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镇州·太行迎马郁苍苍》鉴赏

朝代:元代诗人:刘因古诗:过镇州·太行迎马郁苍苍更新时间:2021-01-27
刘因故乡是容城,到镇州正好沿着太行山东麓南行。诗人策马而行,太行山上茂盛苍翠的树木扑面而来,映人眼帘,像一道绿色长城从诗人侧面掠过,故日“迎马”。这句写滹沱河水冲刷着两岸沙滩,在夕阳的映带下发出哗哗的声响。镇州背靠太行山,面临滹沱河。诗的上句写山,下句写水,恰好抓住了镇州依山傍水这一地势形胜的特点,而且切合驱马所见的动态;山势由远而近,仿佛迎着马头向我扑面而来;水声由近而远,映带着夕阳向天边奔流而去。一幅雄浑高远而又有声有色的苍山流水夕照图便活现眼前。
“霜与秋容增古淡,树因烟景恣微茫。”如果说首联是总写镇州的山川形胜,那么颔联则是单写镇州的古城秋色了。欧阳修《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飞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这两句描绘大地严霜降临,万物红衰翠减,使秋色容颜增添了古雅清淡的韵致;夕阳映照下的树木,因为笼罩着淡烟暮霭,因而愈更变得依稀模糊了。上句色调清淡却并不凄厉,下句境界凄迷而略见惆怅。这种淡淡的感伤美和凄迷感,最得“温柔敦厚”、“中和为美”之旨。
颈联转入抒情感慨,表现诗人厌倦尘俗,追求山水的情志。陆机《叹逝赋》:“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以为世,人冉冉而暮行。”诗人认为这种混迹尘俗人海的岁月真是没什么意义,只有陶情于自然山水之中,才能如愿以偿,感到赏心悦目,才略微可以激励心神而自强不息。刘因为人“性不苟合,不妄交接,家虽甚贫,非其义一介不取。”“公卿过保定者,众闻因名,往往来谒,因多逊避不予相见。”元朝征其为右赞善大夫,他到任后很快就“以母疾辞归”,后来又多次征召,他皆“以疾固辞”(《元史·刘因传》)。这两句诗正是他厌倦世俗官场,坚持“天下无道则隐”的真情流露,所以他表所居日“静修”,自号“雷溪真隐”,其意亦在于此。
“曾记城南旧时路,十年回首尽堪伤。”诗人十年以前曾在此从砚弥坚游学,而今旧地重游,走在城南路上,往昔之情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当时“年甫弱冠”,阅历又少,当然是胸怀兼济的宏愿,然而,以武力征服和民族压迫著称的元蒙王朝,是一个“道义无轲丘”的时代,刘因生不逢时,道不能行,使他回首十年历程而深自感伤。结联倒笔追忆,优游不竭之意见于言外。
这首七律描写过镇州的瞬间观感,但却抚今追昔,包前孕后,凝聚着十多年的人事悲欢,出处行藏的感慨,于优游不迫中略见沉郁苍凉,风格极似元好问。诗的前半写景,后半抒情,从城外马上见闻写到入城访旧忆昔,层次井然,接转顿挫有致。全诗未用典故,不加藻饰,纯以白描写景,直抒胸臆,但句中字眼如“迎”、“带”、“增”、“恣”等,均极锤炼传神,而不落陈俗窠臼。
《辋川图记》是元代理学家刘因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由图本身写起,先赞其画面优美,能移人心志。继而引出议论:高超的画艺仅是小技,与士大夫修己治人的大节无关,并以王维本人在被俘以后降贼失节的经历为佐证。批评王维在安史之乱中接受伪职、后来又以名臣自居的行为,歌颂了因抗敌而英勇献身的颜真卿。全文用典简洁明了,笔势摇曳多姿,运用对比手法,议论犀利精当,推理清晰严密,充分表现了作者“理融而旨远”的写作特色。
此文作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其时元兵攻伐南宋正急,而南宋封建统治阶级却只图安富尊荣,作出许多丑恶的行为。作者有感于心,为特地提出以品格气节为重,故以王维的《辋川图》为引作此文。

诗人刘因资料

鉴赏作者刘因

刘因(1249年-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元雄州容城人,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刘因父祖皆为金朝人,故他自视为亡金遗血,元灭南宋,他屡作哀宋之文,思想感情与元蒙一直格格不入。至元十九年,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 查看详情>>

诗人刘因作品: 《和咏三良·江山错如绣》 《寒食道中·簪花楚楚归宁女》 《庚辰元日·曾记西湖酒一卮》 《明河秋夕图·明河澹澹纵复横》 《醉梨·白雪春香洗未残》 《宿洪崖观·云山不受壮心降》 《南乡子·张彦通寿》 《吴山夜雪图·江南无寒岁》 《海南鸟·越鸟群飞朔漠滨》 《书堂旅夜·少小抱孤苦

《过镇州·太行迎马郁苍苍》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