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子世家》赏析

朝代:两汉诗人:司马迁文言文:宋微子世家更新时间:2018-09-03
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道,庶兄微子启、箕子和王子比干谏而不听,微子逃走、箕子佯狂为奴。王子比干以强谏故,被剖腹而死。孔子称他们为“殷之三仁”。周武王灭商后,访微子与箕子,并找到了他们。本篇所记即周武王问箕子洪范九等、微子建宋及宋国的兴衰史。
箕子在回答武王询问时说道:天子如果英明、谦恭、通达、能深谋远虑、政务清明,那么,雨、晴、暖、寒、风五种自然现象便会都具备,并按一定规律发生,庄稼就会茂盛,人民就会富裕,国家就会安定。否则,天子如果急躁、糊涂、狂妄、贪图享乐,那么,雨、晴、暖、寒、风五种自然现象就要违反常规发生,或一种现象过多,或一种现象极缺,年成就歉收,人民就贫困,国家就动乱。在君主有无上权力的封建专制时代,这种天人感应、天责思想无疑对君主是个约束,有积极意义。它可以限制君主恶行的无限膨胀,引导君主积善成德、施行仁政、广布恩惠,监督君主检查过失、改正错误。这种天责思想在以后的政治生活中常常起作用。例如,宋湣公九年,宋国洪水成灾,湣公就曾自责说,这是因为他不能侍奉鬼神,造成政治不修明的缘故。汉成帝时,水灾,火灾、日蚀、地震、陨星坠落等等连续发生,成帝便认为“天著变异,以显朕邮,朕甚惧焉”,并多次发布诏令,让群臣、公卿“陈朕过失、无有所讳”。汉哀帝时,发生水灾、地动后,哀帝也自责道:“朕之不德,民反蒙辜,朕甚惧焉。”并“赐死者棺钱,人三千”,“民无出今年租赋”等等。当然,这种天责思想的效用也极有限,在那些无法无天、昏庸无道的君主在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殷纣就上不畏天、下不畏民、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一味沉溺于酒宴之中,只知迷恋女色。步纣王后尘、被诸侯称为“桀宋”的宋君偃竟用牛皮袋盛着血悬挂起来射击,称为“射天”。他们共同的一点是无所畏惧、为所欲为、残害直言相谏的忠良,都得到应有的惩罚
读过该篇,掩卷之后仍使人不能忘怀的悲愤来自于比干的惨死。比干认为君主有过,臣应用死直言规劝,才能免使百姓受害。但纣王丧尽天良地杀死比干,挖出心验证圣人是否“心有七窍”。比干死得何其惨痛、悲壮!他的死绝非毫无意义、毫无价值。他的死更加暴露了纣王的残忍,使人们认清纣王的真正面目。在浩浩荡荡的历史进程中,这样无畏的忠良屡见不鲜。他们用生命、用鲜血在漫长黑暗的专制主义道路上树起一座座鲜亮闪烁的路标,指示人们推翻暴君统治、迈上新的里程。宋襄公为了保全仁义,在战斗中坐失一个又一个良机,终于落得大败而归、身受重伤而死的结局。这种蠢猪式的仁义成为后人的笑柄,确是空前绝后的。
微子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同母兄。商纣即位后,统治黑暗,不务国政,淫佚奢侈,微子多次进谏,纣都不听。等到祖伊因周西伯昌修行德政,灭亡(qí,齐)国后,担忧灾祸降落殷朝,便又来奉告纣王。纣王却说:“我生有命,难道不是在天吗?这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是微子估计纣王至死也不能清醒,打算一死了之,或离开纣王,自己又无法决断,便去询问太师、少师说:“殷朝已经没有清明的政治,不能很好地治理四方。我们的祖先在上世贡献了才力,取得了成功,纣王在当今竟一味沉溺于酒宴之中,唯妇人之言是从,扰乱败坏汤王的德政。殷朝上下大大小小都热哀于草野盗窃、犯上作乱,而朝廷大臣也互相仿效,违法乱纪,使得人人有罪,自然他们的爵禄也就无法继续下去。朝廷既乱,百姓便各起于四方,互为仇敌,天下失去了协和的局面。现在,殷朝丧失国典,如同乘船渡河找不到渡口。殷朝的灭亡,指日可待了。”微子继续说:“太师,太师,我将何去何从呢?我们的殷朝还能保住吗?你们无意告诫我,我如陷于不义,那么怎么办呢?”太师顺着说道:“王子啊,天帝降临灾祸灭亡殷朝,殷纣上不畏天、下天畏民,又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今天,殷朝臣民竟违背和诬秽神祇(qí,齐)意旨。现在,假使真能救治殷朝,国家治理好了,即使自己死了,国家还得不到治理,那就不如远走他乡。”于是,微子离开了殷朝。
箕子是纣的亲属。纣王最初制作象牙箸时,箕子就悲叹道:“他现在制作象牙箸,将来就一定还要制作玉杯;制作玉杯,就一定想把远方的稀世珍宝占为已有。车马宫室的奢侈豪华也必将从这里开始,国家肯定无法振兴了。”由于纣王淫佚无度,箕子进谏,纣王仍不听。有人说:“可以离开了。”箕子说:“作人臣的向君主进谏,君主置之不理,便离他而去,这是张扬君主的恶行,哗众取宠于百姓,我不忍心这样做。”于是箕子披头散发、假装疯癫做了奴隶。并隐居弹琴聊以自慰,所以人们传颂他的曲子为《箕子操》。
王子比干也是纣王的亲属,看到箕子进谏,君主不听,去做了奴隶,就说:“君主有罪过,而不能用死直言规劝,百姓将受害,那百姓有什么罪呢!”于是,就直言进谏纣王。纣王大怒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窍,真是这样吗?”于是,纣王杀死比干,挖出他的心来验证。
微子说:“父子是骨肉情,臣主是义理连。所以父亲如果有过错,儿子屡次劝不听,就应随之而号哭;人臣如果屡次规劝,君主不听,那么从义上讲,人臣应该远离君主了。于是,太师、少师就劝告微子离去,微子便远行了。
周武王讨伐纣王,战胜殷朝,微子便手持自己的祭器来到军门。他露出右臂,两手绑在背后,左边让人牵着羊,右边让人拿着茅,跪在地上前行求告武王。于是武王就释放了微子,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
武王封商纣的儿子武庚禄父,让他来继承殷朝的祭祀,并派管叔、蔡叔辅佐他。
武王灭亡殷朝后,便去访问箕子。
武王说:“唉!上天默默地安定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我却不知道上天定民的常理次序。”
箕子回答说:“早先鲧堵塞大水,扰乱了上天五行的规律,上帝就怒气冲冲,天道大法九类常理因此败坏。鲧被杀死,禹就接续而兴起。上天赐给禹天道大法九种,常理因而有了顺序。
“这九种大法,一叫五行,二叫五事,三叫八政,四叫五纪,五叫皇极,六叫三德,七叫稽疑,八叫庶征,九叫任用五福,而让人畏使用六极。
“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水的自然常性是滋润万物而行下,火的常性是炎热旺盛而上升,木可弯曲变直,金可销熔变形,土可耕种收获。滋润下物产生水卤有咸味,火光上升烧焦物体作苦味,木成曲直作酸味,金销熔变形有辣味,土地种收百谷有甜味。
“五事:一是仪容,二是言语,三是观察,四是听闻,五是思维。仪容应严肃恭敬,言语应使人心悦诚服,观察要明察秋毫,听闻要明辩是非,思维要通达周密。仪容恭敬,百姓就严肃;言语使人信服,国家就能治理;观察能明察秋毫,就不会受骗;听闻聪慧,臣民就会进其谋画;思维通达,事情就成功。
“八政:一是粮食,二是财贷,三是祭祀,四是营建,五是教化,六是除奸,七是宾赞,八是军事。
“五纪:一是年,二是月,三是日,四是星辰,五是历法。
《卫康叔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本篇记述了周代的诸侯国卫国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历史。卫是周初姬姓封国,卫氏,其封地在今河南北部即殷墟一带。先建都朝歌,后迁楚丘,再迁帝丘。秦始皇灭六国后,卫国因为弱小而得以保存,秦二世贬卫君角为庶人,卫国世系彻底断绝。

诗人司马迁资料

赏析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查看详情>>

诗人司马迁作品: 《项羽本纪赞》 《孔子世家赞》 《孙子传》 《韩信始为布衣时》 《傅靳蒯成列传》 《屈原列传·屈原者》 《苏秦列传》 《韩世家》 《毛遂自荐》 《曹相国世家

《宋微子世家》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