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黄帝内经 > 灵枢篇 > 玉版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灵枢篇玉版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章节目录: 《素问篇》 《灵枢篇

玉版

书籍:黄帝内经章节:灵枢篇更新时间:2017-03-07
玉版第六十
黄帝曰:余以小针为细物也,夫子乃言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人,余以为过针之意矣,愿闻其故。岐伯曰:何物大于天乎?夫大于针者,惟五兵者焉,死之备也,非生之具。且夫人者,天地之镇也,其不可不参乎?夫治民者,亦唯针焉。夫针之与五兵,其孰小乎?
黄帝曰:病之生时,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阴阳不通,两热相搏,乃化为浓,小针能取之乎?岐伯曰:圣人不能使化者为之,邪不可留也。故两军相当,旗帜相望,白刃陈于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谋也。能使其民令行,禁止士卒无白刃之难者,非一日之教也,须臾之得也。夫至使身被痈疽之病,脓血之聚者,不亦离道远乎?夫痈疽之生,脓血之成也,不从天下,不从地出,积微之所生也,故圣人自治于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
黄帝曰:其已形,不予遭,脓已成,不予见;为之奈何?岐伯曰:脓已成,十死一生,故圣人弗使已成,而明为良方,着之竹帛,使能者踵而传之后世,无有终时者,为其不予遭也。
黄帝曰:其已有脓血而后遭乎?不导之以小针治乎?岐伯曰: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已成脓血者,其唯砭石铍锋之所取也。
黄帝曰:多害者其不可全乎?岐伯曰:其在逆顺焉。黄帝曰:愿闻逆顺。岐伯曰:以为伤者,其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内药而呕者,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项中不便,是四逆也;音嘶色脱,是五逆也。除此五者,为顺矣。
黄帝曰:诸病皆有逆顺,可得闻乎?岐伯曰:腹胀、身热、脉大,是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其脉大,是二逆也;衄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咳而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四逆也;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是谓五逆也。如是者,不过十五日而死矣。
其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胀便血,其脉大,时绝,是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脱,脉搏,是三逆也;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是四逆也;咳呕,腹胀且飧泄,其脉绝,是五逆也。如是者,不及一时而死矣。工不察此者而刺之,是谓逆治。
黄帝曰:夫子之言针甚骏,以配天地,上数天文,下度地纪,内别五脏,外次六腑,经脉二十八会,尽有周纪。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子能反之乎?岐伯曰: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也。黄帝曰:余闻之,则为不仁,然愿闻其道,弗行于人。岐伯曰:是明道也,其必然也,其如刀剑之可以杀人,如饮酒使人醉也,虽勿诊,犹可知矣。
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而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迎而夺之而已矣。
黄帝曰:上下有数乎?岐伯曰: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脏之气尽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输矣,此所谓夺其天气者也,非能绝其命而倾其寿者也。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窥门而刺之者,死于家中;入门而刺之者,死于堂上。黄帝曰:善乎方,明哉道,请着之玉版,以为重宝,传之后世,以为刺禁,令民勿敢犯也。

玉版相关文章

  • 势略》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孙子曰:“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又曰:“水之弱,至于漂石者,势也。”何以明之?  昔曹公征张鲁,定汉中,刘晔说曰:“明公以步卒五千,讨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
  •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 - 沅甫九弟左右:  初三日刘福一等归,接来信,藉悉一切。城贼围困已久,计不久亦可攻克,惟严断文报是第一要义,弟当以身先之,家中四宅平安,余身体不适,初二日住白玉堂,夜不成寐。  温弟...
  • 粤西游日记二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四日自驮朴〔取道至太平。〕西南行一里,有石垣东起江岸,西属于山,是为左州、崇善分界。由垣出,循山溯江南行,三里,越一涸涧,又四里为新铺,数家之聚。江流从正南来,陆路遂西南转。 ...
  • 任秀》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任建之,鱼台人。贩毡裘为业,竭资赴陕。途中逢一人。自言:“申竹亭,宿迁人。”话言投契,盟为昆弟,行止与俱。至陕,任病不起,申善视之,积十余日,疾大渐。谓申曰:“吾家故...
  • 谷风》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 俭啬》原文翻译 - - 《世说新语》三卷 - - 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与不过数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将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啖毕,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问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王戎...
  • 刘铉、梁明夫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刘铉 少年游(戏友人与女客对棋) 石榴花下薄罗衣。睡起却寻棋。未省高低,被伊春笋,拈了白玻璃。 钏脱钗斜浑不省,意重子声迟。对面痴心,只愁必局,肠断欲输时。 蝶恋花(送春) 人自怜春...
  • 哀公·哀公九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50章 - - 【经】九年春王二月,葬杞僖公。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夏,楚人伐陈。秋,宋公伐郑。冬十月。   【传】九年春,齐侯使公孟绰辞师于吴。吴子曰:「昔岁寡人闻命。今又革之,不知...
  • 梁纪二 高祖武皇帝二天监四年(乙酉、505)》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00章 - - 梁纪二梁武帝天监四年(乙酉,公元505年)   [1]春,正月,癸卯朔,诏曰:“二汉登贤,莫非经术,服膺雅道,名立行成。魏、晋浮荡,儒教沦歇,风节罔树,抑此之由。可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广...
  • 李罕之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50章 - - 李罕之,陈州项城人。父亲李文,一生种田。李罕之勇敢敏捷,力气可抵数人。小时学做儒士,不成,又削发为僧,因他无赖流浪,到哪里都不被收容。曾到酸枣县要饭,从早到晚,没有人给他,于是把瓦...
  • 列传第一百五 李德裕》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00章 - - 李德裕,字文饶,元和宰相吉甫子也。少力于学,既冠,卓荦有大节。不喜与诸生试有司,以廕补校书郎。河东张弘靖辟为掌书记。府罢,召拜监察御史。 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帝为太子时,已...
  • 殷景仁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00章 - - 殷景仁,陈郡长平人。曾祖殷融,是晋朝的太常。祖父殷茂之,是特进、光禄大夫。父亲殷道裕,早年去世。 殷景仁少年时就有宏大的器量,司徒王谧见了,便把女儿嫁给他为妻。他为宋武帝...
  • 王诞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00章 - - 王诞字茂世,是太保王弘的堂祖父的后代,王弘叫他哥哥。祖父王恬,是晋朝的中军将军。父亲王混,是太常卿。王诞少年有才学辞藻,晋朝的孝武帝逝世,他的堂叔尚书令王繤撰写悼词,他拿出文...
  • 范泰传》原文翻译 - - 《宋书》50章 - - 范泰字伯伦,顺陽山陰人。祖父范江 是晋朝安北将军,徐州、兖州两州的刺史。父亲范宁是豫章太守。 范泰始任太学博士、卫将军谢安、骠骑将军会稽王刘道子两府的参军。荆州刺史...
  • 孟彦深、刘湾、孙昌胤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九十六 卷196_1 《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孟彦深 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雾浓。 起来望樊山,但见群玉峰。 林莺却不语,野兽翻有踪。 山中应大寒,短褐何以完。 皓...
  • 孟浩然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 卷160_1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孟浩然 迎气当春至,承恩喜雪来。 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 不睹丰年瑞,焉知燮理才。 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卷160_2 《和张明...
  • 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白附子 释名 气味 辛、甘、大温、有小毒。 主治 1、中风口,半身不遂。用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等分,生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2、风痰眩晕(头痛,胸隔不利)。用白附子( 炮,去...
  • 款冬花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款冬花 释名 款冻、颗冻、氏冬、钻冻、菟奚、虎须。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1、久咳不愈。用早晨取款冬花一小团, 拌蜜少许,放有在瓦罐内烧烟,缺罐留一忆,让烟出,以口吸烟...
  • 萱草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萱草 释名 亦名忘居、疗愁、丹棘、鹿葱、鹿剑、宜男。 气味 (苗、花)甘、凉、无毒。 主治 1、通身水肿。用萱草根、叶晒干研细,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2、小便不通。用...
  • 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白豆蔻 释名 多骨。 气味 (仁)辛、大温、无毒。 主治 1、胃冷恶心(进食即想吐)。用白豆蔻仁三枚捣细,温酒送服。数服以后,即见效。 2、突然恶心。取白豆蔻仁细嚼止吐。 3、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