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代诗人 > 于季子的诗 >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樽字原文及翻译赏析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樽字

朝代:五代诗人:于季子时间:2017-11-05
御气三秋节,登高九曲门。桂筵罗玉俎,菊醴溢芳樽。
遵渚归鸿度,承云舞鹤鶱。微臣滥陪赏,空荷圣明恩。

诗人于季子资料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樽字作者于季子

于季子,唐齐州历城人。生卒年不详。齐郡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高宗咸亨中登进士第。历任侍御史、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预修《三教珠英》。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二、《国秀集》目录、《唐诗..... 查看详情>>

于季子古诗词作品: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樽字》 《早春洛阳荅杜审言》 《咏汉高祖·百战方夷项》 《坐禅铭·参禅学道几般样》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登越王楼作·极目郡城楼》 《颂·十二时中那事别》 《欲归山留别韩潮州愈偈》 《偈颂·直下识玄旨》 《咏云·瑞云千里映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樽字原文及翻译赏析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樽字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御街行·十三夜偕少云同步灯市》 - - 黄景仁 - - 城东昨见青旗转。陡扑面风情软。玉箫吹起试灯人,门巷笑声烘暖。六街抛得,月华如练,今夜无人管。和君旧是清游伴。奈往事心头满。无情一片是春云,隔得两家天远。星桥影堕,踏歌声散,三叹归空馆。 ...
  • 古诗《长春·逐月一开言未信》 - - 弘历 - - 逐月一开言未信,四时花发见曾真。尧夫诗句传其实,三十六宫都是春。
  • 古诗《菩萨蛮·游丝不罥飞花住》 - - 张琦 - - 游丝不罥飞花住。东风又逐飞花去。满眼落红多。日长人奈何。笙歌喧隔院。忍听流莺啭。独立夕阳时。问花花不知。
  • 古诗《仙吕点绛唇·这剑呵冰刃霜寒》 - - 郑廷玉 - - 这剑呵冰刃霜寒。玉华光灿。孜孜看。怎飞来坐榻之间。委实的紫气冲霄汉。
  • 古诗《答江春兄清游之约兼致荣森学炳诸君子》 - - 陈忠平 - - 岂无閒去处,耽此一丘峦。况是知音恤,不教游屐单。泉流穿石古,趺坐味云酸。我且蓄清思,免搔吟鬓残。
  • 古诗《酬陈叔裕·天台远在浙江东》 - - 王炎 - - 天台远在浙江东,景物应曾到梦中。但有锦囊盛白雪,苦无罗袜舞回风。闭门花鸟春心薄,隐几诗书日力穷。益友琢磨吾岂敢,西邻仙吏有诗翁。
  • 古诗《徽宗皇帝挽词》 - - 苏籀 - - 朔驾虞巡陟,南沿禹会幽。诒谋开上圣,多事酌鸿猷。道妙仙心廓,文昭帝作优。秋风旧汾水,海岱忽藏舟。
  • 古诗《句·春菜红牙》 - - 石延年 - - 春菜红牙□,春盘黄雀花。
  • 古诗《塞翁吟·芙蓉》 - - 杨泽民 - - 院宇临池水,桥边绕水胧。桥左右,水西东。水木两芙蓉。低疑洛浦凌波步,高如弄玉凌空。叶百叠,蕊千重。更都染轻红。冲冲。能消尽,忧心似结,看艳色浑如梦中。为爱惜芳容未尽,好移去,满插家园,特与培封。年年对赏美质,朝朝披玩香风。...
  • 古诗《对联·幼不学》 - - 连攀桂 - - 幼不学,壮无能,伤今老大;过愈多,功又少,请自乘除。
  • 古诗《睡起·两鬓蓬松午睡馀》 - - 费墨娟 - - 两鬓蓬松午睡馀,赏花庭院晚凉初。深闺消夏无多物,一缕炉香一卷书。
  • 古诗《赞文邑韩机训妻朱氏守节氏》 - - 唐穆 - - 金石为心铁作肝,备尝艰苦不辞难。相随沦殁孙和子,独抱松贞耐岁寒。
  • 古诗《无题·耿耿寒灯照醉罗》 - - 钱惟演 - - 耿耿寒灯照醉罗,看朱成碧意如何。虎头辟恶无妨枕,犀角凉心更待磨。惟有幽兰啼月露,可将尺素托云波。山屏六曲归来夜,祇恐重投折齿梭。
  • 古诗《与苏堪苕雪治芗夜饮各成》 - - 陈曾寿 - - 不欠鱼羹未拂衣,端平心事付谁知。瓮齑食籍同寒士,犹是希文画粥时。
  • 古诗《赠寄陈道易·处处凭镌幼妇辞》 - - 王世贞 - - 处处凭镌幼妇辞,银钩拓得慰相思。襄阳岘首依然在,千载惟谈堕泪碑。
  • 古诗《挽二叔侧室纪孺人联》 - - 倪星垣 - - 绣褓育佳儿,贵至孝文,驰谕何曾讳侧室;织罗随大妇,贤如络秀,归真犹得伴夫人。
  • 古诗《夜坐忆家偕子戴作并索阶弟和》 - - 俞庆曾 - - 帘外西风透绮寮,背镫拥髻坐寒宵。儿时滋味从头记,别后情怀借酒浇。茗碗熏炉同寂寞,瑶琴宝瑟懒句挑。朝朝一纸平安信,分付胥江早晚潮。
  • 古诗《新晴·好雨无妨久》 - - 赵执信 - - 好雨无妨久,新晴更自佳。儿教送藤杖,仆为晒棕鞋。山翠浓沾袂,溪风乱入怀。閒身乘兴出,偏与夕阳偕。
  • 古诗《同居·诘朝偏值石尤风》 - - 许传霈 - - 诘朝偏值石尤风,骇浪惊涛在眼中。无福看山峰压背,有缘邀月色当空。长途霜气催诗稿,满郭清光到泮宫。儿女不知重聚首,也从侪辈乐融融。
  • 古诗《璎珞岩·泉流逢石缺》 - - 苏辙 - - 泉流逢石缺,脉散成宝网。 水作璎珞看,山是如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