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庄子 > 杂篇 > 则阳

庄子

《庄子》杂篇则阳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庄子》章节目录: 《内篇》 《外篇》 《杂篇

则阳

书籍:庄子章节:杂篇更新时间:2018-01-01
则阳游于楚,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夷节归。彭阳见王果曰:“夫子何不谭我于王?”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曰:“冬则戳鳖于江,夏则休乎山樊。有过而问者,曰:‘此予宅也。’夫夷节已不能,而况我乎!吾又不若夷节。夫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不自许,以之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夫冻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风。夫楚王之为人也,形尊而严。其于罪也,无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桡焉。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父子之宜。彼其乎归居,而一闲其所施。其于人心者,若是其远也。故曰‘待公阅休’。”
圣人达绸缪,周尽一体矣,而不知其然,性也。复命摇作而以天为师,人则从而命之也。忧乎知,而所行恒无几时,其有止也,若之何!生而美者,人与之鉴,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可喜也终无已,人之好之亦无已,性也。圣人之爱人也,人与之名,不告则不知其爱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爱人也终无已,人之安之亦无已,性也。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以十仞之台县众间者也。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阖尝舍之!夫师天而不得师天,与物皆殉。其以为事也,若之何!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与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其合之也,若之何!
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傅之。从师而不囿,得其随成。为之司其名之名嬴法得其两见。仲尼之尽虑,为之傅之。容成氏曰:“除日无岁,无内无外。”
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剌之。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惠之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孔子之楚,舍于蚁丘之浆。其邻有夫妻臣妾登极者,子路曰:“是稯稯何为者邪?”仲尼曰:“是圣人仆也。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是其市南宜僚邪?”子路请往召之。孔子曰:“已矣!彼知丘之著于己也,知丘之适楚也,以丘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为佞人也。夫若然者,其于佞人也,羞闻其言,而况亲见其身乎!而何以为存!”子路往视之,其室虚矣。
长梧封人问子牢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飧。”庄子闻之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谓:遁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始萌,以扶吾形,寻擢吾性。并溃漏发,不择所出,漂疽疥癕,内热溲膏是也。”
柏矩学于老聃,曰:“请之天下游。”老聃曰:“已矣!天下犹是也。”又请之,老聃曰:“汝将何始?”曰:“始于齐。”至齐,见辜人焉,推而强之,解朝服而幕之,号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灾,子独先离之。曰‘莫为盗,莫为杀人’。荣辱立然后睹所病,货财聚然后睹所争。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欲无至此得乎?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今则不然,匿为物而愚不识,大为难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远其涂而诛不至。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盗窃之行,于谁责而可乎?”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万物有乎生而莫见其根,有乎出而莫见其门。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可不谓大疑乎!已乎!已乎!且无所逃。此所谓然与然乎!
仲尼问于大史大弢、伯常骞、狶韦曰:“夫卫灵公饮酒湛乐,不听国家之政;田猎毕弋,不应诸侯之际:其所以为灵公者何邪?”大弢曰:“是因是也。”伯常骞曰:“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史鳅奉御而进所,搏币而扶翼。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是其所以为灵公也。”狶韦曰:“夫灵公也,死,卜葬于故墓,不吉;卜葬于沙丘而吉。掘之数仞,得石槨焉,洗而视之,有铭焉,曰:‘不冯其子,灵公夺而里之。’夫灵公之为灵也久矣!之二人何足以识之。”
少知问于大公调曰:“何谓丘里之言?”大公调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而为风俗也,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今指马之百体而不得马,而马系于前者,立其百体而谓之马也。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大人合并而为公。是以自外入者,有主而不执;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四时殊气,天不赐,故岁成;五官殊职,君不私,故国治;文武殊材,大人不赐,故德备;万物殊理,道不私,故无名。无名故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时有终始,世有变化,祸福淳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自殉殊面;有所正者有所差,比于大泽,百材皆度;观于大山,木石同坛。此之谓丘里之言。”少知曰:“然则谓之道足乎?”大公调曰:“不然,今计物之数,不止于万,而期曰万物者,以数之多者号而读之也。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因其大以号而读之则可也,已有之矣,乃将得比哉!则若以斯辩,譬犹狗马,其不及远矣。”少知曰:“四方之内,六合之里,万物之所生恶起?”大公调曰:“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欲恶去就,于是桥起。雌雄片合,于是庸有。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之可志也。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言之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已。睹道之人,不随其所废,不原其所起,此议之所止。”少知曰:“季真之莫为,接子之或使。二家之议,孰正于其情,孰偏于其理?”大公调曰:“鸡鸣狗吠,是人之所知。虽有大知,不能以言读其所自化,又不能以意其所将为。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或之使,莫之为,未免于物而终以为过。或使则实,莫为则虚。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可言可意,言而愈疏。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阻。死生非远也,理不可睹。或之使,莫之为,疑之所假。吾观之本,其往无穷;吾求之末,其来无止。无穷无止,言之无也,与物同理。或使莫为,言之本也。与物终始。道不可有,有不可无。道之为名,所假而行。或使莫为,在物一曲,夫胡为于大方!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物。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议有所极。”

则阳相关文章

  • 釜底抽薪》原文翻译 - - 《三十六计》混战计 - - 原文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注释①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②而消其势:势,气势。③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 “兑下乾上”,...
  • 鬼方灵验》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先兄晴湖曰,饮卤汁者血凝而死,无药可医。里有妇人饮此者,方张皇莫措,忽一媪排闼入,曰:可急取隔壁卖腐家所磨豆浆灌之,卤得豆浆,则凝浆为腐而不凝血。我是前村老狐,曾闻仙人言此方也。...
  • 狐宅》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 - 方桂,乌鲁木齐流人子也,言尝牧马山中,一马忽逸去,蹑踪往觅,隔岭闻嘶声甚厉。寻声至一幽谷,见数物,似人似兽,周身鳞癋如古松,发蓬蓬如羽葆,目睛突出,色纯白,如嵌二鸡卵,共按马生啮其肉。牧...
  • 卷二十八》原文翻译 - - 《水经注》下卷 - - 沔水又东过堵阳县,堵水出自上粉县,北流注之。  堵水出建平郡界故亭谷,东历新城郡。郡,故汉中之房陵县也。世祖建武元年,封邓晨为侯国。汉末以为房陵郡。魏文帝合房陵、上庸、西...
  • 促织》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
  • 第十一章》原文翻译 - - 《大学》目录 - -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
  • 赏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二卷 - - 【原文】凡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卒争先登;白刃始合,士卒争先赴者,必诱之以重赏,则敌 无不克焉。法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① 汉末大将曹操,每攻城破邑,得靡丽②之物,则悉...
  • 杜悰》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50章 - - 唐懿宗咸通二年二月,以杜悰为相。一日,两枢密使诣中书,宣徽使杨公庆继至,独揖悰受宣,三相起避。公庆出书授悰,发之,乃宣宗大渐时,宦官请郓王监国秦也。且曰:“当时宰相无名者,当...
  • 吴千能、史隽之、张友仁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600章 - - 吴千能 水调歌头 澹氏人安在,缥缈九霄间。我来唯有石屋,周览百寻宽。一曲中分夷险,两牖空光平布,满洞贮清寒。高歌自堪仰,何必论金丹。 周贤士,知此意,薄秦官。一床一枕,依然犹伴白...
  • 崔纵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崔纵字元矩,抚州临川人。登政和五年(1115)进士第。历任确山县主簿、仙居县丞,累升任承议郎、干办审计司。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向北行,高宗派遣使臣往来问候,朝廷大臣因前使臣相继...
  • 杨震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杨震字子发,代州崞县人。因射箭骑马超群被任为安边巡检。河东军队出征臧底河,敌人据山为城寨,下瞰官军,各将合兵在城下,杨震率领壮士拔剑先登,斩敌首数百级,大军乘胜平定敌人,上奏杨...
  • 赵汝谈传》原文翻译 - - 《宋史》350章 - - 赵汝谈,字履常,生来就很聪明,十五岁时,因祖父的恩荫被补官为将士郎。他考中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丞相周必大得到他的文章认为他与众不同,对参知政事施师点说“:此人他日将...
  • 魏王李继岌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50章 - - 魏王李继岌,是庄宗的儿子。庄宗在魏州即帝位后,任李继岌为北都留守,以后以镇州为北都,又命李继岌为留守。同光三年(925),讨伐蜀地,任李继岌为都统,任郭崇韬为招讨使,十月十九日,到凤...
  • 德宗下》原文翻译 - - 《旧唐书》50章 - - 贞元四年春正月庚戌朔,上御丹凤楼,制曰:"朕以菲薄,托于王公之上,恭承天地之序,虔奉祖宗之训,遐想至理,思臻大和。而诚不感物,化不柔远,声教犹郁,征赋仍繁。顷者务于安人,不惮屈己,与西蕃...
  • 五行一》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50章 - - 貌不恭 婬雨 服妖 鸡祸 青眚 屋自坏 讹言 旱 谣 狼食人 《五行传》说及其占应,《汉书·五行志》录之详矣。故泰山太守应劭、给事中董巴、散骑常侍谯周并撰建武以来灾异...
  • 张丞相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00章 - - 丞相张苍是阳武人,他非常喜欢图书、乐律及历法。 在秦朝时,他曾担任过御史,掌管宫中的各种文书档案。 后因犯罪,便逃跑回家了。 等到沛公攻城略地经过阳武的时候,张苍就以宾客的...
  • 楚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楚国的祖先出自颛顼帝高阳。 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 高阳生下称,称生了卷章,卷章生了重黎。 重黎为帝喾高辛主掌火政,很有功绩,能使光照天下,帝喾命名他叫祝。 共工氏作乱...
  • 刺禁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 杂曲歌辞竹枝》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二十八   卷28_1 「杂曲歌辞。竹枝」顾况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卷28_2 「杂曲歌辞。竹枝」刘禹锡...
  • 款冬花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款冬花 释名 款冻、颗冻、氏冬、钻冻、菟奚、虎须。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1、久咳不愈。用早晨取款冬花一小团, 拌蜜少许,放有在瓦罐内烧烟,缺罐留一忆,让烟出,以口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