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梦里乡关春复秋》注释译文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太原·梦里乡关春复秋更新时间:2021-01-15
注释
①乡关:家乡、故乡。
②并州:太原的别称。
③晋:山西为古代晋国所在地。
④汾(fén):汾水。
⑤南渡:指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金廷河北郡县绝大部分丧失,中都处在蒙古军包围之中,而迁往南京
一事。
衣冠:西晋末年,北方战乱,大量士族为避乱逃往南方。衣冠,士人。
⑥西山薇蕨(jué):商朝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耻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
⑦文昌府:尚书省的别称,诗人仕金至尚书省左司都事。
⑧争:怎。中朝:皇帝会见亲信大臣的地方,古有内朝、中朝、外朝之分。楚囚:典出《左传·成公九年》
:钟仪被晋国俘虏,仍然着楚帽,唱楚歌。此处为作者自指。
白话译文
曾经多少次梦见家乡已记不清楚,今天终于见到家乡太原了。
晋地自古有表里山河之地利,倘再得人和之利,则不难保全。战乱过后清澈的汾水依旧流淌着。
迁往南京的士人如今还有几个人在?我决心以伯夷、叔齐自勉,不仕新朝,归隐故乡,以度残年。
十年来操持文牍,官至尚书省,不敢相信从亲信大臣之位沦落至现在这样。
首联写初返太原时的惊喜之情。诗人自二十七岁避乱南渡,历经宗社丘墟、羁囚数载。坎坷岁月达二十一年之久。在此漫长的岁月中,他对故乡确实是朝思暮想,望眼欲穿:“别却并州已六年,眼中归路直于弦”;大雁南来,他感叹雁尚能“南来还北去”,而自己却“无计得随君”;春归大地,万物欣欣,而诗人却生“萧萧春色是他乡”之悲。由此可知,“梦里乡关春复秋”中,包蕴了诗人多少思乡之情。该句,“乡关”是中心词,前有“梦里”作定语,后有“春复秋”作补语,省略谓词,使中心词“乡关”更加突出。不说“梦见乡关”而说“梦里乡关”,是因前者为主谓结构,后者为偏正结构。主谓结构侧重于主,偏正结构侧重于正,由此可见诗人在选择句式上的用心。而在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漫长的岁月中,如此的“乡国梦”谁知有过多少次,故继之以“春复秋”,言其梦魂萦绕故乡的次数之多。次句“眼明今得见并州”,是因果倒置。正因其渴望已久,今日初见,才觉得惊喜异常,“眼明”即是惊喜之情的外现。诗人历尽坎坷,劫后余生,昔日刻骨铭心的梦想,今日终于成真,使得他的眼睛骤然发亮,神采焕发。该句结构,如同王维的“莲动下渔舟”,杜甫的“红绽语肥梅”,把“眼明”二字置于句首的醒目位置,具有突现诗人感情的作用。把惊喜之抽象的情感化作具象,画龙点睛,更有强烈的感受。
颔联由喜转悲,出句直抒胸臆,对句寓情于景。诗人南下时所怀的期望是“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南下后也曾慷慨期许故乡父老“并州父老应相望,早晚旌旗上太行”。可见诗人“梦里乡关”当有收复故地,军民欢庆的情形。谁想如今却以一个遗民的身份返归故地,这自然引起诗人的慨叹和反思。“自古全晋非良策”旨在以古伤今,矛头直指金朝执柄者,不言其失晋完全在于守御失策,而言“全晋非无策”,虽然言婉辞缓,但批判的矛头是很明确的。该句伤叹之情劈空而来,杳无所指,看似浮廓,实则遥深。“乱后清汾空自流”承“今得见并州”,写触目所见。句首着“乱后”二字,已觉有无限感伤之情溢于笔端。该句化用李白“凤去台空江自流”及崔颢“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以山川依旧来抒发世事沧桑之感,倍觉沉痛。
颈联由感叹世事折人感叹身事。这些“南渡衣冠”们,凭吊复兴汉室的汉光武帝,期盼着金廷的中兴,收复黄河以北的大好河山。而今,这些好友大多亡故,“几人在”,既包含了几分自己劫后余生、终归故土的喜悦,而更多的是对昔日同志好友壮志未酬、客死他乡的悲叹。“西山”句表现了诗人归故土后对生活道路的抉择。“此生休”三字语气是何等的斩绝,又是何等的凄苦沉痛。
尾联接抒身世之悲。该联即是用逆挽法,悲叹以前的际遇沧桑。该联最为沉痛。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诗在对立比照中产生了巨大的张力。从尚书省要员沦为阶下囚,这是社会地位的一落千丈的反差,此其一;由“中朝”这皇帝宠臣出入的地方被羁押荒城,这是地点的反差,此其二;“十年”来汲汲以求,力图中兴,结果一朝宗社丘墟,成为亡国之臣,这是时间上和心理上的反差。这一系列巨大的反差,用“争信”二字统起,不仅表现出事态变化的出入意料,更主要的是表现出诗人面对这强烈的反差那种难以接受、难以置信、身心俱焚的极度悲恸。在结构上,这一联,虽侧重于感叹身世,但同时也包含了对国事的感伤,起到了回照前文,关合全篇的作用。在情感的表达上,前几联曲折回旋,悲中含喜,该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独书悲痛,笔势放纵,痛快淋漓,恰如长江之水出三峡、收汉湘,浩浩荡荡,涌向天际。
诗人初返故乡,忆往思来,心绪激烈,感慨万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太原、汴京,身事、国事,古今,往来,思绪所至,气旺神行。全诗空间和时间的跨度,悲恸和惊喜的反差,腾挪跳跃、跌宕起伏,步步转折,峰峦高插,满腔丰富的感情抒写的酣畅淋漓。亡国之痛、身世之悲,尽寓其中。

诗人元好问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太原·梦里乡关春复秋》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