宣明。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肃,其候清切,其令燥,其脏肺,肺其畏热;其主鼻,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其应秋,其虫介,其畜鸡,其色白;其养皮毛,其病咳,其味辛,其音商,其物外坚,其数九。
静顺之纪,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其气明,其性下,其用沃衍,其化凝坚,其类水,其政流演,其候凝肃,其令寒,其脏肾,肾其畏湿;其主二阴,其谷豆,其果栗,其实濡,其应冬,其虫鳞,其畜彘,其色黑,其养骨髓,其病厥,其味咸,其音羽,其物濡,其数六。
故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藏而勿抑,是谓平气。
委和之纪,是谓胜生,生气不政,化气乃扬,长气自平,收令乃早,凉雨时降,风云并兴,草木晚荣,苍干雕落,物秀而实,肤肉内充。其气敛,其用聚,其动繻泪拘缓,其发惊骇,其脏肝,其果枣李,其实核壳,其谷稷稻,其味辛酸,其色白苍,其畜犬鸡,其虫毛介,其主雾露凄沧,其声角商,其病摇动注恐,从金化也。少角与判商同,上角与正角同,上商与正商同。其病支废痈肿疮疡,其甘虫,邪伤肝也。上宫与正宫同。萧飋肃杀,则炎赫沸腾,眚于三,所谓覆也,其主飞蠹蛆雉。乃为雷廷。
伏明之纪,是为胜长。长气不宣,藏气反布,收气自政,化令乃衡,寒清数举,暑令乃薄,承化物生,生而不长,成实而稚,遇化已老,阳气屈服,蛰虫早藏。其气郁,其用暴,其动彰伏变易,其发痛,其脏心,其果栗桃,其实络濡,其谷豆稻,其味苦咸,其色玄丹,其畜马彘,其虫羽鳞,其主冰雪霜寒,其声征羽,其病昏惑悲忘。从水化也。少征与少羽同,上商与正商同。邪伤心也。凝惨栗冽,则暴雨霖霪,眚于九,其主骤注,雷霆震惊,沈_(音阴义同)淫雨。
卑监之纪,是谓减化。化气不令,生政独彰,长气整,雨乃愆,收气平,风寒并兴,草木荣美,秀而不实成而秕也。其气散,其用静定,其动疡涌,分溃痈肿,其发濡滞,其脏脾,其果李栗,其实濡核,其谷豆麻,其味酸甘,其色苍黄,其畜牛犬,其虫?毛,其主飘怒振发,其声宫角,其病流满否塞,从木化也。少宫与少角同,上宫与正宫同,上角与正角同,其病飧泄,邪伤脾也。振拉飘扬,则苍干散落,其眚四维,其主败折,虎狼清气乃用,生政乃辱。
从革之纪,是为折收。收气乃后,生气乃扬,长化合德,火政乃宣,庶类以蕃。其气扬,其用躁切,其动铿禁瞀厥,其发咳喘,其脏肺,其果李杏,其实壳络,其谷麻麦,其味苦辛,其色白丹,其畜鸡羊,其虫介羽,其主明曜炎烁,其声商征,其病嚏咳鼽衄,从火化也。少商与少征同,上商与正商同,上角与正角同,邪伤肺也。炎光赫烈,则冰雪霜雹,眚于七,其主鳞伏彘鼠,岁气早至,乃生大寒。
涸流之纪,是为反阳,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槁,其脏肾,其果枣杏,其实濡肉,其谷黍稷,其味甘咸,其色_玄,其畜彘牛,其虫鳞?,其主埃郁昏翳,其声羽宫,其病痿厥坚下,从土化也。少羽与少宫同,上宫与正宫同,其病癃闳,邪伤肾也。埃昏骤雨,则振拉摧拔,眚于一,其主毛湿狐貉,变化不藏。
故乘危而行,不速而至,暴疟无德,灾反及之,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发生之纪,是为启陈。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化生,其气美,其政散,其令条舒,其动掉眩巅疾,其德鸣靡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谷麻稻,其畜鸡犬,其果李桃,其色青黄白,其味酸甘辛,其象春,其经足厥阴少阳,其脏肝脾,其虫毛介,其物中坚外坚,其病怒。太角与上商同。上征则其气逆,其病吐利。不务其德,则收气复,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雕零,邪乃伤肝。
赫曦之纪,是为蕃茂。阴气内化,阳气外荣,炎暑施化,物得以昌。其化长,其气高,其政动,其令明显,其动炎灼妄扰,其德喧暑郁蒸,其变炎烈沸腾,其谷麦豆,其畜羊彘,其果杏栗,其色赤白玄,其味苦辛咸,其象夏,其经手少阴太阳,手厥阴少阳,其脏心肺,其虫羽鳞,其物脉濡,其病笑疟疮疡血流狂妄目赤。上羽与正征同。其收齐,其病,上征而收气后也。暴烈其政,藏气乃复,时见凝惨,甚则雨水,霜雹、切寒、邪伤心也。
敦阜之纪,是为广化。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烟埃朦郁,见于厚土,大雨时行,湿气乃用,燥政乃辟。其化圆,其气丰,其政静,其令周备,其动濡积并蓄,其德柔润重淖,其变震惊,飘骤崩溃,其谷稷麻,其畜牛犬,其果枣李,其色_玄苍,其味甘咸酸,其象长夏,其经足太阴阳明,其脏脾肾,其虫?毛,其物肌核,其病腹满,四支不举,大风迅至,邪伤脾也。
坚成之纪,是为收引。天气洁,地气明,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其政,物以司成,收气繁布,化洽不终。其化成,其气削,其政肃,其令锐切,其动暴折疡疰,其德雾露萧飋,其变肃杀雕零,其谷稻黍,其畜鸡马,其果桃杏,其色白青丹,其味辛酸苦,其象秋,其经手太阴阳明,其脏肺肝,其虫介羽,其物壳络,其病喘喝,胸?仰息。上征与正商同。其生齐,其病咳。政暴变,则名木不荣,柔脆焦首,长气斯救,大火流炎,烁且至,蔓将槁,邪伤肺也。
流衍之纪,是为封藏。寒司物化,天地严凝,藏政以布,长令不扬。其化凛,其气坚,其政谧,其令流注,其动漂泄沃涌,其德凝惨寒雰,其变冰雪霜雹,其谷豆稷,其畜彘牛,其果栗枣,其色黑丹_,其味咸苦甘,其象冬其经足少阴太阳,其脏肾心,其虫鳞?,其物濡满,其病胀。上羽而长气不化也。政过则化气大举,而埃昏气交,大雨时降,邪伤肾也。
故曰:天恒其德,则所胜来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此之谓也。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
帝曰:其于寿夭,何如?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岐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守,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帝曰:善。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帝曰:其有寿夭乎?岐伯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大小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
帝曰:善。其岁有不病,而藏气不应不用者,何也?岐伯曰:天气制之,气有所从也。
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见燔焠,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日疡,寒热胕肿。
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膈不通,其主暴速。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
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时举,胜则水冰,火气高明,心热烦,溢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
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沈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稽,中满不食,皮_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廱。
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而上且隆,黄起,水乃眚,土用革。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
火纵其暴,地乃暑,大热消烁,赤沃下,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其发机速。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
地乃燥清,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埃冒云雨,胸中不利,阴萎气大衰,而不起不用,当其时,反腰脽痛,动转不便也,厥逆。
地乃藏阴,大寒且至,蛰虫早附,心下痞痛,地烈冰坚,少腹痛,时害于食,乘金则止水增,味乃咸,行水减也。
帝曰:岁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何气使然?岐伯曰: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故厥阴司天,毛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左泉,毛虫育,?虫耗,羽虫不育。
少阴司天,羽虫静,介虫育,毛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不育。
太阴司天,?虫静,鳞虫育,羽虫不成;在泉,裸虫育,鳞虫不成。
少阳司天,羽虫静,毛虫育,?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毛虫不育。
阳明司天,介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介虫育,毛虫耗,羽虫不成。
太阳司天,鳞虫静,?虫育;在泉,鳞虫耗,?虫不育。
诸乘所不成之运,则甚也。故气主有所制,岁立有所生,地气制己胜,天气制胜己,天制色,地制形,五类衰盛,各随其气之所宜也。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气之常也。
所谓中根也,根于外者亦五,放生化之别,有五气,五味,五色,五类,五宜也。
帝曰:何谓也?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谓也。
帝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繁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然而五味所资,生化有薄厚,成熟有多少,终始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地气制之也,非天不生,地不长也。
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寒热燥湿不同其化也,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苍丹。
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其味酸,其气湿,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
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咸,其谷_秬。
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谷苍赤,其气专,其味正。
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
太阴在泉,燥毒不生,其味咸,其气热,其治甘咸,其谷_秬。
化淳则咸守,气专则辛化而俱知。
故曰:补上下者从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热盛衰而调之。
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此之谓也。
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
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
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补之泻之,久新同法。
帝曰:病在中而不实不坚,且聚且散,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无积者求其脏,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行水渍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已。
帝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不尽,行复如法,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天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病。
帝曰: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奈何?岐伯曰:昭乎哉!圣人之问也,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故大要曰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此之谓也。帝曰:善。

五常致大论篇相关文章

  • 温壮勇公守六合》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咸丰三年,贼陷金陵,分党往攻六合。知县温公绍源徇于民曰:“吾闻粤贼所至杀掠甚惨,与其束手受屠,不如杀贼而死。今与诸君约:能杀贼者夺得贼所掠物,任自分之。”六合民素悍...
  • 第五十九回 宠胥童晋国大乱 诛岸贾赵氏复兴》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楚中军元帅公子侧平日好饮,一饮百觚不止,一醉竟日不醒。楚共王知其有此毛病,每出军,必戒使绝饮。今日晋、楚相持,有大事在身,涓滴不入于口。是日,楚王中箭回寨,含羞带怒。公子侧...
  • 意气凌云》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下面是讲学问之道,除了知识以外,要注意气节的培养。气节是人格的中心。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说一个人中心思想的养成。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讨论过的,佛家、儒家都...
  • 十四盐》原文翻译 - - 《笠翁对韵》下卷 - - 宽对猛,冷对淡。清直对尊严。云头对雨脚,鹤发对龙髯。风台谏,肃台廉。保泰对鸣谦。五湖归范蠡,三径隐陶潜。一剑成功堪佩印,百钱满卦便垂帘。浊酒停杯,容我半酣愁际饮;好花傍座,看他...
  • 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
  • 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公孙丑章句 - -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
  • 文王世子》原文翻译 - - 《礼记》前25章 - -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
  • 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后60回 - - 话说宋江衣锦还乡,还至东京,与众弟兄相会,令其各人收拾行装,前往任所。当有神行太保戴宗来探宋江,二人坐间闲话。只见戴宗起身道:“小弟已蒙圣恩,除授衮州都统制。今情愿纳下...
  • 说剑》原文翻译 - - 《庄子》杂篇 - -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 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 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
  • 何作善、刘之翰、太学诸生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何作善 浣溪沙 草草杯盘访玉人。灯花呈喜座添春。邀郎觅句要奇新。黛浅波娇情脉脉,云轻柳弱意真真。从今风月属闲人。 刘之翰 水调歌头(献田都统) 凉露洗金井,一叶下梧桐。谪...
  • 陈尧佐、丁谓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陈尧佐 踏莎行 二社良辰,千家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时拂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丁谓 凤栖梧 十二...
  • 志第十六·礼八》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礼八   ○宣圣庙   皇统元年二月戊子,熙宗诣文宣王庙奠祭,北面再拜,顾儒臣曰:“为善不可不勉。孔子虽无位,以其道可尊,使万世高仰如此。”大定十四年,国子监言...
  • 陈桷传》原文翻译 - - 《宋史》300章 - - 陈桷字季壬,温州平阳人。以上舍贡辟雍。政和二年(1112),获廷对第三名,被授予文林郎、冀州兵曹参军,历任尚书虞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1125),提点福建路刑狱。福州调发防秋兵,...
  • 真腊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50章 - - 真腊国在林邑国的西南方,本来是扶南国的附属国。 离日南郡有乘船走六十天的路程,南与车渠国接壤,西与朱江 国相邻。 国王姓刹利,名叫质多斯那。 从他的祖父开始逐渐强大兴...
  • 沈恪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沈恪字子恭,吴兴武康人。深沉,办事能力强。梁朝新渝侯萧日英任郡将,召他任主簿。萧日英迁调北徐州,沈恪随他去镇守。萧日英迁调广州,以沈恪兼任府中兵参军,经常带兵讨伐俚洞。卢子...
  • 江夏文献王刘义恭传》原文翻译 - - 《宋书》50章 - - 文献王刘义恭,年幼时就聪明颖慧,姿容美丽,高祖特别喜欢义恭,其他儿子都比不上他。吃饭睡觉常不离高祖左右。高祖性情节俭,儿子们吃饭不超过五盘菜,但因特别宠 爱义恭,凡他要的果品...
  •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7至24卷 - - 《战国策》卷十九 赵策二(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 【提要】张仪对赵王游说连横时,苏秦已去世,不仅张仪没有了他的最大政敌和障碍,而且合纵联盟的灵魂和维系支柱消亡了。加上具有同...
  • 着至教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愿得受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
  •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青蒿 释名 草高、方溃、牵、狈蒿、香蒿。 气味 (吐、茎、根、子)苦、寒、无毒。 主治 1、痨病。用青蒿锉细,加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至一升半,去渣留汁再煎成膏,做成丸子,如梧...
  • 灯火》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火部 - - 灯火 释名 指用胡麻油或苏子油点燃的灯 气味 主治 其他如鱼油、禽兽油、菜子油、棉子油、桐油、豆油、石脑油(即石油原油)等所点燃的灯火,都对眼睛有害,不能用来治病。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