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赏析

朝代:宋代诗人:黄庭坚古诗: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更新时间:2017-11-10
这首诗虽然是步韵之作,但黄庭坚并没有随意敷衍成篇。七言二十句,笔墨淋漓,曲折多姿,将一个耿介傲岸之士写得栩栩如生。
前八句从“身外之物”落墨,通过对他的家境、服饰及外貌的描绘,渐次烘托出人物的内在精神面貌。
开头两句“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连用两个典故。前句用司马相如事:“家居徒四壁立”;后句用汉末李衡事。黄庭坚将这两个典故信手拈来,写王庆源的家境。这两个典故虽然都是用来表现人物的清贫淡泊,但在意义上并不重复。前一个典故,是指他辞官归故里后,栖身之所唯有四壁颓然而立;后一个典故则补叙他当官时清廉自守,无意置产,点明他归故里后生计维艰的原因。两句之间,由“果”及“因”,层次分明;由表及里,显出人物的清高之节。从这里可以看出黄庭坚用典的精细。
接下去的“白头不是折腰具”,用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辞官归隐之典,紧承首句归来“但见四立壁”之意,章法缜密;同时又以“白头”引出下文,转入对人物服饰、外形的描述,承转自然。“白头”而不“折腰”,明白写出人物的傲世之情,随后又补上“桐帽棕鞋称老夫”一句,更见其不衫不履不头巾的狂放独行之态。接着,又用“沧江鸥鹭”来比喻其人的心性,用“阴壑虎豹”的牙须来形容其人长相的清奇。“鸥鹭”一句暗用了《列子·黄帝篇》中“鸥鹭忘机”的典故,写出其人性情的自然闲适。
至此,一个风神潇洒、仪态威严的银须老者形象已经勾画出来了。然而,诗人又用迂回之笔,再次从服饰上点染:“鷫鷞作裘初服在,猩血染带邻翁无。”在“鷫鷞”句中用司马相如、《离骚》的两个典故,一是将其人比作司马相如,再次呼应首句;二是赞美其隐退而修高洁之志。“猩血染带”句暗点苏轼寄红带之意。值得注意的是,“鷫鷞”是传说中的西方神鸟,而古人又认为“猩血”染物,“色鲜不黯”,均是神奇之物。黄庭坚是借写物之罕见而叹其人之难得。
开头这八句虽然都是刻画其人的形象,但前四句言朴意质;后四句却采用比喻、夸张手法,还带一点奇幻色彩。如此行笔,更见出黄庭坚对其人的推崇、向往之情。
如此一个心胸闲散、傲骨铮铮的人物,是不可能混迹于官场中的。诗人用“昨来杜鹃劝归去”一句,将往事便捷利落地一笔带过,七字之中运用了杜鹃唤归及陶渊明赋《归去来辞》的典故,包含着其人出仕、辞官、归隐的生活经历,言简意赅。接着写道:“更待把酒听提壶。”开出一派新气象:归隐山林,把酒独酌,静听鸟儿啼鸣,十分悠然自在。在这短短的两句中,显示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和调动时空的魄力。本来前八句是叙归故里后的情景,而一句“昨来”,将人忽地引向过去;紧接着一句“更待”,又将人的视线牵向现实,一挽一纵,收束前意,开启下文。运笔遒劲自如,大有动荡开合的气势。
从诗势上看,这十句之间一波三折。开头两句中,一个“但有”,一个“初无”,一往一复,已是笔底波澜。而且这两句起势突兀,有开门见山之妙。随后笔锋一提,另开一端,跌宕之间,自见波折。前四句采用散体句式,后四句却对仗工整,音节铿锵,形成由缓而疾的流动之势。“昨来”二句却又猛地顿住,闪出悠扬之韵。
接续上文的闲淡语,又作轻快语:“当今人材不乏使,天上二老须人扶。”黄庭坚虽然称赞王安石是“一世之伟人也”(《跋王荆公禅简》),但在政治上是属于旧党一派的。元祐元年(1086年),旧党东山再起,力废新法,黄庭坚也在这一时期主持编写《神宗实录》。这是他一生中政治上最为得意的时期。因此他宽慰王庆源说:当今人材济济,文、吕二公主持朝政,尽可归隐于林泉之间。
下面六句尽情描绘归隐的情趣。“儿无饱饭尚勤书,妇无复褌且著襦。”写家居清寒,而诗人自得其乐。“妇无”句,用晋人韩伯的典故。这两句造句古拙而有野趣。“社瓮”二句写他渔樵山林之乐。前一句“社瓮可漉溪可渔”,两个“可”字,写足了心满意足之态;后一句化用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的“黄鸡啄黍秋正肥”句。李白此句是叙事,而黄庭坚着一“问”字,则见出其人的洒脱神情,野趣横生。“林间”二句,更是神来之笔。黄庭坚写其人携酒独游、醉卧林间,朦胧中仿佛听到“追呼”之声,醒来方知是伐木喧噪。隐居林下,官场的争斗、尘世的喧嚣都远远退去了,回忆往事,像是一场梦。这两句出语闲淡、情致悠远,如有无限感慨。
最后,作惊叹之语:“万钉围腰莫爱渠,富贵安能润黄垆?”万钉宝带,意味着高官厚禄,其人并不爱慕。“黄垆”即黄泉之土,《列子·杨朱篇》:“馀名岂足润枯骨。”黄庭坚稍加点化。言外之意是,能像这样啸傲于林泉之下,便足以快慰平生,功名富贵有什么用呢?末句“安能”一问,令人起无穷之思。
这首诗很有特点。首先是擅长用典。黄庭坚素来主张“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而要显示学问,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用典。这首诗几乎句句用典,有的寄意颇深。但由于黄庭坚精于选择、提炼、点化,读起来还是流畅自然。像“四立壁”、“折腰”、“鸥鹭”等,均有炼意传神之妙。其次,此诗虽用典颇多,但又时见古拙之语,如“桐帽棕鞋称老夫”、“儿无饱饭尚勤书,妇无复褌且著襦”等,使通篇笔墨典重而不失其灵动,具有雅俗妙合之趣。从音律上看,全篇一韵到底,音节安闲和平,颇有雍容气度。黄庭坚为了弥补一韵到底而造成的平板之失,在二十句中夹入四句对仗工整的诗句,以句式的变化来协调音节。
不过,能在章法严谨中见错综变化之妙,是这篇七言古诗使人传诵不绝的主要原因。全章以其人归故里开篇,处处照应此意,将林泉之士的心性气格写得神完气足。而苏轼寄红带之旨,也在诗中以“猩血染带邻翁无”、“万钉围腰莫爱渠”暗暗点出,写人写事,照应得很巧妙。通篇笔墨纵横,情思曲折而跌宕,放得开、收得拢,开合自然,全不费力,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力是很难做到的。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二句咏赞少年时即诗才出色的佳士刘景文,语言活泼。诗中又以辛劳而失意的“荡子妇”,来比喻刘景文仕途的不得志,并代他写出世罕知音之苦。篇末以泛于江湖的范蠡比喻刘景文,暗中赞誉其淡泊功名的恬静心境。全诗写得富有韵味。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

诗人黄庭坚资料

赏析作者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 查看详情>>

诗人黄庭坚作品: 《学故以桃·任世万钧重》 《寄晁元中·楚宫细腰死》 《四休居士诗·富贵何时润髑髅》 《洪范以不合俗人题厅壁二绝句次韵和之》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 《戏赠陈季张·气清语不凡》 《扇·团扇如明月》 《次韵仲车因娄行父见寄之什》 《浪淘沙令·荔枝》 《赠嗣直弟颂·江南十兄弟

《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