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黄帝内经 > 素问篇 > 评热病论篇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篇评热病论篇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章节目录: 《素问篇》 《灵枢篇

评热病论篇

书籍:黄帝内经章节:素问篇更新时间:2017-03-07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帝曰: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岐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
帝曰:劳风为病何如?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瞑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帝曰:有病肾风者,面胕庞然,壅害于言,可刺不?岐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帝曰:其至何如?岐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呜、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咳,病名曰风水,论在刺法中。
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
帝曰:何以言?岐伯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腹中呜者,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评热病论篇相关文章

  • 选人遇狐》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琴工钱生,以鼓琴客裘文达公,滑稽善谐戏,因面有瘢风,皆呼曰钱花脸。来往数年,竟不能举其里居名字也。言一选人,居会馆,于馆后墙缺,见一妇甚有姿色,衣裳故敝,而修饰甚整洁,意颇悦之。馆人...
  • 蛟龙利害悬殊》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余弟诚伯知兴国州年余,告我曰:“凡有泉水之地,其下皆有伏龙。兴州民皆于山间或平地,搜得一泉,可以致富。其水或溉数百亩,或溉千余亩,凡泉水经行之地,其两旁田皆可沽善价。夏秋...
  • 枯荷履雪》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七 - - 郁离子见披枯荷而履雪者,恻然而悲,涓然而泣之沾其袖,从者曰:“夫子奚为悲也?”郁离子曰:“吾悲若人之阽死而莫能恤也。”从者曰:夫子之志则大矣,然非夫子之任也...
  • 长治女子》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陈欢乐,潞之长治人,有女慧美。一道士行乞,睨之而去。由是日持钵近廛间。适一瞽人自陈家出,道士追与同行,问何来。瞽云:“适从陈家推造命。”道士曰:“闻其家有女郎,...
  • 势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三卷 - - 【原文】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法曰:“因势破之。”①晋武帝②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惟羊祜③、杜预④、张华⑤与帝意合。祜...
  • 三女后之贤》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00章 - - 王莽女为汉平帝后,自刘氏之废,常称疾不朝会。莽敬惮伤哀,欲嫁之,后不肯,及莽败,后曰:“何面目以见汉家。”自投火中而死。杨坚女为周宣帝后,知其父有异图,意颇不平,形于言色...
  • 汉纪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164)》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00章 - - 汉纪四十七汉桓帝延熹七年(甲辰,公元164年)   [1]春,二月,丙戌,乡忠侯黄琼薨。将葬,四方远近名士会者六七千人。   [1]春季,二月丙戌(疑误),乡侯黄琼去世。临下葬时,四方远近知...
  • 表第五下·三公表二》原文翻译 - - 《元史》150章 - - ◎三公表二
  • 王老志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王老志,濮州临泉人,因孝顺父母而闻名。做转运小吏,不接受贿赂。在乞丐中遇到一位奇人,自称我就是所说的钟离先生,给王老志丹药,他吃后就发狂。于是就丢弃妻子,在田间盖一草房,时常替...
  • 刘崇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200章 - - 刘崇,太原人,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堂弟。小时游手好闲,爱好陆博意钱的游戏。成年后参加河东军队。后唐长兴年中,迁任虢州军校。汉高祖镇守并州、汾州时,上奏章任刘崇为河东步军都指...
  •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夫善于父母,必能隐身锡类,仁惠逮于胤嗣矣;善于兄弟,必能因心广济,德信被于宗族矣!推而言之,可以移于君,施于有政,承上而顺下,令终而善始,虽蛮貊犹行焉,虽窘迫犹亨...
  •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郑覃,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文校理,历拾遗、补阙、考功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十四年二月,迁谏议大夫。宪宗用内官五人为京西北和籴使,覃上疏论罢。穆宗不恤政事,喜游宴;即位之...
  • 敬宗孝庄帝纪》原文翻译 - - 《魏书》50章 - - 孝庄皇帝,名子攸,彭城王元勰第三子,母亲名叫李妃。肃宗初年,因为元勰有鲁陽保护皇帝的功劳,被封为武城县开国公。孝庄帝幼年在宫内陪肃宗读书,长大以后,风神秀慧,姿仪伟岸。朝廷拜他...
  • 百官二》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50章 - - 太常 光禄勋 卫尉 太仆 廷尉 太鸿胪 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大射、养老、大丧,皆奏其礼仪。每月前晦...
  • 魏惠王死》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7至24卷 - - 《战国策》卷二十三 魏策二(魏惠王死) 【提要】用言辞攻克那些顽固之人,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谋略和口才水平出来。事在人为,战国时代的辩论家惠子就能说服几乎谁也说服不了的君王...
  • 针解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针解篇第五十四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 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
  • 张云容、卓英英、上元夫人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六十三 卷863_1 《与薛昭合婚诗》张云容 脸花不绽几含幽,今夕阳春独换秋。 我守孤灯无白日,寒云陇上更添愁。 幽谷啼莺整羽翰,犀沈玉冷自长叹。 月华不向扃泉户,露滴松枝...
  • 贯休诗词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二十九 卷829_1 《春山行》贯休 重叠太古色,蒙蒙花雨时。 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 黑壤生红黍,黄猿领白儿。 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 卷829_2 《送谏官南迁》贯休 危行...
  • 李益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八十三 卷283_1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卷283_2 《赋得垣衣...
  • 武三思、张易之、薛曜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全唐诗卷八十   卷80_1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武三思   此地岩壑数千重,吾君驾鹤□乘龙。掩映叶光含翡翠,   参差石影带芙蓉。白日将移冲叠巘,玄云欲度碍高...