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末削荆为笔》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无名氏文言文:任末削荆为笔更新时间:2018-08-10
字词解释
任末:东汉新繁人,少习《齐诗》学识渊博
负:背着
笈(jí):书箱
阻:阻碍
每:经常
或:有时
编:搭
庵(ān):茅草小屋
荆:一种有刺的灌木
蒿:野草
书(观书有会意处):写
题:记写
悦:佩服
虽:即使
存:存活
易:交换
夫:发语词
译文
东汉的任末十四岁时,背着书箱到处拜师,不怕路途中的危险与阻碍。他经常说:人如果不学习,将来凭什么去成就事业。有时他靠在树下,把茅草编成小屋,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靠着月亮星星反射来的光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他就点燃野草照明。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他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录发生的事情。跟他学习的人佩服他学习勤奋并且有心得,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任末曾经说:“一个读书人如果爱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那些不爱学习的人,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了。”
字词解释
昔:从前
里:乡
妻子:妻子和子女
去:离开
而:罢了
携:携带
薄暮:傍晚,日将落时
酌:饮酒
向:以前
吾:我
远游:到远处游玩
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是:这
然:但是
意:意愿
同行:一同出行
余:我
亦:也
未:没有
然:然而
恐:担心
胜:能承受
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
曩:从前
年:年龄
且:将近
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
方:才,刚刚,刚才
逾:超过
甚善:太好了
翌日:第二天
偕:一起,一同
越:经过
绝:横渡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自:从
至:到
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人,住在同一个村子里。甲老人的妻子、子女离开了乡里,只有老人一个人在这里罢了。一天,他带着酒去乙老人那里,两个人一起喝酒,不也是十分快乐!乙老人说:“我曾经去冀州,雍州游玩过,但没有登过泰山,你有意愿和我一起去吗?”甲老人说:"这座山我也没有登过,也很想登泰山,可是老了,担心精力不能承受。"乙老人说:"你说得不对!以前的愚公,快要九十岁了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多岁,有什么老的呢?"甲老人说:“好的。"第二天, 两个老人一起去了,越过钱塘江,渡过长江,徒步走到泰山北处。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老人想要扶甲老人,甲老人说:"我还有力气,不需要你搀扶。"从太阳出来到傍晚,两位老人已经走到半山腰了。

诗人无名氏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无名氏

佚名,亦称无名氏,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 查看详情>>

诗人无名氏作品: 《吴王射狙》 《初过汉江》 《忆秦娥·瑶台月》 《满江红·雪共梅花》 《子夜四时歌·夏歌》 《引声歌·天地之道》 《蓦山溪·青春三月》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 《企喻歌·男儿可怜虫》 《南岳夫人授太上宫中歌

《任末削荆为笔》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