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谢翱 > 登西台恸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西台恸哭记

朝代:宋代作者:谢翱更新时间:2018-08-07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2,开府南服3,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4。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5,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6。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7,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8。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9。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10。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11。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12。登岸,谒子陵祠13;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14,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15,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16,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17。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18。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19,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20?”歌阕21,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22。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23?”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24;既济,疑有神阴相25,以著兹游之伟26。”余曰:“呜呼!阮步兵死27,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28。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29,如《秦楚之际》30。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31,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32,登台之岁在乙丑云33。

谢翱资料

登西台恸哭记作者谢翱

谢翱(1249年11月20日-1295年12月17日),南宋爱国诗人,福安三贤之一。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原籍长溪人,徙建宁府浦城县。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恭宗德佑二年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 查看详情>>

谢翱古诗代表作品: 《野望·心游太古后》 《寄朱仁中·闻君经乱后》 《梅花·吹老单于月一痕》 《送僧之天台·石桥南北路》 《用韵酬友人忆寄》 《虎石·寺深留片石》 《宋铙歌鼓吹曲》 《拟古寄何大卿》 《避暑池上拟古》 《春闺词·手触残红头懒梳

登西台恸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这是一篇缅怀抗元英雄、高扬民族正气的记叙性散文。文章是文天祥就义多年之后所写,作者情感因长期积淀,历久弥深;加之在元人的高压统治之下,有许多话不敢明言,内心极度压抑,一旦形诸文字,愈觉悲壮动人。在文中,作者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三哭”,来展示这种情感:始哭于姑苏夫差之台,是因为文天祥曾在苏州开府执事,他的临难...'

查看详情>>

注释西台:在今浙江桐庐西富春山,与东台对峙,相传为东汉隐士严子陵垂钓之处,又名钓台。恸(tòng):极悲哀。唐宰相鲁公:明谓唐颜真卿,实指文天祥。开府南服:在南方设立办事机构。湄(méi):水边。张睢(suī)阳:即张巡。安史之乱时,起兵雍丘拒叛军,守睢阳达数月,终因粮绝城破遇害。颜杲卿:颜真卿从兄。安史之乱时,与其子守常山,设计擒杀安...'

查看详情>>

《登西台恸哭记》是宋代文学家谢翱创作的一篇古文。南宋丞相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杀后八年,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谢翱与其友人登西台祭之,并作此文以记其事。文章以唐代忠烈之臣颜真卿隐喻文天祥,以张巡、颜杲卿在安史之乱中奋力守卫睢阳常山城陷而惨遭杀害隐喻文天祥的英勇就义,通过对文天祥殉国的祭奠哭悼,展现了文天祥义无反...'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登西台恸哭记》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游江》 - - 郑燮 - -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
  • 文言文《与人书一》 - - 顾炎武 - -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
  • 文言文《韩信忍辱》 - - 无名氏 - -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①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②,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
  • 文言文《章亨书绝壁》 - - 无名氏 - - 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某来。” 轼拊其背曰:&ldq...
  • 文言文《赵普》 - - 无名氏 - -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
  • 文言文《宰予昼寝》 - - 佚名 - -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 文言文《古今家戒》 - - 苏辙 - - 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
  • 文言文《家世旧闻》 - - 陆游 - - 太傅在馆阁最久,尤所厚者,集贤杨公、翰林嵇公也。杨公,应天人,系出唐靖恭杨氏,平生为人作碑志,但称靖恭杨某而已。质素静退,与太傅俱在三馆,几三十年。后来者贵达...
  • 文言文《陈平患吕》 - - 司马光 - - 陈平患诸吕,力不能制,恐祸及己;尝燕居深念,陆贾往,直入坐;而陈丞相不见。陆生曰:“何念之深也!”陈平曰:“生揣我何念?”陆生曰:“足下极富贵,无欲...
  • 文言文《崔铣传》 - - 朱由检 - - 崔铣,字子钟,安阳人。父升,官参政。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预修《孝宗实录》,与同官见太监刘瑾,独长揖不拜,由是忤瑾。书成,出为南京吏部主事。瑾败,召复故官...
  • 文言文《宋子贞传》 - - 宋濂 - - 宋子贞,字周臣,潞州长子人生。性敏悟好学,工词赋。弱冠,领荐书试礼部,与族兄知柔同补太学生,俱有名于时,人以大小宋称之。金末,潞州乱,子贞走赵、魏间。宋将彭义斌守大名,辟...
  • 文言文《元史·张孔孙传》 - - 宋濂 - - 张孔孙,字梦符,其先出辽之乌若部,为金人所并,遂迁隆安。父之纯,为东平万户府参议,夜梦谒孔子庙,得赐嘉果,已而孔孙生,因丐名于衍圣公,遂名今名。廉希宪居政府,辟为掾。及安童...
  • 文言文《薛仁贵传》 - - 刘昫 - - 薛仁贵,绛州龙门人。贞观末,太宗亲征辽东,仁贵谒将军张士贵应募,请从行。至安地,有郎将刘君昂为贼所围甚急,仁贵往救之,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仁贵遂知名...
  • 文言文《王僧孺传》 - - 姚思廉 - -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僧孺年五岁,读《孝经》,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仕齐,起家王国...
  • 文言文《刘隆传》 - - 范晔 - -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谒归,迎妻子置洛阳。闻世祖在河内,即追及...
  • 文言文《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 - 左丘明 - -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
  • 文言文《游庐山日记》 - - 徐霞客 - - 戊午(1618年),余同兄雷门、白夫,以八月十八日至九江。易小舟,沿江南入龙开河,二十里,泊李裁缝堰。登陆,五里,过西林寺,至东林寺。寺当庐山之阴,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山不甚高...
  • 文言文《景清借书》 - - 无名氏 - -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
  • 文言文《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 - 刘向 - - 周文君免士工师藉,相吕仓,国人不说也。君有闵闵之心。谓周文君曰:“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已,誉在上。宋君夺民时以为台,而民非之;无忠臣以掩盖之也。子罕释相为司...
  • 文言文《欧阳公事迹》 - - 欧阳修 - -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做诗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