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战国策 > 1至8卷 > 应侯失韩之汝南

战国策

《战国策》1至8卷应侯失韩之汝南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战国策》章节目录: 《1至8卷》 《9至16卷》 《17至24卷》 《25至33卷

应侯失韩之汝南

书籍:战国策章节:1至8卷更新时间:2017-03-08
《战国策》卷五秦策三(应侯失韩之汝南)
【提要】君臣之间不乏有趣的故事,我们看看范睢是如何“编故事”而秦昭王又是如何投石问路的。
【原文】应侯失韩之汝南,秦昭王谓应侯曰:“君亡国,其忧乎?”应侯曰:“臣不忧。”王曰:“何也?”曰:“梁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曰:‘公之爱子也,天下无有,今子死不忧,何也?’东门吴曰:‘吾尝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即与无子时同也。臣奚忧焉?’臣亦尝为子,为子时不忧;今亡汝南,乃与向为梁余子同也。臣何为忧?”
秦以为不然,以告蒙傲曰:“今也,寡人一城围,食不甘味,卧不便席,今应侯亡地而言不忧,此其情也?”蒙傲曰:“臣请得其情。”
蒙傲乃往见应侯,曰:“傲欲死。”应侯曰:“何谓也?”曰:“秦王师君,天下莫不闻,而况于秦国乎!今傲势得秦为王将,将兵,臣以韩之细也,显逆诛,夺君地,傲尚奚生?不若死。”应侯拜蒙傲曰:“愿委之卿。”蒙傲以报于昭王。
自是之后,应候每言韩事者,秦王弗听也,以其为汝南虑也。
【译文】应侯范睢失去了封邑原韩地的汝南。秦昭王对应侯说:“贤卿丧失自己的封地汝南以后,是不是很难过呢?”范睢回答说:“臣并不难过。”昭王说:“为什么不难过?”范睢说:“梁国有一个叫东门吴的人,他的儿子虽然死了,可是他并不感到忧愁,因此他的管家就问他:‘主人你疼爱儿子,可以说是天下少见,现在不幸儿子死了,为什么不难过呢?’东门吴回答说:‘我当初本来没儿子,没儿子时并不难过;现在儿子死了等于恢复没儿子时的原状,我为什么难过呢?’臣当初只不过是一个小民,当平民的时候并不忧愁,如今失去封地汝南,就等于恢复原来平民身份,我又有什么好难过的呢?”
秦昭王不信,于是就对将军蒙傲说:“如果有一个城池被敌人围困,寡人就会愁得寝食不安,可是范睢丢了自己的封土,反而说自己毫不难过,寡人认为他这话不合情理。”蒙傲说:“让我去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蒙傲就去拜会范睢说:“我想要自杀!”范睢很惊讶:“将军你怎么能说这种话呢?”蒙傲回答说:“君王拜阁下为师,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件事。现在我蒙傲侥幸成为秦国将军,眼看弱小的韩国竟敢违逆秦国夺走阁下的封土,我蒙傲还有什么脸活着?还不如早点死了好!”范睢赶紧向蒙傲答拜说:“我愿意把夺回汝南之事托付您!”于是蒙傲就把范睢的话回奏昭王。
从此每当范睢谈论到韩国,秦昭王就不想再听,认为范睢是在为夺回汝南而谋划。
【评析】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范睢想要表现一下自己的高风亮节,却反而被秦王套出了真实的想法。范睢以一个故事形象直观地说明了自己的想法,表现了自己只在乎国家不在乎个人富贵的节操。这种说话方式值得我们运用。秦昭王以蒙傲为探子,终于知道范睢还是很在乎那块地,秦昭王的手段在我们要想了解他人内心时不妨一试。
秦昭王既对范睢的“虚伪”没有深究,毕竟这是人之常情,又对范睢夺回失地的谋划置之不理,这也显示了秦昭王处理问题时很能把握度。

应侯失韩之汝南相关文章

  • 荔姐遇鬼》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 - 满媪,余弟乳母也,有女曰荔姐,嫁为近村民家妻。一日,闻母病,不及待婿同行,遽狼狈而来。时已入夜,缺月微明,顾见一人追之急,度是强暴,而旷野无可呼救,乃映身古冢白杨下,纳簪珥怀中,解绦系颈...
  • 粤西游日记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三日 简通“检”,检查顾仆所促拓工《水月洞碑》,始见陆碑尾张上每行失拓二字,乃同静闻亲携此尾往令重拓。二里,出南门,一里,抵拓工家,坐候其饭。上午乃同往水月,手指笔...
  • 龙阵风之灾》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同治十年三月二十二日,湖州有龙阵风,自西方起至于南浔,约及百里。同时折木发屋,扬沙石,死者甚众。有数村被风卷去,变为平地,数百年大树有拔者。  四月十三日,有六龙斗于高淳之石臼...
  • 荩臣忧国》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有合肥人刘姓,尝在胡文忠公麾下为戈什哈,既而退居乡里。尝言楚军之围安庆也,文忠曾往视师,策马登龙山,瞻眄形势,喜曰:“此处俯视安庆,如在釜底,贼虽强,不足平也。”既复驰至...
  • 爱与罪》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接下来是有子的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首先就讲到孝悌,是人的根本,仁孝是孔子学问的基本。...
  • 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信。‘不素餐兮’,孰...
  • 袁綯、连仲宣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袁綯 撒金钱 频瞻礼。喜升平、又逢元宵佳致。鳌山高耸翠。对端门、珠玑交制。似嫦娥降仙宫,乍临凡世。 恩露匀施,凭御栏、圣颜垂视。撒金钱,乱抛坠。万姓推抢没理会。告官里。...
  • 唐纪七十三唐僖宗光光启三年(丁未,公元887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300章 - - [1]夏,四月,甲辰朔,约逐苏州刺史张雄,帅其众逃入海。   [1]夏季,四月,甲辰朔(初一),徐约赶走苏州刺史张雄,张雄率领他的人马逃往海上。   [2]高骈闻秦宗权将寇淮南,遣左厢都知...
  • 梁纪八 高祖武皇帝八大通二年(戊申、528)》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00章 - -  [1]春,正月,癸亥,魏以北海王颢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相州刺史。   [1]春季,正月癸亥(初五),北魏任命北海王元颢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相州刺史。   [2]魏...
  • 卷二百七十五·列传第一百六十三》原文翻译 - - 《明史》300章 - - 张慎言,字金铭,阳城人。祖升,河南参政。慎言举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寿张知县,有能声。调繁曹县,出库银籴粟备振,连值荒岁,民赖以济。泰昌时,擢御史。逾月,熹宗即位。时方会议三案,慎言...
  • 唐家人传第二》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太祖正室刘氏,代北人也;其次妃曹氏,太原人也。太祖封晋王,刘氏封秦国夫人。自太祖起兵代北,刘氏常从征伐。为人明敏多智略,颇习兵机,常教其侍妾骑射,以佐太祖。太祖东追黄巢,还军过梁...
  •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王重荣,河中人。父纵,盐州刺史,咸通中有边功。重荣以父荫补军校,与兄重盈俱号骁雄,名璟军中。广明初,重荣为河中马步军都虞候。巢贼据长安,蒲帅李都不能拒,称臣于贼,贼伪授重荣节度副...
  • 食货下》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武德八年十二月,水部郎中姜行本请于陇州开五节堰,引水通运,许之。永徽元年,薛大鼎为沧州刺史,界内有无棣河,隋末填废。大鼎奏开之,引鱼盐于海。百姓歌之曰:"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达沧海...
  • 宋孝武宣贵妃传》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殷淑仪,是南郡王刘义宣的女儿。容色美丽,笑靥妖娆。刘义宣失败以后,孝武帝秘密地把她娶来,宠 爱冠于后宫。借姓殷氏,身边泄密的人许多都被杀死,所以当时没有人知道她的来历。她死...
  • 列传第三十五》原文翻译 - - 《周书》50章 - - 李延孙,伊川人也。祖伯扶,魏太和末,从征悬瓠有功, 为汝南郡守。父长寿,性雄豪,有武艺。少与蛮酋结托,屡相 招引,侵灭关南。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 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
  • 缪刺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
  • 苏源明、毕耀、苏涣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五十五 卷255_1 《小洞庭洄源亭宴四郡太守诗》苏源明 小洞庭兮牵方舟,风袅袅兮离平流。 牵方舟兮小洞庭, 云微微兮连绝陉。 层澜壮兮缅以没,重岩转兮超以忽。 冯夷逝兮护...
  • 韩翃古诗代表作品》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四十五 卷245_1 《送客一归襄阳二归浔阳》韩翃 南驱匹马会心期,东望扁舟惬梦思。 熨斗山前春色早, 香炉峰顶暮烟时。 空林欲访庞居士,古寺应怀远法师。 两地由来堪取兴,三...
  • 杜甫的诗词名句》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三十一 卷231_1 《宗武生日》杜甫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
  • 沉宇、张鼎、薛奇童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零二 卷202_1 《武阳送别》沉宇 菊黄芦白雁初飞,羌笛胡笳泪满衣。 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 卷202_2 《捣衣》沉宇 日暮远天青,霜风入后庭。 洞房寒未掩,砧杵夜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