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梁书 > 50章 > 张齐传

梁书

《梁书》50章张齐传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 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

《梁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张齐传

书籍:梁书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张齐字子响,冯翊郡人。因世代居住在横桑,故有时也说是横桑人。张齐小时很有胆量。最初张齐侍奉荆府司马垣历生。垣历生嗜酒成性,对待部下严厉残忍,不很尊重张齐。垣历生卸任归家,吴郡张稷担任荆府司马,张齐又跟随张稷,张稷很器重他,把他视做心腹,即使是家中的小事都交给他办理。张齐尽心尽力侍奉张稷,没有什么推辞畏惧的事。后来张齐随张稷回到京师。张稷担任南兖州太守,又提拔张齐为府中兵参军,开始委任张齐军职。
齐永元中(500),义师举事,东昏侯征召张稷回京师,都督宫城诸军事,位居尚书省。义兵到来时,城外情况愈趋紧急,张齐每天造访王珍国,私下里与王珍国商定计谋。计谋已定,深夜领着王珍国到张稷处促膝交谈,张齐亲自举着蜡烛以促成计谋。第二天早晨,张齐与张稷、王珍国在内殿靠近东昏侯,张齐亲手杀了东昏侯。第二年,高祖即位,封张齐为安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多次担任宁朔将军、历陽太守。张齐不会写字,不认识字,但他为政清廉,所辖之郡治理得很好。
天监二年(503),张齐回京担任虎贲中郎将。尚未接任此职,改任天门太守,宁朔将军仍如从前。天监四年(505),魏朝将领王足侵犯巴、蜀,高祖任命张齐为辅国将军解救蜀地。张齐还未到蜀,王足退走,张齐进军戍守南安。天监七年(508)秋天,高祖派张齐设立大剑、寒冢二个戍守之地,领军回到益州。这年,张齐迁任武旅将军、巴西太守,不久加封振远将军。天监十年(511),郡人姚景和聚众蛮蜒,抄断长江水路,攻破金井。张齐在平昌攻打姚景和,打败姚景和。
最初,南郑陷落于魏朝,于是在益州西部设置南梁州。南梁州刚刚创立,完全靠益州提供给养。张齐上夷獠义租,得米二十万斛。张齐又建立台传,兴办冶铸业,以满足南梁州的需要。
天监十一年(512),张齐晋封假节称号,都督益州、外水各军。天监十二年(513),魏国将领傅竖眼率军侵犯南安,张齐率兵抗击,傅竖眼退走。天监十四年(515),张齐迁任信武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这年,葭萌人任令宗因众人对魏朝感到担忧,杀掉魏朝晋寿太守,以城降梁。益州刺史鄱陽王派张齐率大军三万,督促南梁州长史席宗范各军迎纳令宗。天监十五年(516),魏朝东益州刺史元法僧派儿子元景隆来抗击张齐的军队,南安太守皇甫谌及席宗范从反面攻打元景隆,在葭萌大败魏军,在十多个城市大肆杀戮,魏国将领丘突、王穆等都来降梁。而魏国再增加了傅竖眼的军队,再来抗战,张齐兵少不利作战,领兵而回,于是葭萌再一次陷落于魏朝。
张齐在益州多年,讨伐蛮獠,他自己没有一年是安宁的。张齐在军中,能够身历辛苦屈辱,与士卒同勤作共苦乐。自画军营城垒,都从各方面得到方便,调配服装粮食资助军用,每个人没有什么缺乏的,既然为人心所附,蛮獠也不敢侵犯,因此张齐的威望、名声在庸、蜀广为流传。巴西郡占益州的一半,又是东行的要冲之地,刺史经过,军府长途跋涉,许多物资都很缺乏。张齐沿路集中粮食,种植蔬菜,经过的人都能取得供给。张齐能帮助办理的,多是这一类的事。
天监十七年(518),张齐改封持节称号,都督南梁州诸军事、智武将军、南梁州刺史。普通四年(523),迁任信武将军、征西鄱陽王司马、新兴、永宁二郡太守。未上任便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赠散骑常侍、右卫将军。高祖送给办丧事的礼钱十万,布百匹,谥号壮。

张齐传相关文章

  • 神笞奴子》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 - 幽明异路,人所能治者,鬼神不必更治之,示不渎也;幽明一理,人所不及治者,鬼神或亦代治之,示不测也。戈太仆仙舟言,有奴子尝醉寝城隍神案上,神拘去笞二十,两股青痕斑斑,太仆目见之。 ...
  • 诗既亡,春秋作①。寓褒贬,别善恶②。》原文翻译 - - 《三字经》40节 - - [原文]诗既亡,春秋作①。寓褒贬,别善恶②。  [注释]  ①诗:《诗经》。 既:已经。 亡:衰败,冷落。 春秋:书名。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书编订而成。    ②寓;寓含。 褒:表扬。 ...
  • 第一百七回 献地图荆轲闹秦庭 论兵法王翦代李信》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荆轲平日常与人论剑术,少所许可,惟心服榆次人盖聂,自以为不及。与之深结为友,至是,轲受燕太子丹厚恩,欲西入秦劫秦王,使人访求盖聂,欲邀请至燕,与之商议,因盖聂游踪未定,一时不能够...
  • 第九十六回 蔺相如两屈秦王 马服君单解韩围》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却说赵惠文王宠用一个内侍,姓缪名贤,官拜宦者令,颇干预政事。忽一日,有外客以白璧来求售,缪贤爱其玉色光润无瑕,以五百金得之,以示玉工。玉工大惊曰:“此真和氏之璧也。楚相昭...
  • 知人于微》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上面讲了许多孔门教育的大原则。这里提出来,孔子对于个人教育的观点。也是衔接上文之“疾之已甚”的注解。已好几次...
  • 卷三十八》原文翻译 - - 《水经注》下卷 - - 资水出零陵都梁县路山,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糺山,盖路山之别名也,谓之大溪水。东北径邵陵郡武冈县南,县分都梁之所置也。县左右二冈对峙,重阻齐秀,间可二里,旧传后汉代五溪蛮,蛮保...
  • 谋攻篇译文及注释》原文翻译 - - 《孙子兵法》译文 - -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举国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使之降服是次一等用兵策略;使敌全军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而取胜是次一等用兵策略;使敌全旅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旅而取胜是...
  • 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公孙丑章句 - -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
  • 君子阳阳》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 第一百零七回 散馀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后60回 - - 话说贾政进内见了枢密院各位大人,又见了各位王爷。北静王道:“今日我们传你来,有遵旨问你的事。”贾政即忙跪下。众大人便问道:“你哥哥交通外官,恃强凌弱,纵儿聚...
  • 第九十六回 幻魔君术窘五龙山 入云龙兵围百谷岭》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后60回 - - 话说宋阵里破乔道清妖术的那个先生,正是“入云龙”公孙胜。他在卫州接了宋先锋将令,即同王英、张清、解珍、解宝星夜赶到军前。入寨参见了宋先锋,恰遇乔道清逞弄妖法...
  • 赵拚、刘几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赵拚 折新荷引 雨过回廊,圆荷嫩绿新抽。越女轻盈,画桡稳泛兰舟。芳容艳粉,红香透、脉脉娇羞。菱歌隐隐渐遥,依约回眸。 堤上郎心,波间妆影迟留。不觉归时,淡天碧衬蟾钩。风蝉噪...
  • 襄公·襄公十五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00章 - - 【经】十有五年春,宋公使向戌来聘。二月己亥,及向戌盟于刘。刘夏逆王后于齐。夏,齐侯伐我北鄙,围成。公救成,至遇。季孙宿、叔孙豹帅师城成郛。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邾人伐我南...
  • 庄公·庄公三十一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00章 - - 【经】三十有一年春,筑台于郎。夏四月,薛伯卒。筑台于薛。六月,齐侯来献戎捷。秋,筑台于秦。冬,不雨。   【传】三十一年夏六月,齐侯来献戎捷,非礼也。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
  • 列传四十五》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睿宗六子:昭成顺圣皇后窦氏生玄宗,肃明顺圣皇后刘氏生让皇帝,宫人柳氏生惠庄太子,崔孺人生惠文太子,王德妃生惠宣太子,后宫生隋王隆悌。 让皇帝宪,本名成器,睿宗长子也。初封永平...
  • 王筠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00章 - - 王筠字元礼,又有一字叫德柔,幼年就聪敏灵悟,七岁能写文章。十六岁写了《芍药赋》,其中词藻十分华美。长大以后,清静好学,和他的堂兄王泰齐名。沈约见了王筠,认为很像他的外祖父袁粲...
  • 刘师知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刘师知,沛国相人。其家世代为寒族,祖父刘奚之,为齐晋安王谘议参军、淮南太守,刘奚之善于治政,齐武帝亲手写诏多次褒赏他。父亲刘景彦,为梁尚书左丞、司农卿。 刘师知好学,有当世...
  • 何戢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50章 - -   何戢字慧景,庐江 飅人。祖父何尚之,宋时任司空。父亲何偃,曾任金紫光禄大夫,受到宋武帝的礼遇。选何戢做山陰公主的丈夫,拜为驸马都尉。初官秘书郎,太子中舍人,司徒主簿,新安王...
  • 张氲、陈寡言、徐灵府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五十二 卷852_1 《答宋之问》司马承祯 时既暮兮节欲春,山林寂兮怀幽人。 登奇峰兮望白云, 怅缅邈兮象欲纷。 白云悠悠去不返,寒风飕飕吹日晚。 不见其人谁与言,归坐弹琴思...
  • 黄大豆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谷部 - - 黄大豆 释名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主治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肿毒。研末,调热水,涂痘后痈。 赤小豆 释名 赤豆、红豆,叶名藿 气味 主治 1、水气肿胀。和赤小豆五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