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僧伽塔》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苏轼古诗:泗州僧伽塔更新时间:2017-11-02
《泗州僧伽塔》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通过抒写作者一行人能顺利过江不是因为得到神的帮助,把一向无法摇撼的祈神祷佛说得毫无道理,指出神道的虚妄。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余味不尽。
熙宁四年(1071),苏轼赴杭州通判任,路过泗州僧伽塔,作了这首诗。一说此诗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时作者奉命移知湖州,经过泗州。
注释
⑴泗州:今江苏盱眙东北。僧伽(qié):唐高僧,西域何国人,俗姓何。龙朔初入中原,卒葬泗州,建塔供养,即僧伽塔。
⑵汴:汴河,在徐州合泗水东流入淮。
⑶旗脚转:指改变了风向。
⑷长桥:在泗州城东。
⑸龟山:在泗州东北的洪泽湖中。传大禹治水获无支祁,镇于此。
⑹至人: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这里指僧伽。
⑺便:便利。
⑻刈(yì):收割。
⑼遂(suì):如愿,顺意。
⑽悠悠:遥远莫测。
⑾“退之”二句:指韩愈《送僧澄观》诗。僧伽塔遭水漂火焚,贞元十五年由僧澄观重修,为著名建筑师喻浩所设计。韩愈诗纪建塔始末,中云:“清淮无波平如席,栏柱倾抉半天赤。火烧水转扫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影沉潭底龙惊遁,当昼无云跨虚碧。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澄观名藉藉。”澄观,唐代名僧,曾重建僧伽塔。
⑿俗士:出家人目中的普通人,是作者自指。丹梯:指塔中的梯子。
⒀淮甸:指淮河一带地区。甸,城外名郊,郊外名甸。
白话译文
往年,我乘船南下,停泊在汴水边,逆风刮了三天,黄沙阵阵扑面。船上的舟子都劝我去向僧伽寺祈祷,果然,一炷香还未烧尽,旗子已哗哗向南舒卷。船走得快如飞箭,转眼间长桥失去了踪影,到龟山还不到吃早饭的时间。最高尚的人从不厚此薄彼,我呢,满足了自己的私心,为得到顺风而欢欣。耕田的人要下雨,收割的人要晴天;离去的人要顺风,来的人又对逆风抱怨。如要让人人祈祷都如愿,老天爷岂不是一天要万化千变?我如今自身与世俗两不相关,去没有什么追求,来也没什么留恋。能走得快些固然很好,走不了也无所谓不便。每次到这里都去求神,神一定也感到厌倦。往昔韩愈诗所说拔地三百尺的高塔,如今见到的已不是澄观苦心经营所建。僧伽塔啊,你若不嫌我带来的俗尘玷污了你的丹梯,请让我登上你,饱览群山环绕下的淮河两边。

诗人苏轼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 查看详情>>

诗人苏轼作品: 《西新桥·昔桥本千柱》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赠孙莘老七绝》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水调歌头·公旧序云: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之》 《南歌子·湖景》 《和陶归园田居·坐倚朱藤杖》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 《读开元天宝遗事

古诗《泗州僧伽塔》的名句翻译赏析

《泗州僧伽塔》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