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欲·人欲天从竟不疑》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李商隐古诗:人欲·人欲天从竟不疑更新时间:2020-05-25
《人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一二句写自古以来都说天随人愿,世人竟然深信不疑,这其实错误的观念;三四句说秦地之乌早已白头人尽知之,而君王昏昏然竟不知,用燕太子丹的事迹来反衬自己的境遇。全诗言词激烈哀怨极深,其笔触气愤填膺、怒不可遏,也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就李商隐一生的经历来说,令他至感不安的应该是宰相李德裕之远贬岭南。李德裕之被贬,表面上固然是由于“吴湘案”,但都知道,这是牛党白敏中上台后所精心安排的计划。主要是将李德裕及依附其左右的所有力量,全部铲除。(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载)。
近人傅璇琮曰:“今按《唐大诏令集》卷五十八载《李德裕潮州司马制》……今观制词,无一语道及昊湘之狱者,所举罪状多为虚辞,可见十二月之贬,吴湘狱尚未结案,白敏中等已迫不及待而贬德裕”(《李德裕年谱》)。
李德裕之被贬,在晚唐政治史上,是一件大事。对李商隐个人而言,当然也是一件大事。李德裕被贬,其他的有关人物,如郑亚、李回、魏铏、元寿、蔡京、李绅、崔嘏等人,无一幸免。李商隐与郑亚、李回、蔡京他们素有交情,这就令他更感徬徨了。平心而论,李德裕是一个治国的良才,“吴湘案”无论如何,不能构成李德裕远贬岭外的理由。这样的人,是值得怀念的。李商隐这首诗,应该是为了怀念李德裕。写此诗的时间,应在大中二年(848)冬,或大中三年(849)李德裕卒于崖州之前。
注释
1.人:此处并非指单个的个体生命,而是指整体人民的概念。
2.“人欲”句:句意谓人们竟不怀疑“人欲天从”的鬼话。人欲天从,《尚书·泰誓》:“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故改“民”用“人”。人,并非单个的个体生命,而是指整体人民的概念。
3.圆盖:指上天。语出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4.已久:一作“久已”。乌头白:白头乌鸦,比喻不可能的事。据《史记·荆柯传赞》载,“燕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丹乃仰天叹,乌头尽白,马亦生角。”
白话译文
人欲天从这样的观念,竟然从来无人怀疑。相信谁也不能保证,天地永远公正无私。
燕太子丹为质于秦国,秦王清楚说明,只要乌头转白就可以回去。可是啊!乌头早已转白了,难道是君王尚未尽知?

诗人李商隐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查看详情>>

诗人李商隐作品: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破镜·玉匣清光不复持》 《明日·天上参旗过》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有感·九服归元化》 《公子·外戚封侯自有恩》 《寄华岳孙逸人》 《漫成五章·生儿古有孙征虏》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郑州献从叔舍人褎》 《九月于东逢雪

《人欲·人欲天从竟不疑》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