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宜》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柳宗元文言文:咸宜更新时间:2020-01-10
《咸宜》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政论文。在文中柳宗元继承了韩非“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进步思想,通过历史的回顾和剖析,严厉驳斥了当时那种以门阀观念衡量人事成败的谬论,指出“兴王之臣”尽管出身低微,但怀瑾握瑜;“亡王之臣”虽然身居高位,却残民以逞。因此前者有所建树,后者遭受惩罚,都是理所当然的。全文语言以简驭繁,行文明快透彻,神完气足,精悍有力,首尾呼应,理酣意畅,充分体现了作者用笔之老练。
此文是柳宗元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间贬官永州司马时所作。当时李唐王朝已渐趋于衰落,朝政日非,而魏晋以来盛行的门阀制度仍然气势犹存。朝廷铨选人才时,门第出身仍作为一个重要的砝码。作为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立志革新的正直士大夫,柳宗元对这种以门阀取士、任人唯亲的不正之风予以批判,这篇《咸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注释
咸宜:都是理所当然的。咸:都,全。宜:恰当,合乎情理。
兴王之臣:辅助君主使王业兴盛的臣子。兴王:兴起王业。
污贱:卑贱,指社会地位低下。
幸:幸运。
亡王之臣:败坏君主使王业衰亡的臣子。
死寇盗:死于盗贼。寇盗:这里主要指那些叛乱的军阀。
祸:遭殃,倒霉。
咸宜:认为……合乎情理,此处是意动用法。
两汉氏:指西汉、东汉。
屠贩徒隶:屠户、商贩和在监狱里服役的犯人。这里泛指出身卑贱的人。如辅助刘邦建立西汉的大臣萧何、曹参本是秦朝沛县的狱吏,大将樊哙本是杀狗的;辅助刘秀建立东汉的大司马吴汉原以贩马为业。
器:此处是人才、材料之意。
时之非:昏乱的时代。诎:通“屈”,指被压抑。
独:只是。
高:指西汉高祖刘邦。光:指东汉光武帝刘秀。
汉、晋:指东汉、西晋。
劫:劫持,绑架。戮(lù):杀戮。伏:藏匿。
出:出人头地。
卓:指东汉末年大军阀董卓。汉灵帝时,曾任并州牧。公元189年,他带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自己充当太师。他残暴专横。先后杀死许多大臣,又在挟持献帝及百官迁都长安时,纵火烧洛阳一代,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的损害。曜:指西晋末年大军阀刘曜。他是匈奴部落首领刘渊的养子,曾随父起兵反晋。公元313年,他率兵攻陷洛阳,俘怀帝,杀王公大臣及士民三万多人,并怂恿部下大肆抢掠,烧毁金朝宗庙和民房,造成严重的破坏。
下奴虏:低下到与仆婢奴隶为伍。
平难:平定战乱。泽物:造福于人。德:事物的属性,这里指才能、本领。
适其傃(sù):合符他们本来的情况。傃:平素,本分。这里指取得的职位符合“兴王之臣”平素的才能和志向。
进:仕进,进取。
幸之:意动用法,以……为幸。
伸于昏乱:乘昏乱之际发展。伸:伸展,发达。
抗:通“亢”,高昂。
肆:恣肆,放纵。
残民:害民。兴乱:作乱。
祸之:认为他们是遭殃。祸:意动用法,以……为祸。
白话译文
开国帝王的臣子,大多出身卑贱,人们说这是幸运;亡国帝王的臣子,大多死于盗贼,人们说这是灾祸。我认为这两种结局都是理所当然的。
当西汉、东汉建国之初,屠夫、商贩和服劳役的犯人都出来当了公侯将相,没有别的原因,他们本来就是当公侯将相的人才,遭遇时代混乱才受到压抑,并非遇到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才获得幸运的。东汉、西晋的末年,公侯卿相被劫持杀戮,受困挨饿,躲在墙壁之间死去,没有别的原因,他们本来就是被劫持杀戮、受困挨饿的材料,遭遇时代昏乱才出来当官,只是他们起初的侥幸,并非遇到董卓、刘曜才遭到灾祸的。
起初不幸的人受困于昏乱的时代,志向不伸,屈身下层与奴隶为伍,平定动乱造福人民的才能得不到施展;一旦取得能适合他们的本分,他们的进用已经是迟了,而人们还认为他们幸运。起初侥幸的人得志于昏乱的时代,心高气傲,放纵自己,傲视才智出众的人,以残害人民制造动乱的本能祸害天下;一旦得能适合他们的本分,他们的死亡已经是晚了,而人们还认为他们遭灾。可悲啊!我因此认为这两种结局都是理所当然的。

诗人柳宗元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 查看详情>>

诗人柳宗元作品: 《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楥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种白蘘荷》 《闻黄鹂》 《赠江华长老》 《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入黄溪闻猿·溪路千里曲》 《饮酒·今夕少愉乐》 《泾水黄·泾水黄》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咸宜》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