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赏析

朝代:宋代诗人:柳永古诗: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更新时间:2018-04-18
写舞的诗词曲不在少数,最著名的要推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了,其中“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二旬,布在人口,咸人尽知。杜诗的这两句,也是化用《诗经》“如雷如霆,徐方震惊。王奋厥武,如震如怒。”真是无一字无来处。如果说杜诗写的是健舞、武舞,那么柳永这里则写的是软舞、文舞。先写英英的“腰肢软”,以柳之轻柔与赵飞燕的“柔若无骨”以张目。然而这软舞亦非一成不变,促拍乍起,檀板急催,节奏快起来了。于是“慢垂霞袖”,这大约是过渡中的一个静场、一个定格,或者说是蓄势待发,终于是“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所谓“奇容千变”,便是舞者随节奏的变化,舞姿神态亦不断变化,不断翻新出奇,酣畅淋漓,真的是令观者目醉神迷,“万人断肠”了。此词不失为写舞的一个范例,读之者依稀感受到古典舞蹈的无穷魅力。该处的“奇容”之“容”,非指面容、脸庞,而是指舞姿,即舞容。
这首词写宴会上英英跳《霓裳》舞的情景。舞腰是一切妙舞的共同特色。词先虚写英英“妙舞腰肢软”,并用柳氏、飞燕的典故喻其腰肢弱如细柳,轻如飞燕。在华堂盛宴中亭亭玉立,引无数贵族王孙一掷千金。再重点实写其单人舞《霓裳》的精彩表演。乐声初起时,丝管乐奏出悠扬的散序,她似“倚轻风,琨环微颤”。因为《霓裳》散序时不舞,该处是表现舞者“顾听乐悬行复止”的情状。正如白居易《霓裳羽衣舞》“霓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所写。至“乍人霓裳促遍”,檀板促拍,英英便慢垂彩袖,莲步急趋,或进或退,“奇容千变”,这正是《霓裳》急促时舞袖翻飞、群裾转旋时的情态。英英不止具有“倾国倾城”的容貌,而且“回眸”一瞬,就令观者万人“肠断”销魂。此舞惊人的演出效果与白居易描述的“惊心目”虽非完全一致,却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也许这正是此舞在宋代的一种变革。
词的层次感较强,“丝管初调”时,是“倚轻风,佩环微颤”,下片起渐人佳境。而结句的“暂回眸”尤妙,这大约是结束舞蹈前一个惊鸿一瞥的动作神态,接下来即是掌声雷。
《玉楼春·昭华夜醮连清曙》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词的上片铺写夜醮场面,结构紧凑,气氛热烈;下片写天子亲临道场,迎候真君,并恭听了真君的秘训。
若依吴熊和考证,则这首词乃是谀圣词,全词乃实写真宗佞道场面;若依薛瑞生考证,则这首词是讽刺词,通过描写汉武帝佞道之事,来反讽宋真宗。
关于此词的创作年份有两说:
第一说,据吴熊和考证,此词作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写宋真宗于延恩殿设道场祭祀圣祖赵玄朗事。
第二说,据薛瑞生考证,此词明写汉武帝,实写宋真宗,此词应作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诗人柳永资料

赏析作者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 查看详情>>

诗人柳永作品: 《巫山一段云·琪树罗三殿》 《秋夜月·当初聚散》 《玉楼春·心娘自小能歌舞》 《瑞鹧鸪·全吴嘉会古风流》 《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 《斗百花·亦名夏州》 《尾犯·夜雨滴空阶》 《望远行·绣帏睡起》 《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 《昼夜乐·秀香家住桃花径

《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