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谢尚传》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房玄龄文言文:晋书·谢尚传更新时间:2018-09-29
谢尚字仁祖,是豫章太守谢鲲的儿子。从小就有卓绝的品性。七岁时兄长去世,他哀恸的感情超出礼法,亲戚对其感到惊异。八岁时,就已具有高超出奇的智慧。谢鲲曾带谢尚为宾客饯行,有客人说:“这小孩子是座中的颜回啊。”谢尚应声答道:“座中没有尼父,怎能辨别出颜回!”一席的宾客没有不赞叹惊异的。谢尚十多岁时,父亲去世,当时丹杨尹温峤来谢尚家吊唁,谢尚号啕大哭,哀伤至极。之后擦干眼泪诉说经过,举止言语异于平常的孩童,温峤觉得很奇异。等到成人后,谢尚显露出聪明秀异,分辨理解的能力无与伦比,他行为洒脱、不拘细节,不做平庸粗俗的事。喜欢穿绣有花纹的裤子,叔叔们责怪他,他因此改掉了这一嗜好,于是显名于世。谢尚擅长音乐,广通多种技艺。司徒王导十分器重他,把他比作王戎,常称他为“小安丰”,召他为自己的属官。谢尚又世袭父亲爵位咸亭侯。他刚到司徒府通报名帖时,王导因府上正有盛会,便对他说:“听说你能跳《鸲鹆舞》,满座宾客渴望一睹风采,不知你可否满足众人意愿?”谢尚说:“好。”便穿好衣服戴上头巾翩翩起舞。王导让座中宾客拍掌击节,谢尚在席中上下起舞,旁若无人,他就是如此率真任性。
谢尚后来迁任西曹属。当时有些人因遭逢战乱与父母离别,议论者认为仕进是治理君王之事,婚姻是延续百世之事,在情理上没有影响。谢尚议论说:“有心的人,决不贪图荣耀苟且仕进。贪图荣耀苟且仕进之辈,必定不是所追求的宗旨,这只会打开苟且不淳厚的大门,成为相沿下来的社会弊端。有时候有人志在田园守心不变,还应推崇他们的节操以弘扬高洁的风尚,更何况那些含悲怀痛的不幸之人,还要去鼓励他们谋取富贵荣耀吗?”
当时,安西将军庾翼镇守武昌,谢尚多次到庾翼处商议军事。曾经和庾翼一起射箭,庾翼说:“你如果射中,我就把军中的鼓吹奖赏给你。”谢尚应声射中,庾翼就把他的备用鼓吹送给谢尚。谢尚为官清廉,理政简易,他刚到任时,郡府用四十匹布为他造乌布帐。谢尚将其拆散,拿去为将士们做了衣裤。
大司马桓温想北伐中原,让谢尚率部进军寿春,进号为安西将军。当初,苻健部将张遇向谢尚投降,谢尚对他不加安抚。张遇十分恼怒,便占据许昌谋反。谢尚讨伐张遇,被张遇打败,并被拘捕送交廷尉治罪。当时康献皇后临朝执政,便特令只将谢尚降职为建威将军。
桓温北伐收复洛阳,上书朝廷请求任命谢尚为都督司州诸军事。谢尚准备前往洛阳,但因病未上任。升平初年,又被朝廷任命为豫、冀、幽、并四州的都督。谢尚因病重,被征召回朝,授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还未到任,就在历阳病逝,终年五十岁,谥号简。
胡威,字伯武,他又名胡貔,是淮南寿春人。父亲胡质,以忠诚清廉著称,年轻时与同乡人蒋济、朱绩同为江淮间知名人士,在魏做官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
胡威早年便有志向。胡质在荆州做官时,胡威自京城到荆州去探望,因家中贫穷,没有车马僮仆,自己赶着驴独行。每到一个客栈,亲自放驴,取柴作饭,吃完,又随同路人上道。到了荆州,胡威见到父亲,在牲口棚中住了十几天,然后向父亲告辞,父亲赐他一匹绢作路费。胡威说:“父亲一向清高,我不明白从哪儿得到这匹绢的?”胡质说:“这是我剩余的俸禄。用作你路上的费用而已。”胡威接受了绢,告辞回家。胡质手下的都督在胡威出发前,请假回家,在百余里的行程中隐藏起旅资行装,请胡威和他作伴,常出资相助胡威。走了数百里,胡威起疑而问都督,了解真情后,便取出父亲赐的绢给了都督,辞别并送走了他。后来因其他事写信(关于这个“信”字,有两种解释)给胡质讲起这件事,胡质打了都督一百杖,除去官名。他们父子二人就是如此清廉谨慎。于是名誉远近知晓。
胡威被授为侍御史,历任南乡侯、安丰太守,升任徐州刺史。勤于政事,大行风化。
后入朝,武帝谈起他的生平,赞叹他的父亲的清廉,对胡威说:“你与父亲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父亲。”武帝说:“你父亲凭什么胜过你呢?”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唯恐别人知道,我清廉唯恐别人不知,因此我比父亲差远了。”武帝认为胡威言语直率二简约,谦逊而和顺。多次升官为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召入任尚书,加奉车都尉。
胡威曾经进谏时政太宽,武帝说:“尚书郎以下的官吏,我从不宽容。”胡威说:“我所陈述的,岂是说那些丞、郎、令、史,正是说像我这样的群臣,才可以整肃风化,严明法纪。”他又被任命为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因功被封为平春侯。太康元年,他在任上去世,被追赠为使持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其他同以往一样,谥号烈。

诗人房玄龄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齐州临淄人。唐初政治家、宰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房玄龄十八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后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 查看详情>>

诗人房玄龄作品: 《晋书·颐和转》 《邓攸传》 《褚翜传》 《晋书·苟崧传》 《卫瓘传》 《晋书·谢安传》 《王戎传》 《虞溥传》 《郭文传》 《何充传

《晋书·谢尚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