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宣苦读成才》注释译文

朝代:明代诗人:焦竑文言文:刘宣苦读成才更新时间:2018-07-30
注释
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
②刘公宣:即刘宣。
③为(卫使畜马):替。
④语:交谈,告诉。
⑤未几:不久,不一会儿。
⑥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发解,明清时乡试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考中举人第一名为“发解”。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
⑦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⑧讶(其文):对。。。。。。感到惊讶。
⑨谓:说。
⑩必:一定。
⑪方(始):认识。
⑫著:著名。
⒀益:更加
⒁知:明白
译文
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白天晚上都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发榜考中了解元。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很惊讶,认为这必定是饱读诗书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大了。
注释
1、桓荣:东汉人
2、初:开始,起初
3、遭:遇到
4、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
5、同:同处
6、饥:饥饿
7、厄:困境
8、辍:停止
9、哂:嘲笑
10、应:回答
11、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12、 及:等,等到;到了……的时候
13、利:好处
14、得:可以
15、施:用上
16、若:像
17、是:(代词)这样
18、恨:遗憾
译文
桓荣早年遭遇社会动乱,与同族的桓元卿同处饥渴困境之中,但桓荣却不停地读书背诵,元卿嘲笑桓荣说:“你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桓荣笑着不回应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遗憾地说道:“我像一个农民一样目光短浅,怎么会料到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

诗人焦竑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焦竑

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号漪园、澹园,生于江宁(今南京),祖籍山东日照,祖上寓居南京。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年)会试北京,得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官翰林院修撰,后曾任南京司业。明代著名学者,著作甚丰,有《澹..... 查看详情>>

诗人焦竑作品: 《银烛》 《雨花台·南郭高台迥》 《宗人时中之南鸿胪索余诗为韦弦之佩作此与之》 《游仙六章赠陈鍊师》 《游仙六章赠陈鍊师》 《灵谷寺梅花坞》 《西园·林皋飒欲秋》 《灵谷寺·檐卜林东短墙》 《石鼓歌·周原石鼓奇且綍》 《石鼓歌·周原石鼓奇且綍

《刘宣苦读成才》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