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 > 姚思廉 > 王僧孺传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僧孺传

朝代:唐代作者:姚思廉更新时间:2018-09-10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僧孺年五岁,读《孝经》,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仕齐,起家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尚书仆射王晏深相赏好。晏为丹阳尹,召补郡功曹,使僧孺撰《东宫新记》。迁大司马豫章王行参军,又兼太学博士。司徒竞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僧孺亦游焉。文惠太子闻其名,召入东宫,直崇明殿。初,僧孺与乐安任昉遇竞陵王西邸,以文学友会,及是将之县,昉赠诗,其略曰:“惟子见知,惟余知子。观行视言,要终犹始。敬之重之,如兰如芷。”其为士友推重如此。天监初,除临川王后军记室参军,待诏文德省。寻出为南海太守。郡常有高凉生口及海舶每岁数至,外国贾人以通货易,旧时州郡以半价就市,又买而即卖,其利数倍,历政以为常。僧孺乃叹曰:“昔人为蜀部长史,终身无蜀物,吾欲遗子孙者,不在越装。”并无所取。视事期月,有诏征还,郡民道俗六百人诣阙请留,不许。既至。拜中书郎、领著作。俄除游击将军。兼御史中丞。僧孺幼贫,其母鬻纱布以自业,尝携僧孺至市,道遇中丞卤簿,驱迫沟中。及是拜日,引驺清道,悲感不自胜。寻以公事降为云骑将军,兼职如故,顷之即真。是时高祖制《春景明志诗》五百字,敕在朝之人沈约已下同作,高祖以僧孺诗为工。王典签汤道愍昵于王,用事府内,僧孺每裁抑之。道愍遂谤讼僧孺,逮诣南司。久之,起为安西安成王参军。普通三年,卒。时年五十八。

姚思廉资料

王僧孺传作者姚思廉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京兆万年人,唐朝初期史学家。其父姚察于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人。其父姚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 查看详情>>

姚思廉古诗代表作品: 《刘勰传》 《张种传》 《谢贞传》 《徐摛传》 《李珽传》 《谢胐传》 《王瞻传》 《周弘正传》 《何之元传》 《吕僧珍无私

王僧孺传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僧孺字僧孺,是东海郯人。王僧孺五岁时读《孝经》,问授课先生这本书讲述的内容是什么,先生说:“是论说忠孝两件事。”王僧孺说:“如果这样,我愿意常读它。”王僧孺六岁时能写文章,长大以后也爱好学习。王僧孺家里贫寒,常靠替别人抄书来奉养母亲,书抄完之后,就能很通畅地背诵。王僧孺在齐朝做官,从家中被征召出...'

查看详情>>

文言文《王僧孺传》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游桂林诸山记》 - - 袁枚 - - 凡山离城辄远,惟桂林诸山离城独近。余寓太守署中,晡食后即于于焉而游(1)。先登独秀峰(2),历三百六级诣其巅,一城烟火如绘。北下至风洞(3),望七星岩(4),如七穹龟团伏地上(5)。次日...
  • 文言文《游黄山记》 - - 袁枚 - -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
  • 文言文《左赋》 - - 王廷陈 - - 昼晦宵明,川停岳行。隆冬剧燠,六月而冰。堕毛不扬,石举舆升。废鼙振韵,奋霆无声。群欣逐臭,乃厌兰芬。猜鸾骇凤,精粻饲枭。仁蹻德跖,劲弧射尧。恬海狎江,隘读沉舠。风虎辍...
  • 文言文《虽有嘉肴》 - - 无名氏 -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 文言文《刘封传》 - - 陈寿 - -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
  • 文言文《曹马能收人心》 - - 洪迈 - - 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
  • 文言文《师鲁》 - - 白居易 - -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
  • 文言文《密州通判厅题名记》 - - 苏轼 - - 始,尚书郎赵君成伯为眉之丹棱令,邑人至今称之。余其邻邑人也,故知之为详。君既罢丹棱,而余适还眉,于是始识君。其后余出官于杭,而君亦通守临淮,同日上谒辞,相见于殿门外,握...
  • 文言文《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 - 苏洵 - -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嘉佑初,...
  • 文言文《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 - 司马光 - -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①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rdqu...
  • 文言文《三子能言》 - - 陶渊明 - - 沛国有一士人,姓周,同生三子,年且弱冠,皆有声无言。忽有一客从门过,因乞饮,闻其儿声,问之曰:“此是何声?”答曰:“是仆之子,皆不能言。”客曰:“君...
  • 文言文《韦贯之传》 - - 刘昫 - -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
  • 文言文《魏书·王肃传》 - - 魏收 - - 王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
  • 文言文《烛邹亡鸟》 - - 晏婴 - -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
  • 文言文《梁鸿尚节》 - - 范晔 - -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 文言文《王冕好学》 - - 宋濂 - -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2)。窃(3)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4)默记。暮归,忘其牛。或(5)牵牛来责蹊田(6)者。父怒,挞(7)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8)如此,曷(9...
  • 文言文《送杨少尹序》 - - 韩愈 - -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 文言文《讳辩》 - - 韩愈 - -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
  • 文言文《圬者王承福传》 - - 韩愈 - -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
  •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 - - 苏轼 -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