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王仁镐传》注释译文

朝代:元代诗人:脱脱文言文:宋史·王仁镐传更新时间:2018-09-18
王仁镐,是邢州龙冈人。后唐明宗镇守邢台时,委任他为牙校(低级军官),唐明宗即位后,提升他为作坊副使,他多次升迁为西上阁门使。清泰年间,改任右领军卫将军。后晋天福年间,青州杨光远将要图谋不轨,朝廷任命王仁镐为节度副使,观察杨光远的行动。过了两年,有人向朝廷诬陷王仁镐,他改任为护国军行军司马。王仁镐到河中几个月,杨光远叛乱的文书上报朝廷。后汉乾祐年间,王仁镐历任昭义、天雄二军节度副使。
周祖镇守邺地,上表奏请王仁镐为副留守。等到起兵时,王仁镐参与这个计划。周祖即位,王仁镐被王峻忌恨,出朝任唐州刺史,后任棣州团练使,入朝为右卫大将军,充任宣徽北院使兼任枢密副使。显德初年,出朝为永兴军节度使。
世宗继承皇位,他调任河中节度使。恰逢殿中丞上官瓒出使河中回朝,上表说河中有田的人大量隐瞒田租,于是朝廷派遣上官瓒去查田定租。百姓在这事上受苦,大量逃亡到其他州县,王仁镐抗议这事,才停止。遭逢继母去世,辞官回家服丧。
五年,任安国军节度使,皇帝下制书说:“(你)所眷恋的襄国,实际是你的故乡。给你节度使之权,使你衣锦荣归。”州中百姓扶老携幼,在边界上迎接王仁镐,有四个人进献锦袍,王仁镐都重叠穿在身上,并以钱物重重酬谢。上任第二天,他探望父辈祖辈的坟墓(或:到父辈祖辈的坟地扫墓),环视周围的松树和槚树,哽咽流泪,对亲近的人说:“仲由认为不如背米回家侍奉双亲快乐,确实如此。”当时的人赞美他。州内有一伙儿盗贼,王仁镐派人赠送他们财物,劝谕他们,盗贼全部逃走,不再做强盗。恭帝继承皇位,他调任山南东道节度使。
宋初,加官检校太师。建隆二年,因病被召回,到唐州,在驿馆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王仁镐性情端正谨饬、简朴节约。崇奉佛教,所得俸禄多供奉神佛施舍僧人,每天早晨诵读佛经五卷,有时到日暮才出来处理事务。从事刘谦责问王仁镐说:“你贵为节度使,不勤于政事救助百姓,却孜孜不倦地供奉佛事,为什么呢?”王仁镐庄重地道歉,没有恼怒之色。当时的人们称他为德高望重的人。
王霆,字定叟,东阳人。王霆少年时有才气,去有关部门应试没考上,就改考武举人。南宋嘉定四年,登武举绝伦异等。主考官乔行简考察他的技艺另行考试说:“我为朝廷得到一帅才!”
当时潘甫等人起兵叛乱,事情刚平定,王霆因此加以安抚。镇江都统赵胜任用他为计议官,当时李全攻打盐城、海陵,赵胜出兵守扬州,属官们大多害怕随行,王霆激昂地说:“这难道是臣子逃避困难之日!”到了扬子桥,有人说敌兵昨天在南门,将其赶走就能安定,王霆竟然去南门,凭帅宪的命令主持三城事务。赵胜每次出城与敌人交战,王霆必身先士卒,大小共十八战,无一不胜。夺取敌人的壕沟,筑起土城,焚烧城门,敌人士气受到打击。
北兵到达浮光,当地百姓奔逃,挤满道路,朝廷议论认为王霆可以去守那里,就任命他为光州知州。冒雪夜行,日夜兼程疾奔到光州,分别派遣探子,整治战守器具,与敌军大战于谢令桥,光州人于是安定。督府魏了翁写信来安慰他,用缗钱十万犒劳他的军队。任高邮知军,流民邦杰聚集民众三千人做盗贼,王霆剿灭他们的老大,余党全散了。当时计议出兵,应和者很多,王霆认为:“不若派遣探子侦查敌情,如果不得已再出兵;则,无故自己败坏根基,这样外兵没来而内部战乱先已严重。”各军全都出兵,只有高邮军迟到,境内依靠他得以安全。因为这个与时人意见不同,因而说他坏话的人更多了。
执政者约他讨论边防事务,并说朝廷很快会有齐安郡的任命。王霆曰:“秋季防卫已经很急迫,边境守卫不宜临时改变,何不稍等一下。”就撰写《沿江等边志》一编上奏。制置使董槐、邓泳交相推荐他,差遣他任寿昌军知事,改任蕲州,修建学校,建立祠堂祭祀忠臣。曾经叹惜说:“两淮是屏障,大江是门户,三辅是堂屋。屏障不牢固那么门户就有危险,门户有危险那么堂屋怎么能够长久安定呢?”于是写信给丞相杜范,请求俯瞰长江,仔细察看地势,设置三座新城。没有回音。挂了。

诗人脱脱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脱脱

脱脱(1314年-1356年),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元朝元统二年,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六年农历十月..... 查看详情>>

诗人脱脱作品: 《程颐传》 《呼延赞传》 《赵子崧传》 《刘光祖传》 《田况传》 《赵子潚传》 《完颜承晖传》 《邹浩传》 《尹继伦传》 《宋史·王信传

《宋史·王仁镐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