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注释译文

朝代:南北朝诗人:陶弘景古诗: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更新时间:2018-08-23
注释
①诏:皇帝所颁发的文书命令。
②怡悦:取悦,喜悦。
③不堪:不能胜任。
白话译文
你问我山中有什么,那我就告诉你,这个山中只有白云,我拥有白云。
只有在山中,我才拥有它,只要看到它,我才会有好的心情。所以我不会也不可能把它赠送给您。
这首五言四句的小诗,是齐梁间隐士陶弘景所作。弘景不以诗名,但此诗以极简练的词句表现了作者高远出世的情怀和敝屣富贵的依然之态。
首句“山中何所有”。起句借梁武帝诏书中的问语,引出下文自己的回答。这一句看似平平,若不经意,但隐士不事王侯、高尚其志、对“圣旨”绝无半分诚惶诚恐之感的风范,已约略可体味。次句“岭上多白云”,正面回答诏问。山中之物多矣,作者独独拈出“白云”,自然,山中多云,这是事实,《礼记》所谓“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谢灵运诗亦有“白云抱幽石”、“岩高白云屯”之句。作者将眼前景随口道来,毫不费力,而青山白云,相映成趣,非但当时作者注目,亦使今之读者神往。此其一。其二,这与晋宋以来隐逸之士所赋予白云的特殊意义有关。云之为物,行踪飘忽,去来无迹,自由自在,无佳无碍,这正是隐士们寄托幽怀的对象,也可用作他们的自我象征。陶渊明《和郭主簿》云:“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其《归去来辞》云:“云无心以出岫”,即是明证。后来的唐释皎然说得更明白:“有形不累物,无迹去从风。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陶弘景诗中的“白云”,正有这样的含义在内。台中虽然没有“我”字,却已画出了“我”仰首观云、悠然自得的神态。梁武帝问山中何所有,实是说山中无所有,不如出山入朝,则无所不有矣。弘景这样巧作回答,也暗示了拒绝应征出山的态度。若不经意之中,实有深意在内。
但这一句毕竟过于含蓄,意思不够醒豁,接下来“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二句就索性点明了这层含义。表面看来,这两句是说白云在天,飘忽无定,只可让山人游目,无法寄陛下同观,言下似乎还有遗憾之意。但“怡悦”一词,明确表示了自己对青山白云,也就是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只”、“自”二字,更将对苍山白云的欣赏看做是隐士的专利。万丈红尘中人怎能耐得住山居的寂寞,舒卷无方的白云怎能得到金粉丛中帝王的心赏,所谓“只可”、所谓“不堪”,其实已经毫不客气地将对方排斥于自己的同道之外。意思虽略嫌直露,而拒聘的态度却也因此显得更加坚决。

诗人陶弘景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陶弘景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卒后溢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一带)人。陶氏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有影响的人物,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陶弘景的一生,跨宋、齐..... 查看详情>>

诗人陶弘景作品: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和约法师临友人诗》 《桓真人吟诗·黄花生紫云》 《书海盐陆逸冲十赉文后》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寒夜怨·夜云生》 《胡笳曲·自戾飞天历》 《题所居壁·夷甫任散诞》 《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