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汉 > 班固 > 陆贾传原文及翻译赏析

陆贾传

朝代:两汉作者:班固更新时间:2019-01-02
陆贾,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有口辩,居左右,常使诸侯。
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贾赐佗印为南越王。贾至,尉佗魋结箕踞见贾。贾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夫秦失其正,诸侯豪桀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矣。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也闻君王王南越,而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即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佗乃蹶然起坐,谢贾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贾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贾曰:“王似贤也。”复问曰:“我孰与皇帝贤?”贾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天下,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今王众不过数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如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说贾,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贾橐中装直千金,它送亦千金。贾卒拜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帝大说,拜贾为太中大夫。
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贾曰:“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帝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以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有惭色,谓贾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贾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称其书曰《新语》。
孝惠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及有口者。贾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以好畴田地善,往家焉。有五男,乃出所使越橐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贾常乘安车驷马,从歌鼓瑟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谓其子曰:“与女约:过女,女给人马酒食极欲,十日而更。所死家,得宝剑车骑侍从者。一岁中以往来过它客,率不过再过,数击鲜,毋久溷女为也。”
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平常燕居深念。贾往,不请,直入坐,陈平方念,不见贾。贾曰:“何念深也?”平曰:“生揣我何念?”贾曰:“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陈平曰:“然。为之奈何?”贾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则士豫附;士豫附,天下虽有变,则权不分。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驩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县乐饮太尉,太尉亦报如之。两人深相结,吕氏谋益坏。陈平乃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贾为食饮费。贾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及诛吕氏,立孝文,贾颇有力。
孝文即位,欲使人之南越,丞相平乃言贾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佗,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指。语在《南越传》。陆生竟以寿终。

班固资料

陆贾传作者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 查看详情>>

班固古诗代表作品: 《汉书·名句》 《萧何曹参传》 《荆燕吴传》 《刘辅传》 《郦商传》 《樊哙传》 《高帝纪下》 《爰盎传》 《翟方进传》 《明堂诗·于昭明堂

陆贾传原文及翻译赏析

陆贾,楚国人。作为宾客跟从高祖平定天下,以有口才善辩而闻名,在高祖左右,常出使诸侯。当时,国家刚刚稳定,尉佗平定了南越,因而在那裹称王。高祖派陆贾赐尉佗印,让他为南越王。陆贾到,尉佗结发似椎形,伸开两腿而坐接见他。陆贾便对尉佗说:“足下是中原人,亲戚弟兄的坟墓都在真定县。如今足下违反习惯,不穿中原服装,想在小小的越地称王,...'

查看详情>>

文言文《陆贾传》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梦归赋》 - - 柳宗元 - - 公在永州,怀思乡闾而作也。晁无咎曰:宗元既贬,悔其年少气锐,不识几微,久幽不还,故作《梦归赋》。初言览故乡乔木而悲,中言仲尼欲居九夷,老子适戎以自释,末云首丘鸣号,示终不...
  • 文言文《大脖子病人》 - - 无名氏 - -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ldq...
  • 文言文《赵希乾传》 - - 无名氏 - - 赵希乾,南丰东门人,幼丧父,以织布为业。年十七,母抱病月余,日夜祈祷身代,不少愈。往问吉凶于日者,日者推测素验,言母命无生理。又往卜于市,占者复言不吉。希乾踟蹰不去,曰:&l...
  • 文言文《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 - 刘向 - -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
  • 文言文《三子能言》 - - 陶渊明 - - 沛国有一士人,姓周,同生三子,年且弱冠,皆有声无言。忽有一客从门过,因乞饮,闻其儿声,问之曰:“此是何声?”答曰:“是仆之子,皆不能言。”客曰:“君...
  • 文言文《方震孺传》 - - 朱由检 - - 方震孺,字孩未,桐城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熹宗嗣位,逆党魏忠贤内结客氏。震孺疏陈三朝艰危,言:“宫妾近侍,颦笑易假,窥瞷可虑。中旨频宣,恐蹈斜封隐祸。”其春巡...
  • 文言文《安童传》 - - 宋濂 - -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霸突鲁长子也。中统初,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幼,...
  • 文言文《敬之识才》 - - 欧阳修 - -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雅爱项斯为诗,所至称之,繇是擢上第.斯宇子迁江东人。敬之祖客灞上...
  • 文言文《何胤传》 - - 姚思廉 - - 何胤,字子季。年八岁,居忧哀毁若成人。既长好学。师事沛国刘献,受《易》及《礼记》《毛诗》,又入钟山定林寺听内典,其业皆通。而纵情诞节,时人未之知也,唯献与汝南周颙深...
  • 文言文《邓训传》 - - 范晔 - - 邓训字平叔,少有大志。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建初三年,上谷太守任兴欲诛赤沙乌桓,乌桓怨恨谋反,诏训将黎阳营兵屯狐奴,以防其变。训抚接边民,为...
  • 文言文《后汉书·张禹传》 - - 范晔 - -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人也。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①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拜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中土人...
  • 文言文《姚南仲传》 - - 无名氏 - - 姚南仲,华州下邽人。干元初,擢制科,授太子校书。迁累右补阙。大历十年,独孤皇后崩 ,代宗悼痛,诏近城为陵,以朝夕临望。南仲上疏曰:“臣闻人臣宅于家,帝王宅于国。长安...
  • 文言文《登楼赋》 - - 王粲 - - 登兹楼以四望兮1,聊暇日以销忧2。览斯宇之所处兮3,实显敞而寡仇4。挟清漳之通浦兮5,倚曲沮之长洲6。背坟衍之广陆兮7,临皋隰之沃流8。北弥陶牧9,西接昭丘10。华实蔽野1...
  • 文言文《宋仁宗忍饿》 - - 无名氏 - -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索取?”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
  • 文言文《新城游北山记》 - - 晁补之 - -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4石齿5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6,直者如幢7,立者如人,卧者如虬8。松下草间有泉,沮洳9伏见10;堕石井,锵然11而鸣。松间藤数十...
  • 文言文《晋平公游于河》 - - 刘向 - - 1. 晋平公游于河而乐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船人盍胥跪而对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无足而至者犹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
  • 文言文《送蔡元振序》 - - 曾巩 - - 古之州从事,皆自辟士,士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 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故守...
  • 文言文《与陈给事书》 - - 韩愈 - - 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
  • 文言文《货殖列传序》 - - 司马迁 - -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
  • 文言文《鲁仲连义不帝秦》 - - 佚名 - -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