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月如冰》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汤恢古诗:祝英台近·月如冰更新时间:2017-11-17
注释
穁香:此指代桂花。因桂花可酿成浓香的美酒,故有此称。穁,味厚的酒。
此翁:这里是词人的自称。
彩笔:五色笔。唐李延寿《南史?江淹传》载,江淹年轻时诗文很有才气,年老时忽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江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这里借用其意,谓此笔是可使人妙笔生花的神笔。
云笺:对纸张的美称。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精美纸张。
翠尊:对酒杯的美称。
冰酝:此喻指美酒。
管领:领略,占有。
作品译文
月亮如冰玉般莹洁,夜空如水一样澄澈,清冷的月光洒在朱楼画栏上,泛着微微的湿意。桂树在风中微微摇曳,树影婆娑;桂花片片飘坠,落满一地。面对着如此良宵美景,我欢欣喜悦,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古时人已殁,不能与我共赏美景,共度良辰。比起辽阔无边的青天来,八百里洞庭湖就显得太狭窄了。
你看这朗朗青天万里无云,月光普照大地,无任何偏私,是谁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呢?面对此情此景,我真想铺开云笺,挥毫泼墨,把心中澎湃的诗思尽情倾泻;我又想用精致的酒杯,满盛上清香的美酒,来尽情领略和享受这满院的仲秋美景。
“祝英台近”是词牌名,调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又名《月夜修箫谱》、《寒食词》、《宝钗分》等。双调七十七字。
“月如冰,天似水,冷浸画栏湿。桂树风前,穁香半狼藉。”这几句描写中秋夜色,先是仰观,后是俯视。这两幅画面一清丽一零乱,但都非常符合中秋的节令特点,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此翁对此良宵,别无可恨,恨只恨,古人头白。”在这里,词人并不因目睹满地桂花而觉得伤感,仍称今夜为“良宵”,可见其兴致之高。词人睹美景而神思飞扬,穿越了时空,他也许想到了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诗意,也许体味到了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幽远情思?
“洞庭窄。谁道临水楼台,清光最先得?万里乾坤,原无片云隔。”临水楼台,清光最先得:化自“近水楼台先得月”意,比喻由于近便而得到便利或利益。宋俞文豹《清夜录》载:“范文正公(范仲淹)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过片“洞庭窄”一句由景及情,起过渡作用。后面四句语气豪迈,并自负地纠正“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古语,可能是缘于词人刚刚接受了朝廷的任职,或是冤狱被澄清和平反。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临水楼台先得月和阴云蔽日月,都是有其特定意味的,这里也不例外。词人由眼前之景,想到了朝廷慧眼识才或明察秋毫,心中甚是感激和欣悦,于是便感于衷而发于外。
“不妨彩笔云笺,翠尊冰酝,自管领,一庭秋色。”这几句写词人在抒发豪情之后又不禁逸兴横飞,欲月下独酌,赋诗抒怀。

诗人汤恢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汤恢

汤恢,宋河南人,字仲躬。曾几子。师王苹。学者称习庵先生。孝宗隆兴二年,为太常丞。歷知温、荆、湖、润等州府。淳熙十年,迁户部侍郎。官终敷文阁待制。..... 查看详情>>

诗人汤恢作品: 《二郎神·碧崖倒影》 《瑞鹤仙·冻痕销梦草》 《八声甘州·想当年》 《二郎神·琐窗睡起》 《祝英台近·宿酲苏》 《法曲献仙音》 《满江红·小院无人》 《倦寻芳·饧箫吹暖》 《倦寻芳·饧箫吹暖》 《二郎神·碧崖倒影

《祝英台近·月如冰》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