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苏球的诗 > 秋日彭贞元郭圣襄陈明良雄桢侄过集限韵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日彭贞元郭圣襄陈明良雄桢侄过集限韵

朝代:明代诗人:苏球时间:2023-04-06
猗猗菉竹绕云涯,草阁茅亭自一家。
忽遇联镳忙倒屣,急呼漉酒共催花。
菊天惹我耽秋色,藻思多君绚晚霞。
相赏剧谈忘缱绻,不知蟾影落蒹葭。

诗人苏球资料

秋日彭贞元郭圣襄陈明良雄桢侄过集限韵作者苏球

苏球,字润璧,号吹莹。东莞人。亦许子。明思宗崇祯诸生。著有《冷符草》。事见《东莞诗录》卷二一。 查看详情>>

苏球古诗词作品: 《安城李将军邀饮赋谢》 《秋日彭贞元郭圣襄陈明良雄桢侄过集限韵》 《员蓢春回喜赋因柬郑君

秋日彭贞元郭圣襄陈明良雄桢侄过集限韵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日彭贞元郭圣襄陈明良雄桢侄过集限韵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赠陈生昭命·弱年怜汝滞阴关》 - - 吴兆骞 - - 弱年怜汝滞阴关,回首南云涕泗间。每向诗书闻汉语,漫从图画识闽山。黄衫旧侣空漂泊,皂帽高人自往还。犹有荔支乡思在,时时归向梦中攀。
  • 古诗《元舆十绝·睡起》 - - 郭祥正 - - 睡觉纱厨酒尚醺,老来诗句怯题春。冥搜一夜添华发,不认青铜鉴里人。
  • 古诗《登舟·渺渺伊人水一方》 - - 赵熙 - - 渺渺伊人水一方,消魂此地即河梁。沙坪作戏曾题字,山木惊秋又著霜。篙眼蜂窝留癞石,橛头鱼网晒髡杨。思君藉甚潘邠老,好句如花作菊香。
  • 古诗《次韵王适一百五日太平寺看花二绝》 - - 苏辙 - - 小槛明窗曾不住,闲花芳草遣谁栽。但须匹马寻幽胜,携取清樽到处开。
  • 古诗《十五夜对月有作和刁同年梅霖韵》 - - 陆汝猷 - - 客中四度月团圞,半倚篷窗半据鞍。料得深闺今夜思,计程应说到长安。
  • 古诗《百哀诗·王子充》 - - 刘炳 - - 呜呼太极翁,妙手称浙右。弟子何班班,经史皆指授。炳如鸾凤翔,蔚若杞梓秀。作者今已无,斯文嘅耆旧。
  • 古诗《木兰后池三咏·重台莲花》 - - 皮日休 - - 欹红婑媠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 古诗《读穆天子传·八龙长鹜造昆丘》 - - 张方平 - - 八龙长鹜造昆丘,七萃前驱纵逸游。遇雪自裁黄竹唱,捧觞喜答白云讴。羽陵广奏随风逝,崦阜铭踪共日留。惆怅璧台人不返,乐池遗恨素波愁。
  • 古诗《题五里湖渡口》 - - 何其章 - - 远望渡头晚景赊,平湖相映半天霞。四围红树依遮处,烟雾迷茫三两家。
  • 古诗《泊舟平望偕齐次风宗伯周兰坡学士访玉川居士》 - - 袁枚 - - 轻帆为我慰离群,得见梅花又见君。三径苔痕藏草屋,一湖水气湿春云。风停篆影微微直,雨歇莺声渐渐闻。弹指来游刚十载,当筵莫惜酒杯醺。
  • 古诗《岁暮怀孟阳》 - - 钱谦益 - - 松括藏门数亩宫,耦耕堂上两衰翁。更无生计千头橘,尚有残生半树桐。堆积新愁黄叶雨,耗磨旧事白杨风。天南地北相思处,约略寒灯一烬红。
  • 古诗《送简长师陪黄史君归浙右》 - - 释尚能 - - 相送随旌旆,离情亦万端。霜洲枫落尽,水馆月生寒。接话尝茶遍,联诗坐漏残。归期在岩屋,郡邸想留难。
  • 古诗《望江南·拜秋月,秋月浸秋魂》 - - 黄钧宰 - - 拜秋月,秋月浸秋魂。一点灵犀通碧落,半行征雁去黄昏。风露立无痕。
  • 古诗《蝶恋花·栏外斜阳春欲暮》 - - 黄侃 - - 栏外斜阳春欲暮。寸寸游丝,懒系柔情住。浪蕊浮萍成短聚。相思祇有沾泥絮。万种痴怀谁与诉。双燕飞回,不道新巢误。静压重帘香不度。珍啼付与芳流去。
  • 古诗《夜行船·忽得相逢惊似旧》 - - 韩淲 - - 忽得相逢惊似旧。问山中酒徒诗友。闲倚睛楼,长安市上,华发为君搔首。绿竹疏梅今在否。对西湖夕阳烟岫。鸿雁声中,人间今古,还是醉醒时候。
  • 古诗《金霞阁·登临无尽兴》 - - 梅尧臣 - - 登临无尽兴,清燕日徘徊。 霞影缘觚落,岚光入牖来。 离宫分碧瓦,大液俯青槐。 好待邀明月,瑶琴为一开。
  • 古诗《憩红诗课戏题一待于后》 - - 曾国藩 - - 铅山不作桐城逝,海内骚坛委寒灰。 龙蛰虎潜断吟啸,坐令蚯蚓鸣惊雷。 慈红先生颇好事,欲拓诗国疆土恢。 号召英豪执牛耳,大搜燕冀选龙媒。 走章驰檄遍都市,纷纷吟札如云来。 较量锱铢判殿最,岂有鱼目换珠胎! 倾身爱才剧如命,酬字金帛布成堆。 达官贵人不好士,先生此举真豪哉! 嗟余楚...
  • 古诗《文献太子挽歌词》 - - 徐铉 - - 国有承祧重,人知秉哲尊。清风来望苑,遗烈在东藩。 此日升缑岭,何因到寝门。天高不可问,烟霭共昏昏。
  • 古诗《溪行寄京师故人道侣》 - - 张祜 - - 白日长多事,清溪偶独寻。云归秋水阔,月出夜山深。 坐想天涯去,行悲泽畔吟。东郊故人在,应笑未抽簪。
  • 古诗《池上二绝其一》 - - 白居易 - -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