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曾国藩家书 > 劝学篇 > 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曾国藩家书》章节目录: 《修身篇》 《劝学篇》 《治家篇》 《理财篇》 《交友篇》 《为政篇》 《用人篇

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

书籍:曾国藩家书章节:劝学篇更新时间:2020-01-16
温甫六弟左右:

五月廿九,六月初一,连接弟三月初一,四月廿五,五月初一,三次所发之信,并四书文二茸,笔力实实可爱!信中有云:“于兄弟出直达其隐,父子祖孙间,不得不曲致其情。”此数语有大道理。余之行事,每自以为至诚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昨接四弟信,始知家人天亲之地,亦有时须委曲以行之者、吾过矣!吾过矣!

香海为人最好,吾虽未与久居,而相知颜深,尔以兄事之可也。丁秩臣王衡臣两君,吾皆未见,在约可为弟之师,或师之,或友之,在弟自为审择。若果威仪可则,淳实宏通,师之可也。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弟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后信言已向陈季牧借《史记》,此不可不看之书;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来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故近来教弟,但有一专字耳。专字之外,又有数语教弟,兹待将冷金笺写出,弟可贴之座右,时时省览,并抄一付,寄家中三弟。

香海言时文须家《东莱博议》,甚是,弟先须用笔圈点一遍,然后自选几篇读熟,即不读亦可。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学诗从《中州集》人亦好,然吾意读总集,不如读专集,此事人人意见各殊,嗜好不同,吾之嗜好,于五古则喜读《文逊,于七古则喜读《昌黎集》,于五律则喜读《杜集》,七律亦最喜《杜诗》,而苦不能步趋,故兼读《元遗山集》。

吾作诗最短于七律,他体皆有心得,惜京都无人可与畅语者。弟要学诗,先须看一家集,不要东翻两阅,先须学一体,不可各体同学,盖明一体,则皆明也。凌笛舟最善为诗律,若在省,弟可就之求救。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陈季牧多喜谈字,且深思善悟,吾见其寄岱云信,实能知写字之法,可爱可畏!弟可以从切磋,此等发学之友,愈多愈好。

来信要我寄诗回南,余今年身体不甚壮健,不能用心,故作诗绝少;仅作感春诗七古五章,慷慨悲歌,自谓不让陈卧子,而语太激烈,不敢示人。是仅应酬诗数首,了无可观;项作寄贤弟诗二首,弟观之以为何如?京笔现在无便可寄,总在秋间寄回,若无笔写,暂向陈季牧借一技,后日还他可也;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相关文章

  • 翁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翁姓氏祖宗:周昭王姓氏起源:1、来源于周朝时期的姬姓。属于西周昭王的后代。相传周昭王的小儿子生下来的时候双手紧握,别人都掰不开,周昭王去掰,却是应手而开。只见他的小儿...
  • 范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范姓氏祖宗:士会姓氏起源:范氏的始祖是迄今4000年以前的圣君唐尧,是一个以地为姓的姓氏。范氏,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是帝尧的裔孙刘累的后代,尧的一支子孙,历经虞舜、夏、...
  • 亦鬼亦狐》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先师赵横山先生,少年读书于西湖,以寺楼幽静,设榻其上,夜闻室中淅淅声,似有人行,叱问是鬼是狐,何故扰我,徐闻嗫嚅而对曰:我亦鬼亦狐。又问鬼则鬼,狐则狐耳,何亦鬼亦狐也?良久复对曰:我本数...
  • 善恶之报》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六滦阳消夏录(六) - - 余八九岁时,在从舅实斋安公家,闻苏丈东皋言,交河某令蚀官帑数千,使其奴赍还,奴半途以黄河覆舟报,阴遣其重台携归,重台又窃以北上,行至兖州,为盗所劫杀。从舅咋舌曰:可畏哉,此人之所为,而...
  • 坟院丽女》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 - - 天津孟生文皃有隽才,张石邻先生最爱之,一日扫墓归,遇孟于路旁酒肆,见其壁上新写一诗曰:东风翦翦漾春衣,信步寻芳信步归,红映桃花人一笑,缘遮杨柳燕双飞,徘徊曲径怜香草,惆怅乔林挂落晖...
  • 狂生》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卧虎山人降乩于田白岩家,众焚香拜祷,一狂生独倚几斜坐,曰:江湖游士,练熟手法为戏耳,岂有真仙日日听人呼唤。乩即书下坛诗曰:鶗鴃惊秋不住啼,章台回首柳萋萋,花开有约肠空断,云散无踪梦...
  • 滇游日记二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三月初一日何长君以骑至文庙前,再馈赠送餐为包,乃出南门。一里,过演武场,大道东南去,乃由岐西南循西山行。四里,西山南尽,有水自西峡出,即凤羽之流也,其水颇大。南即天马山...
  • 孔子的素描》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学而 - - 讲到这个地方,一直太严肃了,所以下面来个滑稽的事情。在这里,也可窥见孔门弟子写文章的笔法,并不呆板,是活泼生动的。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
  • 概论》原文翻译 - - 《菜根谭》原文 - -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
  • 军争篇译文及注释》原文翻译 - - 《孙子兵法》译文 - - 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
  • 齆鼻请酒》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形体部 - - 齆鼻请酒 甲乙俱齆鼻。甲设席不能治柬,画秤、尺、笤帚各一件。乙见之,便意会曰:“秤(请)尺(吃)帚(酒)。”乙答柬画蜈蚣一条、斧一把。甲见之,点头曰:“蜈蚣斧(无工夫)。...
  • 馆职名存》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50章 - - 国朝馆阁之选,皆天下英俊,然必试而后命。一经此职,遂为名流。其高者,曰集贤殿修撰、史馆修撰、直龙图阁、直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次曰集贤、秘阁校理。官卑者,曰馆阁校勘...
  • 诗中用茱萸字》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00章 - - 刘梦得云:“诗中用茱萸字者凡三人。杜甫云‘醉把茱萸子细看’,王维云‘插遍茱萸少一人’,朱放云‘学他年少插茱萸’,三君所用,杜公为优。&rd...
  • 四海一也》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00章 - - 海一而已,地之势西北高而东南下,所谓东、北、南三海,其实一也。北至于青、沧,则云北海,南至于交、广,则云南海,东渐吴、越,则云东海,元由有所谓西海者。《诗》,《书》、《礼》经所载四...
  • 白君瑞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800章 - - 白君瑞 满江红(木芙容) 木落林疏,秋渐冷、芙蓉新拆。傍碧水,晓妆初鉴,露匀妖色。故向霜前呈艳态,想应青女加怜惜。映朝阳、翠叶拥红苞,闲庭侧。岩桂香,随飘泊。篱菊嫩,陪幽寂。笑春红...
  • 汉纪十一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朔五年(丁巳、前124)》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00章 - - 汉纪十一汉武帝元朔五年(丁巳,公元前124年)   [1]冬,十一月,乙丑,薛泽免。以公孙弘为 丞相,封平津侯。丞相封侯自弘始。   [1]冬季,十一月乙丑(初五),汉武帝免除薛泽职务,任命...
  • 关张马黄赵传》原文翻译 - - 《三国志》50章 - - (关羽传、张飞传、马超传、黄忠传、赵云传) 关羽传,关羽,字云长,原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人。 因战乱逃亡到涿郡。刘备在家乡招集兵马,关羽和张飞担任他的护卫。刘备任平原国国相后,任关...
  • 刺志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帝曰:如何而反...
  • 皮日休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零九 卷609_1 《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过褒庸材靡有称是…次韵》皮日休 汉水碧于天,南荆廓然秀。 庐罗遵古俗,鄢郢迷昔囿。 幽奇无得状,巉绝不能究。 兴替忽...
  • 甘薯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菜部 - - 甘薯  释名 气味 味甘、平、无毒。  主治 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同薯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