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门前春水白萍花》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孙光宪古诗:竹枝·门前春水白萍花更新时间:2018-01-07
注释
⑴竹枝、女儿:都是唱歌时的和声,女伴甚多,一人唱“门前春水”,众和“竹枝”,又唱“白萍花”,众和“女儿”。白萍:水中浮草。
⑵商女:歌女。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⑶残食:碎食。饲神鸦:喂乌鸦。因乌鸦栖息于神祠之上,故称“神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白话译文
门前春水上漂着绿萍的白花,无人的岸边,一只小艇斜拴在树下。暮色欲临江边的时候,歌女的船从这里经过,她将一把残食,抛给神祠边的乌鸦。
孙光宪仕荆南,地处竹枝流风布韵之中心,其所作此词,虽无取拗格,但保存和声,已不失民歌之体而意境幽美,既深得民歌之神理,又独其自己之特色,确为佳作。
“门前春水竹枝白苹花女儿”,门前春水,一顿,和声“竹枝”继之。春水,点明时间和地点。歌唱者之家门既在江上,则歌者为江上之人。这样,此词便有道地民歌之妙,而且可付民间传唱。这又是此词得体处之一。尽管此词乐谱已佚,但和声辞在,吟诵之际,犹可体会悠扬其声之美悠长其辞之妙。白苹花,不但春色如画,而且暗逗一般幽美凄约之骚韵,使人联想到《楚辞·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句尾和声“女儿”,与句中和声“竹枝”押韵,同正文之韵相辅相成,吟诵和声,便愈发增添此词风情摇曳之美。
“岸上无人竹枝小艇斜女儿”。岸上无人,可见荒江寂寂。春水白萍而荒寂无人,美好的境象再次透出凄迷的意味。下半句,小艇斜系江畔,加倍点染荒江之寂寞。
“商女经过竹枝江欲暮女儿”。此时,一位商女乘着江舟过来了。商女就是商人女眷。起先或是歌妓出身,嫁作商人妇,随商船经过。下半句,不但描写出此时江天遍布苍茫暮色,而且隐隐意味着春色的迟暮。
“散抛残食竹枝饲神鸦女儿”。寂寂江上,商女把吃剩的食物,抛向空中。有下半句说明原来是饲神鸦。《岳阳风土记》:“巴陵鸦甚多,土人谓之神鸦,无敢弋者。”并谓神鸦随船飞舞,船上人投之以食,神鸦接之空中,无不巧中。荒江、暮色、商女、神鸦,词境以此收束,极幽眇凄迷之致。仔细玩味,还是可以体会其味。神鸦的求食于人,商女的生计依人,实在并无二致。因此,商女饲食神鸦,似乎是入乡随俗,若不经意,可是设身处地体会之,商女此时未必不生起一份怜神鸦亦即自怜的含情。荒寂的江水,迟暮的春色,正是隐隐象征着商女的身世,因之,结尾和声之“女儿”,其声情幽怨不尽亦可知。
此词独到之处,在于把词体之特美与民歌之神理融为一体。词中以春江迟暮的荒寂背景,描写商女神鸦的偶然小事,从而隐隐透露商女身世不谐的难言苦衷,意境确乎极词体要眇宜修之致,甚而不无幽缈荒诞的色彩。《古今词统》卷二引徐士俊语评此词:“偶然小事,写得幽诞。”是个准确的评论。同时,此词背景为长江,主角为女性,体裁为竹枝,又深得民歌之神理。民歌之神理与词体之特美融为一体,这就是孙光宪此词的戛戛独造之妙。

诗人孙光宪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孙光宪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 查看详情>>

诗人孙光宪作品: 《生查子·密雨阻佳期》 《竹枝·乱绳千结绊人深》 《杨柳枝词·阊门风暖落花干》 《更漏子·掌中珠》 《浣溪沙·乌帽斜欹倒佩鱼》 《河传·太平天子》 《浣溪沙·自入春来月夜稀》 《生查子·寂寞掩朱门》 《浣溪沙·试问于谁分最多》 《思越人·古台平

《竹枝·门前春水白萍花》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