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潇潇十日雨》鉴赏

朝代:宋代诗人:陈与义古诗:雨·潇潇十日雨更新时间:2018-02-26
诗首联著题,写接连十天的风雨,送走了炎热的夏天。江西诗派的诗,精警灵动,不肯以平常语出之,看似平淡,实为老劲。这首诗的起句就很平稳老健。表面是写雨,而以“潇潇”形容,隐带风在内,因而驱走酷暑就成为必然;同时又以“祝融”代指夏季,活而不板。次联照理应该承上写风雨如何,却撇开一层,偏不写风雨,但又与风雨丝缕相关。穿雨双燕,雨打梧桐,是历来诗歌常常描写的题材,陈与义在这里也写燕与梧桐,不过避开了一般诗歌从正面写它们形态的手法,着重表达雨后两者给人产生的联想。诗说在风雨中,秋季来临,燕子将要南飞,一别经年,将对旧居形诸梦寐,雨滴梧桐,片片飞坠,一日之间将有不同。诗人藉燕与梧桐,写出自己的失落感,带出迟暮的感伤;因而他把自己与物相融合起来,燕梦旧巢,纯是虚语,实是诗人思燕,梧桐早暮不同,正是诗人情感在波动。这样,诗与上看似不接,实是情意的延续,分外凄凉感人。
五、六句,回缴首联,直写感受。说阵阵凉意使自己感恩不尽,家中贫穷,万事与心相违。在这里,境与情又浑和在一起,突出自己穷愁与牢骚。雨带来凉意,本是自然现象,居然令诗人感恩入骨;家徒四壁,却无人关怀,令人感伤。这两句,在造语上一直被作为江西诗派诗风的代表,写得意新语工,戛戛生造,看似对偶不工,但层层推进,无一陈言。所以宋刘辰翁评说:“此今人所谓偏枯失对者,安知妙意正在阿堵中。”在这失意的气氛下,诗推出尾联,却又宕开一层,说在繁华的京城中,诸公意气飞扬,各得其所,只有自己孤单无援,在西风的吹拂下,无限伤心。诗吸取了杜甫“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句意,但写得更加深沉含蓄。
诗是咏雨的,但舍弃了一般诗人咏雨的常规,没有一句正面写雨势雨景,而是集中写人在雨中的感受。即使用了燕子、梧桐二景物作点缀,也是为了衬托感情而设。所以清纪昀评说“其妙在即离之间”,认为可以匡治低手俗诗。诗在布局上也很有特点,每联中多成对比,盘旋深入,孤峭奇绝。陈与义对雨有独特的感受,元方回《瀛奎律髓》选写雨五律,陈与义的作品就有十九首之多。这些写雨诗,手法各不相同,或深稳清切,或趣味浓郁,都受到后人的称赞,这里选的更为其中翘楚。
《襄邑道中》是南宋诗人陈与义诗作之一,此诗通过对乘船东行,河两岸上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等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这次远行,非常轻松畅快,心旷神怡。
这首诗作于政和七年(1117),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诗人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

诗人陈与义资料

鉴赏作者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 查看详情>>

诗人陈与义作品: 《火后问舍至城南有感》 《自黄岩县舟行入台州》 《自咏·乡里小儿真可怜》 《宣风楼·楼迥云随画栱飞》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观雪·无住庵前境界新》 《为陈介然题持约画》 《蒙知府宠示秋日郡圃佳制遂侍杖屦逍遥林水间辄次韵四篇上渎台览》 《过峡图·旌旗翻日淮南道》 《印老索钝庵诗

《雨·潇潇十日雨》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