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商妇》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白居易古诗:盐商妇更新时间:2020-04-17
注释
⑴幸人:以不正当手段侥幸致富、不事生产而生活优裕的人。
⑵金帛:指钱财。
⑶田农:种田。蚕绩:养蚕纺织。
⑷扬州:今属江苏,在唐代是繁华的商业城市,朝廷在这里设有盐铁巡院,管理盐政。
⑸西江:指长江下游南部的今江西、安徽一带,在唐代商业比较发达。
⑹绿鬟(huán):乌黑而显青色的环形发髻。富去:指头发茂密增多。去,语助词。
⑺皓(hào):洁白。银钏(chuàn):银手镯。
⑻苍头:汉代奴隶用纯黑色的巾裏头,故称苍头。这里指男仆。婢:女仆。
⑼婿:夫婿,丈夫。
⑽“不属”句:盐商获得食盐专卖的资格,直属于国家的盐铁机关,不受地方官管辖。
⑾盐铁尚书:唐代中期以后,尚书省下特置盐铁使,主管食盐专卖及铁治等,常由六部尚书兼任,有时则由宰相兼任。这里称盐铁尚书,则任盐铁使的官员为尚书。
⑿脍(kuài):切细的鱼肉。
⒀柁(duò)楼:一作“柂”,即舵。大船船尾安舵的地方有楼,以便瞭望,叫作舵楼。
⒁终朝(zhāo):整天。
⒂桑弘羊:西汉理财家。洛阳(今属河南)人。武帝时,任治粟都尉,领大司农,实行盐铁专卖,设立平准、均输机构控制全国商品物价,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昭帝时,以谋反罪被杀。
白话译文
盐商的妻子多钱帛,既不务农种田,也不养蚕纺绩。
不论南北东西,她都不会没有家,风水作为乡里,楼船当做住宅。
本是扬州小户人家的女儿,嫁了个江西的大商客。
乌光的发髻上斜插的金钗知多少;白胖胖的手腕上银镯显得紧窄。
外面使唤男仆,里头吆喝女婢,问一问你,凭什么能够这般阔气?
丈夫当上盐商已有十五年,州县管他不着,他直属于天子。
每年交纳盐利的时候,小部分交官家,大部分归自己。
官利微薄,私利丰厚,那盐铁尚书远在京城,一些儿也不知。
又何况江边上鱼米价贱,吃的是红脍、黄橙和香喷喷的米饭。
饭后浓妆斜倚着舵楼,艳丽的双腮像两朵红花欲绽。
盐商的妻子,嫁给盐商真是好福气。
丰美菜肴三餐饭,绫罗绸缎四季衣。
好衣美食来自何处,愧对桑弘羊的是那盐铁尚书。
桑弘羊,死已久,汉代人オ今天也还有。
此诗通过对盐商妇奢华生活的描写,指责盐商以合法身份谋取厚利,同时讽刺主管盐政者的无能。诗中那位富有的盐商妻,不用种地也不必织布,盐船就是她的家,她跟着盐船走遍四面八方。她原本不过是扬州平常人家的女子,因为嫁给了江南来的大盐商,所以就有了许多的金钗银钏。这样的富有,是因为丈夫经营盐利十五年,挣得了厚厚的家底,自然就有了“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揭示了盐商的暴富是食盐官营的弊端之所在。
此诗对盐商进行猛烈的抨击和辛辣的讽刺,认为他们就是“幸民”,是国家的蠹虫。其主旨与作者《策林·议盐法之弊》相近。《策林·议盐法之弊·论盐商之幸》中写道:“自关以东,上农大贾,易其资产,入为盐商。率皆多藏私财,别营稗贩。少出官利,唯求隶名。居无征徭,行无榷税。身则庇于盐籍,利尽人于私室。此乃下有耗于农商,上无益于筦榷明矣。盖山海之饶,盐铁之利,利归于人,政之上也。利归于国,政之次也。若上既不归于人,次又不归于国。使幸人奸党,得以自资。此乃政之疵,国之蠹也。今若铲革弊法,沙汰奸商,使下无侥幸之人,上得析毫之计,斯又去弊兴利之一端也。”诗中“不属州县属天子”以下数句正是此看法的另一种形式的表达。诗指责盐商,从写盐商妇这一角度入手,当是其生活细节更易于衬托盐商的私利巨厚。
诗中没有从正面写盐商的活动,而是从侧面描写其眷属呼奴唤婢、鲜衣美食的寄生生活,使人吟味思索,更有艺术力量。

诗人白居易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查看详情>>

诗人白居易作品: 《郭虚舟相访》 《早兴·晨光出照屋梁明》 《思子台有感二首》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 《哭刘尚书梦得·今日哭君吾道孤》 《醉后题李马二妓》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宿东亭晓兴

古诗《盐商妇》的名句翻译赏析

《盐商妇》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